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新未来!东南大学获批新增3个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复制链接]
/ W D5 Q0 T) S4 x
- h6 g0 d+ Q' ]9 J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东南大学申报的海洋信息工程、智慧交通、密码科学与技术3个新专业全部获批,并全部于今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其中,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至此,东南大学本科专业总数达到87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

8 i; o% Z0 t/ M, R- u% m6 C3 N/ z
) w2 i, z2 u: c! m, U
2 D% `; e9 i' _% q# { Y- {) Z
* S i4 w6 k" J K/ P8 n0 ^( F B
; V5 g5 s4 q* p! `" l2 ]- v
( [- j) n+ w/ Q9 k( z. Y

下面跟随小叮东一起

; ?% u3 {, A: u# `( l
4 n* }' X/ z$ D% [
/ l8 L) R" J7 w

看看这三个专业的介绍吧!

8 s2 Z3 P- ~% A7 O- l6 u6 _/ o
+ s/ N: _2 b6 p' ^4 G
4 i* Z" W) ~6 @4 \7 w

海洋信息工程

% u( e! z& R, y! P0 g4 ?* _/ x+ @: L
9 P* o/ }, t3 s* Y
- r c: }0 V4 S" G& D' a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下设的专业方向,是信息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是面向未来和行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在海洋科学研究、环境调查、资源开发、权益维护与安全防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设立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战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信息技术应用、海洋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 b; q2 g. @: }
1 C2 P" H# C* ], s8 g/ U+ l
7 y2 _! d# i1 _$ ]+ U. M1 Y

专业实力

& b/ p( S: z) N
9 i! ^9 v3 x7 h1 p: _1 L+ w
8 E) N$ O0 t. H) I0 p0 W) b

办学历史

9 P& V I7 `7 Z: v
8 Y6 g: D. l5 K! k$ ?- D
1 }; B1 [. D3 @# H0 b

东南大学在海洋信息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

) X# @3 d4 t8 b
5 a# |3 E1 X$ K8 @! ]: o
# Z" o* A; I- u% f9 X/ A

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钱凤章先生首先提出在南京工学院设立水声工程专业。1958年,由海军司令部建议、由高教部批准,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响应国家“面向海洋”的号召,在无线电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成立“水声工程”专业。自此,东南大学开始进行水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0年前后,教育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水声工程专业归并入电子信息专业类招生。此后的30多年以来,原水声工程教师队伍一直坚持水声信号处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逐渐形成了以水声信号处理应用基础为主、海洋信息工程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 p' M7 W9 c! X0 D- h/ Y) ]
1 O) r3 h2 I" ]' m* e0 v4 j
, j. e. ^( |9 ^# F Y* `- ~+ M, D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对海洋信息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更加重视。2008年,教育部批准在东南大学建设“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9月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 j: p1 p1 C% F; T
% b# k$ U6 R9 K1 [1 Y
1 J3 w8 M( j7 i! U
3 j$ N5 N2 o$ e# n/ H
7 n0 B$ s9 l8 S( v
1 k P% g1 t5 x" I# t# B8 H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历史

3 Y& ]: e$ Z7 Z6 ?
3 S2 w, ^; ~/ R0 O
, t& j- n/ s- i6 F! t' Y. s, O7 _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瞄准国家急需,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深化特色创新,在水下信号截获处理、水中目标探测识别定位、水声通信组网等方向形成独特优势,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在装备中成功应用,推动了我国相关技术和装备能力跃升。1995年和2018年两次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 I( L+ T. J0 ~- }) r+ L2 Q; j! i
0 J. m) e( R" V9 ?) d
( ]& t) @4 U0 g9 ?0 H; v

专业排名

0 k, C$ g7 d8 T. |& k: v! M
: L. r% T; \6 s" Q$ Y, |$ F- G2 e
1 x: ]1 |1 R! N, O6 j' e4 f

在2022年6月18日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东南大学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

' K1 E* l) l$ S4 \; e
* Q* A* ^7 l# j3 k7 W
& V- e' I! @% k! a* o
- B5 {- s: S$ g% Y1 t4 z
& r" o* @: l$ ?3 `* H
/ z1 A7 {; y" K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排名

% p: I+ `1 e8 f! d; ]
$ @$ i' V5 _7 S7 |# C
4 A0 o7 a1 m$ m2 ~. t7 g

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3 F; L6 o6 N# l. C* @
4 Y. Y' r1 n8 Z6 ]* j# ]" I
5 P* j, N, Q6 @: m2 c0 N) L$ f- z

培养目标

5 O! I# Y8 [' y$ y/ S0 C
. k3 o; h0 ?/ u( n I1 Z
( a. t& |' c2 w$ I$ X# X; _

面向新一代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强国战略和智慧海洋等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海洋信息感知和获取、海洋探测、海洋信息传输和处理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 N4 Y: ^, }3 ?6 N4 ~
- ~7 s) e {% S' f: C9 g
+ _" A! ^. r4 k# M

特色培养模式

& n) S% X, m7 y$ @" S$ t- p
' Z% ^& p: p+ G5 e- l9 Y
1 O d) t" e. \$ D. u( R1 t8 q5 h4 f

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的“双导师制”,即“学习型导师+学术型导师”浸润式引领指导模式,全方位、全学段保障本科生学业学术的高质量培养。依托信息学院两个“双一流”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引导本科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吸收富有创新力创造力的学生成为重大课题组研究生,将人才培养环节前置,深度培养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世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大一配备学业导师指导大学课程学习,大二系统双选学术导师,匹配学生科研兴趣点,引导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

: d7 [+ M7 {: F4 ?% R
0 A, t0 e7 W7 g& b8 B$ P2 `
9 y6 `7 S/ h2 X v" \' b- Q+ ]# m

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导师-班主任-班指导”模式,班级导师由学院党政领导、国家级高端人才等高端师资担任,加强对本科生的顶层引领,“双班主任”制度,遴选优秀的党员教师担任团支部指导老师,将专业特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富有信息特色、东大气质的团建阵地。班主任可以深入班级,了解同学的动态,帮助同学们了解学科与专业,做好职业规划,解决成长困惑。该模式已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索实行两年,直接受益学生数超千人,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 P- B7 D+ U% ^# F" \
. r* I5 g2 a+ O
7 r: R1 o6 C6 x. p

此外,海洋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可参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主办的“导师会客厅”、“卓越大赛”等特色活动,与各学科的研究生导师、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单位的相关专家面对面交流,促进本研一体化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 v8 e! ~& I3 s# q
- u7 \ s+ `4 d7 z1 n
3 F, d% J6 z7 H3 [8 \) C5 p/ A+ J

课程设置

5 ~8 L2 N6 V" W4 }' L9 B
' ^7 H6 U6 T4 C; J6 u) w4 I: H
2 f' L$ g3 |/ Q7 r$ u y8 G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与信息工程专业共享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电子信息类的主要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和实践课程。海洋信息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与信息工程专业完全相同,专业相关课程的重合度为92.3%,实践课程的重合度为85.7%。

1 `% [3 Q0 a4 o2 |8 T O
; V! j1 G: b C! A1 h/ h
' X& p' x( ?* Z; V" J7 }) }

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提高人文科学素质修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并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t9 l8 S" w( r/ P
* J9 v( j1 X1 ], e- v. y4 g
' K7 q; A. u9 k0 i r. M

通过大学科类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掌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发展前沿,并开拓视野,提高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

. }" A$ p6 m9 E5 [4 i d, I
0 R& r; S6 J4 f7 l& G E
8 q6 q# v. w5 c

通过海洋声学原理、海洋信息传感与处理、海洋信息网络等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掌握海洋物理与信息感知、海洋传感器与海洋信息获取、海洋探测技术与系统和海洋信息传输与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 t+ w1 M# Q( J* ^1 j
N' {. J( ~. G; Z6 n& O
- Q* E6 Q8 A4 B4 a1 q
' i2 X1 w- {1 I( J6 s) [9 u' E" u
/ X8 J" n" F+ m# I+ K0 I! m
1 T, b% ?6 F& g3 Q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 m2 x/ G; B1 f4 f$ |
; [$ g! a& V2 i# a1 \! y/ w
( T* S! Y) |0 T# a# h6 a4 ~

就业前景

* l0 c( \* i' J6 _8 l8 G
! s' L! Y+ e' @% L o' k# R
! {" q/ Y- A }# w7 K3 L% P, [

海洋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 _5 a) W: J' O, E
! D/ f6 X y3 z& s
, @" @! ?, h) L! S3 M1 C, t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全国海洋相关的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2020年,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的海洋行业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 y1 h( L. ^) C, c7 F+ l
0 t! Z2 ]* V; F' s, ?, C1 n
; H% K9 K2 {' m/ B

江苏省以促进深海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安全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深海运载安全(深潜)、深海通信导航(深网)、深海探测作业(深探)等3个研究方向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体系,重点打造全省海洋科学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 s, [5 a' g% ~( R( R; \/ R
5 k0 |- a" ^+ b1 c V
3 P4 r, _5 b( Q3 M

海洋信息技术相关行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9年7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包括在自然资源部、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信、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部委、国企、民营企业、高校在内的150家海洋信息产业相关单位组成,致力于加大海洋电子信息和仪器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海洋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共同推动我国海洋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v/ Y) p t" M' k5 \; w7 X& z% _+ O3 _
1 S2 c* \+ C8 G) K1 J0 d H
5 F( }: b, ` s! Y/ l

海洋信息工程方向研究生就业情况

: s* N8 M$ c: [: v) q7 u
) `9 D6 J/ {9 i& P; F
' J2 D$ e9 e8 l, H

近5年,海洋信息工程方向科研团队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22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24人(其中10人获东南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各类竞赛奖项60余项,其中3名博士生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D H- r! ^ s9 Z
E$ R& d" P2 a6 \ t- x8 {" s: i
3 h# d# t# r$ d* V

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国家电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科大讯飞、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网易、微软、小米、华泰证券、南京银行等单位。

, t& L' H/ W$ t; h9 a* H5 A0 i
4 _! y# o: V X0 e( n) ]4 n8 c
3 \; ?; w/ T7 \# A
+ ^3 F, c* h- P# l& M
Y' D4 k, \( l# z U" h- F" b
4 {$ v/ k* ? }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就业方向

) }! R4 W" M+ `4 Y) ^
' \1 q) {- T {+ i- K
) \& J- R$ v3 |* `9 y

智慧交通

8 q+ q" w& {, g0 ^7 r' Q
4 H8 k+ v, x3 i! |0 u) L( U
2 U; K/ a, H; k H6 Y, N

智慧交通专业是深度融入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整合交通工程、运载工具、信息工程、控制工程、导航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其设立符合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以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顺应现代交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发、建设、运营、管控以及智能运载工具制造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 B7 V0 g) i. k1 R6 T/ F
% j3 d+ n; u5 B$ F. _. E
: V* t$ J/ v- z6 E

专业实力

$ y C' J! T: s! B; n
1 b2 ]6 {) M/ j# B
% S/ R, ]5 z7 c7 L# q

专业排名

; S9 ?6 M9 C }1 g ^
. ~9 T# z/ x, o2 B1 U" C0 y) |
1 V. F7 g( A# s; y* R

在2022年6月18日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东南大学智慧交通专业排名全国第一

+ i- f3 B$ n7 Z9 w# F }
" I+ W# I6 |5 n1 A* D
/ K7 E1 F m1 }
, W! B! Q% `+ X
! S" t8 q9 Y! j
# f; u: c# Y% @9 [% u6 f$ Y" f% w

智慧交通专业排名

! F2 w- J" X, J3 Y: R
. h4 C' d9 u5 v$ j8 s* t
8 M2 E, f; T; Q' U6 g

科研合作

( m& v; r* _2 l# n& w
! K8 a# n; D( e6 D6 _# {+ [1 x W
7 g5 u' J H' Z5 H- r8 N' n; t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与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深度合作绑定,为智慧交通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具备较强的行业影响力,目前担任:

3 C1 M# x) {* b5 Z
: E( @+ {2 O; s9 U( k3 |
1 a# @+ k0 \ i! `1 |/ M

·国际道路联合会(IRF)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委员会技术分会联席主任委员单位

: v) v& D& i4 K# T
& Z! m) O! j+ k; n- \9 E3 @; D q# [
6 T3 F5 u% T8 U8 Q2 }$ D, ?

·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 d9 w2 @+ U. J9 W8 G
& }4 R- p/ O% o* A5 l1 K- V6 q
0 A6 V. m6 X- F3 R" j4 U& M0 Q- X

·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4 g! A x/ n' K: X
& w, l4 t9 |0 w5 `1 g
: \/ a9 P. b" S, J7 ]

·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车联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 I0 b$ ^2 k* ^2 {
( l* X; D$ @2 K8 D3 T/ y
8 `2 L- B, p! |6 n1 r
- T+ ^/ r* f$ A# n
6 |/ ~. N/ u: [( e$ ~& m3 e% u
& I5 `# d, [ V0 k: u* I. p

牵头中国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顶层设计

* a* m1 R7 o* t& U
" L S# f! H" y
1 G9 I( L; f$ d- y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 E6 G) s+ X. Y4 ^& z7 L
; ~3 ?; O2 H u4 C0 ~
3 J3 i# C+ x* E( m% C

培养目标

" C, h# T' R' W) @8 m
/ \7 t5 [ J1 @
+ [& F1 Q. o+ ]

服务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行业数字、智能等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多层次、个性化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交通运输系统感知、传输、导航、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智慧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 q) H% E' Y% \( u
. ^: }8 H9 @. K/ }: Q
! E. U" t& g* y- C2 X& y4 V( S- `

课程体系

/ |6 v$ z3 U* X t3 g% B
9 ~, l0 {+ E' h+ v. P
5 [- }+ w+ @( P% b- B3 m* V

智慧交通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训课。课程设置上体现了“软硬兼备、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理论和实训相结合,交通与信息、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进行强交叉融合。

* S% j+ u0 [- H0 o# G" P0 X7 H
( f4 @ S0 x' k% n2 B( K/ m
) F# c0 i |0 r! t V
# q/ i! f! d1 l9 Y
* _1 I" [/ L( g2 {( P8 A: Z
8 r5 _# K! D) V7 ]

研究方向

9 U( z8 h I7 l/ e. C
6 x( t0 U+ j/ U) @+ x9 L
O: {1 f3 d# M s

智慧交通专业所在系所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3 L6 ?0 E# ^7 t# l
$ `% l8 J* O# K& e% l" d
4 {& X8 q) v1 e" S+ H* j$ X6 V* t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d/ E1 x: ]2 x% b+ f4 H# v0 b: o$ f
7 t& x0 c: k1 f( j: q
5 x) D4 K6 ]5 l8 y6 U$ H* m3 u1 d

·智能驾驶与人车路云协同控制

4 N( r9 _4 I# p! W! V5 n4 w& ?- r. R
; f2 d( O4 w9 I7 H: T
( o; K+ Y& q) W; p3 G- Z

·现代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

. s6 a# D4 z) h4 Y# I3 Q1 c
( U. E+ X& \5 ?' V/ ?
: x- q: |3 [: g0 }! q+ r

·空间信息感知技术

; S! k+ E# |! E
* v) J2 Y. K$ `. j" R& D: T
" M7 H+ j, Z7 J

·地理信息管理与实景建模技术

3 T; }- e$ x4 A! K" u* d
1 X9 n- I1 v; q: @0 T; F
+ W9 m* Z, G' ?5 E6 h/ S _

密码科学与技术

) K; \$ E7 y9 {# m
6 q, x2 N' H2 W1 t2 ~7 H
& c9 O/ L7 W+ E. Z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网络空间安全,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作为网络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数据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密码理论、密码工程、通信保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

# u, E- v6 ?" `! D1 b- K
# ^. E. @; v: y) m9 h Y
. k0 h2 n# ]0 @5 b$ F7 i. e

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2 f' d$ d4 C5 r s2 u
7 {' ^9 Z& R7 h0 u
9 x9 S* p9 z6 X) _9 o9 }& s

特色培养模式

( J1 a# \: s* p
& ~0 T+ }! f& A& _7 J% h
" t9 g" _5 A1 Q# U i0 w0 l

在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加大密码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密码技术与量子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及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密码学理论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分析、解决密码学技术与应用科学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密码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2 z$ [3 J/ a, y2 K Q* C" ?" S
0 W6 I: ?4 G, v" g/ u W [
" i7 p- `' {9 B% t

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导师制”指导模式,全方位、全学段保障本科生学业学术的高质量培养。依托“全国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国际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基地”双教育部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引导本科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吸收富有创新力创造力的学生成为国家重要课题组研究成员,引领本科人才深度浸入高质量的科研环境,培养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世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生已有多名同学在国际知名会议上发表论文并进行演讲。

! m* j6 y. }0 V2 T; y- v5 j
3 X( j3 Y9 ~8 I; ^: P
5 l/ m: e& D* O

和“导师制”并行,学院还建有“竞赛特长班”“SUS战队”等多个竞赛培养社团,通过学院团委和竞赛导师的指导,将专业特色和国家重要竞赛结合起来,培养竞赛特长人才。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立几年来,已连续获得竞赛活动中的最高奖“挑战杯”特等奖和“互联网+”金奖。

: X$ F& M* `$ P2 b( B9 q4 |. v) D4 V
5 U7 I6 B4 q! }9 T7 s
5 |6 m( y% c: f* V# V4 X

此外,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还为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合作环境,通过和密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单位交流与实习,促进同学了解当前量子密码等国家在密码学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9 M) _2 C0 _6 x: N: u
+ Q3 |% z/ e0 ~4 x+ y
B8 Z. N+ e3 K4 d

课程设置

2 z4 S0 R9 M2 ?, n$ ~3 c( e
+ ^1 k. q; a+ P+ @! w' R
N1 N1 p3 C) I: C. Y) S! d) [7 y K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想是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知识,合理布局专业课程体系,在东南大学本科专业通识知识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整合各相关专业已有的教学资源,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

" _- s9 ]8 c) m5 q3 [" w
% v2 Q8 g# Z2 L$ l/ R( S& E
- `1 Y& z3 N# x2 W) v( o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网络空间专业共享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在享有共同的通识课、专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资源基础上,同时配置了密码学方向的特色课程如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分析与测评、密码工程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

$ j6 u8 G: U: M9 l4 n. @8 V* c
8 O- K( e1 Z t
( i% g. k Z' f) S

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学生将具备从事密码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拥有系统的密码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密码学理论及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密码学理论及应用工程与系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8 u5 P! [9 v& e; @$ f# V
7 Z1 p- W7 ^7 d( X2 u
# }) y1 r9 j/ L H) } ]

今后一段时间,东南大学将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持续推进专业认证与评估,强化一流专业建设与内涵式发展,助力领军人才培养。

. \. r6 e4 `" S# Y) Z, z3 V
/ t% M: B* r( R9 }
- S% l% ^1 R) a3 D- P$ d3 A S

期待以后在东南大学的学科建设中,有你意气风发的身影!

! w9 A2 a( [/ y2 a& k
( O" W7 t6 K; Y( g
& m3 n* k0 O# ^ y* H

本文素材转自: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 l4 P& A- _! D6 {& f) [
! o! L3 A% u: u$ ]: P4 ?! T
# U) C* Z7 C. ~; Q
举报/反馈
( T" G7 j' K/ t# k: I
% b/ j6 V* c. G' ]# H9 y * o) }" @; X: k$ L& Q 6 x* o& |- i* a5 R 5 _5 A% a# w! L, n1 i ! v- m# E$ S" |+ d. _1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阳阳的爸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