山东半岛的渤海、黄海,烟波浩渺,白浪滔天。4 |" N' c' O& {$ P: d: x
: y+ E% R8 r3 m* \) h0 f: ^6 `: O N, E) E% I2 r1 D9 y
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毗邻海域的山东,从开埠通商到自力更生,从对外开放到连接“一带一路”,走上了陆海统筹、向海图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6.3%。
3 g$ | E* ^9 l8 ^3 ~+ f# m I( ?3 K' d1 O
& e+ P' s+ k! E2 r
动能澎湃潮头起,岱青海蓝万象新。山东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中,“蓝色新动能”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底色。
4 @0 V% m+ V9 r' w6 ^" ~+ E" W5 X% g+ [+ g" q
$ Q: F ?8 M$ N- ?从大国重器到前沿创新
; P; |( n# r, q6 j0 d4 P7 u科技支撑势头好
) p) [' ?+ r- P, Q; X
/ W$ k- q9 ^( F a* a$ C5 | Y* l" [; X0 @' A
2023年12月12日,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芬兰船东定制的一艘货值约10亿元的高端客滚船完成交付,驶向欧洲。这艘船集运输、旅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凝聚着山东造船人的智慧。公司副总经理倪维松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手持造船订单27艘,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 y% X) e H: ^6 M: m+ l
( Q. P1 z# @" e6 I
7 q; E: p1 B+ q; i6 @/ I/ \订单火爆、生产繁忙,山东船舶制造企业凭借强大的实力,迎来发展良机,2023年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等造船行业指标均显著增长。4 X+ ~# p/ j! U% x$ |+ V$ i3 W; v- _
8 n+ S7 y {/ E
- c& r* Y2 W! X2 Z7 L& n耕海探洋,装备先行。海工装备产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创新力的持续提升。
* e/ D& U" z& d3 S3 j. C+ W' U
* p) Q/ v' S; k5 r
% |% c" v& i# K( A# H亚洲首艘“海上油气加工厂”,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进入总装集成冲刺阶段。这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名叫“海洋石油122”,被人们称为“超级能源碗”,能够屹立在水深324米的海域工作,最大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b, b/ ~# u5 [( U& }0 t
6 |0 Z/ \! N+ y- h
8 o" I, v1 }$ W
“‘海洋石油122’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既能抵抗大风大浪,还可转移、重复使用。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提升的步伐,由此可见一斑。”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该项目副经理冉祥鹏说。7 c' r5 } V7 M+ K) i2 n R2 f
% W0 x% k, Q# f Z2 F& b* b
/ U; m) o' v1 y& P- J烟台芝罘湾畔,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设备运转轰鸣声不绝于耳,油气平台等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企业负责人王建中说:“我们已成为拥有诸多‘世界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才能担负起经略海洋的使命。”# b" M$ ~9 z9 K1 A( P' L O
9 M. {5 N- L) o7 z' a/ l/ u/ Y& L$ z6 O) T6 p
如今,船舶与海工装备已经成为山东海洋经济的亮丽名片。山东已形成青岛、烟台、威海等产业聚集区,大型散货船、豪华客滚船建造优势持续巩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海上航天发射装备制造走在了全国前列。
& h2 U d% y1 D- ]6 U; w9 j
9 i' `0 ]9 M: Z }/ C# P) X7 s" q! k5 z: V1 @1 K
在山东,更多前沿科研正为技术突破储能蓄力。目前山东已拥有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46个“国字号”科研平台,聚集了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 V0 \/ b' g% g
1 W8 g4 ?: ^! t% T0 F
! n" t$ [' U6 a; F& ^7 M“十三五”以来,山东共有十余个海洋领域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约占全国获奖总数四成;海洋深水钻探、海洋生物育种、深海养殖装备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 N6 T! x- f0 M$ I4 ?5 z9 w' Q
! U3 D4 S- N0 L2 J+ E1 H
# M- \) x' m) c# ]+ d从链式发展到互融互通) R1 h" M4 ]) m
合作共赢前景新; [$ i/ u0 _" M5 Q
6 i2 D! f" ?6 C/ f9 Q7 h( r: y: a. E
冬季的黄海之滨,瑞雪纷飞。烟台海阳市“航天大道”两端,一头是保障我国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海阳港,一头是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火箭“出海之处”,航天产业迅速崛起。/ W; x: }' l8 ?( F& y
& V0 \! w) P& m2 ~: {1 K# \6 h3 M" p1 Q! l, l; U+ ?& _8 i
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文介绍,当地凭借火箭海上发射独特优势,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着力培育集星箭研制、航天配套、卫星应用于一体的航天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区,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X/ Y$ S# O6 `3 k' N9 A' J
+ ?3 a! p( I( N6 w2 R4 G2 ?
( `3 o3 J0 l/ f, B
走进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褚岛科技岛、远遥科技港、羊亭产业园、靖子头特种装备服务保障区、海洋科创中心等功能区形成互相联动赋能的空间布局,科研院所、高校智库、涉海企业、服务机构遍布其间,创新合作是这里的主旋律。. J8 o/ j5 J5 z$ T% q8 i
- x2 e, h6 F( x, R& s, ?1 L8 N# P
$ P* k. W: t7 N% D; O志在“向海洋要淡水”,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不断突破。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尊良说:“我们为船业企业、渔民研制了高效、节能、稳定的船用海水淡化设备,船用淡化机体积小、重量轻,渔船海水淡化成本降低20%左右。”
& m5 W/ N" {! Z1 _/ P, T. J/ P
8 w$ A# p$ x( K% O$ i. }$ k; F- W* D* e( z0 l+ T) x
在山东,海洋产业链式发展,布局成势。潍坊市重点完善以碱、溴延伸产品为主导的海洋化工产业链;日照市坚持港口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配套联动,发挥港口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4 E z" s( v( O5 n3 c q+ t( t
/ ?" t- C3 n+ A1 K! b
: c, b. f+ }" m8 B( _, F& L
海洋广阔包容、联通世界,开放合作是经略海洋的底色。
6 K6 c8 M+ x2 j6 V: A! \
7 s! J4 T) }4 X! M7 h9 B
4 J6 F( b) X* e& v: H: v3 J+ k2 u2023年年初,聚焦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部省市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山东在联合国框架下深化海洋国际合作创造新机遇。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高能级国际合作平台正在为本地海洋经济创造对外开放、交流交易的新机遇,带动海洋领域优秀创新型企业外向型发展,促成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地。
3 j4 ]( |% |* f: D' j& w! [
1 N$ q4 I3 a* }. s1 F! X, c
, l. X% L1 M6 ?2 P5 ~从山海之美到粮仓之丰0 ]3 e7 K% @( W* }$ {8 B
支柱产业动能足
$ p) W. n9 Y4 a
+ s+ D4 H- @0 d- o% C
7 R* O, r7 O* c$ S/ g6 g驶上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享受自在之美,在半月湾感受海边日出的浪漫,到火炬八街拍一张清新的打卡照……滨海小城威海在网上迅速走红,旅游高峰期一房难求,2023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 M& u# {6 X: ^7 [" A
1 S y+ n9 ^4 R) s2 Q: e" R; f6 s S3 W
2 z' g! j" p2 X# A$ \& l% c% H山东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烟台的海上观光路线叫响“海岸生活”品牌,潍坊通过风筝冲浪赛、啤酒音乐节、祭海节等各类赛事聚拢人气,日照“海上牧歌”等海上休闲体验平台受到游客热捧。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旅游业持续高景气态势,监测企业营收增长面达72.3%。/ M" w; N5 X. s
# L. [4 j, f$ Z/ B A: y! d! ]9 f: V- t9 i' f+ G* Q7 e0 O
“2023年前三季度,作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的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增加值均超过千亿元,是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说。" o7 O- \: L" }9 P B
$ N) X- z1 ]; }8 q9 f6 z* Y
# f3 V+ o$ _: ~/ Y# O' r6 b耕海牧渔,为“海上粮仓”再续新篇。在日照,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已实现量产。最新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集群式网箱——山东财金“海上粮仓壹号”,未来全部6个网箱投用后,年产三文鱼可达1000吨。
) l1 K4 p+ x) g5 N# `& c7 T; B# P9 O% p. `( O$ }& y
0 j$ Q" z& [0 I) {7 ]; l: O
通过“国信1号”养殖工船指挥大屏的实时监控画面,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技术主管孙琳琳与记者连线:“我们的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行驶于南方海域,船上12个大黄鱼养殖舱全天候仿真鱼类野生生长环境,在养的200余万尾大黄鱼生长迅速。”
/ Q L* c" r) R& ]9 S% u8 o* N
7 y% T, `+ `+ Y+ }
1 U& F `6 ?. T) O, y青岛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说,“国信1号”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4.5亿元建造,“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把陆地上的养殖场搬到远海,较传统网箱养殖密度提高4至6倍,养殖周期缩短1/3。4 J8 I, M4 F4 c( R
/ z1 K( Q$ O2 c$ L. m7 s$ w
, L, E7 c# |1 P+ Z( q* G- U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山东深挖海洋渔业发展潜力,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67个、约占全国40%。. W! \, n, x0 z! |9 K( M& O8 D
2 F% _% A1 {; B8 y8 Z$ o$ c" Q
$ h, B( u$ H) Z/ s7 V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借助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的“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等品牌称号,威海市引导海洋食品加工企业聚力研发生产、品质提升。目前,威海(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已聚集了赤山集团、广信食品等250多家海洋食品企业,累计研发海洋预制菜800多种。1 P+ v: ~5 t4 p: S
2 X; R( L5 n! S0 G/ G9 u6 P! C
& `: F. S" Y0 K8 y
据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走向深蓝,山东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动能澎湃,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P. Q* g) a0 ?
/ }' _/ x2 p5 x/ C# z1 h- m6 P( T- u
来源:新华社(文字记者 王念 王阳 视频记者 王洪流 吴飞座 海报设计 潘红宇 编辑 朱舜 李民 戚文娟 王浩程 侯帮兴)
s$ P, ? W) R: T) N( q: p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