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0 |$ \0 j8 F g5 u% k
' G" `6 j, X [( S3 L: H! t
蔚蓝的海平面之下,同样有着高山深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这一切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说,仍是未知而陌生的领域,因而也成为科学探索的前沿。
0 e/ I4 A- _3 ~ 大陆架划界研究、深海矿区勘查、海洋观测标准体系建设……在对深海大洋的探索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留下了自己的人生航迹。 : S- X! v- E4 U3 }% S, [8 S7 W
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为首席科学家在联合国总部和国际海底管理局,顺利完成我国提交的第一个大陆架划界案和全球第一块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专属勘探权的申请答辩和陈述;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推动成立海洋技术分委会,担任两届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说起曾经的成就,李家彪十分谦虚,而他更希望的是与年轻人分享几十年来的感悟: 5 d4 ^2 ?8 s! Z3 h8 `9 _3 l, C
“一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应选择有开创性的前沿领域,使自己的成长与学科的成长同步。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幸运的。而我从事的研究,能够服务于国家权益,更是我的荣幸。” 把目光投向深海大洋
+ \* ]) R/ B3 R- X 20世纪80年代末,李家彪完成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专业研究生的学业,来到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那时国家百业待举,海洋科学逐渐受到重视,这也给年轻人创造了机会。”李家彪说。 ; H/ S7 M! J0 w/ A
1992年,31岁的李家彪获得了他的第一个项目——关于国际海底大洋锰结核的成矿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被派往法国学习。
9 V& H0 X4 N* l. l' u, y( t 1996年,我国根据国际海洋权益的新动向,开启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勘测研究,年轻的李家彪被推选为专题负责人。
" o0 v+ n f3 m3 y0 `# _4 Y; } 21世纪最初的10年间,我国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勘查这两个大项目几乎同时开展。而李家彪身兼两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 % X( Y8 t; W* l# J0 Y/ y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李家彪和他的团队通过海底科学和海洋法学的交叉研究,创建了我国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体系,系统开展了中国边缘海地质研究,完成了中国东海大陆架划界方案的制订,建立了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
: J ]$ D( i3 o' |* i' j' P 2013年8月,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厦,李家彪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科学家,就中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参加了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组织的答辩。此次答辩获得了高度赞誉,该委员会主席表示,中国提出的划界地质标准和模型是对大陆架划界理论的重大贡献。 : W0 m& U1 j1 }; g2 T) F
而在大洋中脊调查研究、国际海底矿区勘探方面,李家彪和他的团队同样成绩斐然。2011年,我国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递交了全球第一份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并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V0 Q! \& L9 U, E9 l
谈起多年来的治学体会,李家彪特别强调实践应用与理论探索的互动。在他看来,应用与理论如同交替上升的两组踏板,把科研工作引向更高的层级。他举例说,开展海底地质研究的最初阶段,是通过多波束等新手段获取大量数据,而作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是能看到数据背后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研究。此后,他申请并主持了中国边缘海973项目,在研究工作中充分运用了已获得的各类数据。而973项目的理论成果又被应用到大陆架划界研究的实践中。
3 Q9 s, l1 y& n3 t$ J5 {$ N6 g, F 目前,李家彪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地球动力过程”的研究,将这一领域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他认为,没有应用,理论研究会走向空泛;而缺乏理论,应用便会失去指导。
( X8 d1 K( }7 g; Z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时候,李家彪曾说:“这是我人生新的起点。”作为一位海洋科学家,致力于海洋科技的发展,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近年来,他又积极推动海洋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
/ J9 w# [4 X& t* F1 k1 M) g 2014年,面对海洋科技未来竞争,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功申报成立了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李家彪成为该组织的首任主席。
, J+ C% `1 a: ?5 w$ K: Z 在李家彪的领导下,分委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分委会已在ISO通过立项投票的提案有14项,其中9项由我国主导,2项潜水器标准提案已正式出版。
( R7 N& \0 X3 w( t. z' z1 j- ` 李家彪认为,开展海洋观测、资源开发和海洋保护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将为全球提供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操作流程,推动立体观测系统的建立,并将为我国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创造优势条件。 不平坦的科研之路
; j+ p: R+ D, P( h, K 搞科研需要创新,创新就要面对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刚刚开展多波束探测,缺乏相关经验,选择哪种进口设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N/ f0 x! O! @4 r* ~- T
当时,挪威的设备普遍被认为是首选,但李家彪经过考虑后认为,德国的设备在中浅海域能够更好地兼顾精度与效率。于是,他决定选用德国的设备进行海试。而这个决定面临着许多不同意见。
- G5 z$ y& U& N 海试在舟山海域进行,由于种种原因,起初并不顺利,李家彪承受着很大压力。如果海试失败,对项目的进展和李家彪个人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 K' S+ f' Z4 g ~ 但李家彪坚持了下来,他的坚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事前充分的调研。他不仅研究了各种设备的说明书,而且认真研究了相关文献和实测数据,并进行了现场考察。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 Y3 x& w$ i$ ?7 P9 b
最终,海试排除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款设备的应用效果良好,为开创我国高精度海底地形地貌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 ^' }# M9 u1 F* y3 E
搞科研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逆向思维。西南印度洋一直被认为是岩浆热液供应很低的区域。但李家彪经研究认为,这里的洋中脊运动慢,却更稳定,持续时间更长,且部分区段活动剧烈,因而局部可能形成丰富的硫化物。于是,他联合法国科学家在这里开展了首次三维地震测量,并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我国首个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便在这里落定。
: R( M9 `" }3 Y& q! l 海洋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海对李家彪来说成了家常便饭。海上不仅有狂风大浪,还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和困难。作为首席科学家,气质儒雅的李家彪往往展现出沉着、果断的“大将风度”。
* o7 }$ o# Y/ U& r $ u' ]* u. Z `* x: u3 A
在一次钴结核调查航次中,船上的电视抓斗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检查了每个部件,就是找不到原因。这时离返航时间只剩几天了,任务还没有完成,李家彪万分焦急。但当他看到检修人员一连几天不睡觉,眼睛都熬红了,就劝大家赶紧回舱休息,也许睡一觉就来灵感了。 * h, B( ^9 \" {& J) }. `) C
就在第二天凌晨,工作人员突然跑来告诉李家彪,故障原因找到了,原来是抓斗入水后电池晃动产生位移,压迫了导线。问题解决了,这时天也亮了,完成航次任务胜利在望,大家的心情无比畅快。 为国家打造海洋核心智库' `# u$ s$ j+ m! Z! b( U& v! p
既是科学家,又是科研机构的管理者,李家彪的“双重身份”赋予他更多的责任。自2013年担任海洋二所所长以来,李家彪一方面要承担科研项目,另一方面要统筹海洋二所的各项工作,促进团队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 A- W" k: }1 }' [
在李家彪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的是他为海洋二所设定的三个目标——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智库、海洋领军人才的成长摇篮、全所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
6 G' M! D6 Y) i- T# n% n 在李家彪的带领下,海洋二所聚焦自然资源领域重要课题,服务自然资源部重点工作,多次荣获各类科技奖项。海洋二所先后实施了“流动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工程”和“创新人才工程”,提高了青年科研人员待遇,改善了后勤保障条件,设计了成长路径,使海洋二所博士后、研究生生源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在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梯队中,海洋二所入选人数居自然资源部系统前列。
- J: x7 s) f' u1 d 李家彪说,年轻人是未来,要给他们公平的发展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他对青年人才有着很高的期许。在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李家彪曾说“成功需要诗和远方”。他鼓励年轻人要有胸怀、有理想,
3 m# x" n/ U/ H, a0 ~) H+ K6 f' V “在工作中要做完美主义者,没有哪个成功的人不是执着的。学问做得深才有价值。”他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要挑起时代的重任,融入时代的发展,这样才会在日后的成长中收获人生的回报。”而这也正是他几十年来人生的真实写照。 s' L& Z. V; ]* ~1 D) r'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s3 H/ T$ L$ u9 { k
! I& f2 ^# M n* X' M: r' O% a2 w9 S 点击进入"叮咚渔医小程序"
3 H! |+ f& v1 H, ~& y5 m ▼往期精彩回顾▼深海人物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 赵玮海洋会议 | 第三届“国家海洋战略与创新能力建设”高峰论坛 共话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讯 | 向海要经济:7城“十四五”发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y, B/ J& i( q, ^, P: u
免责声明 7 R* ~! `: E" z( z" X6 \9 p
本文系智慧海洋圈子订阅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章版权归原本作者,智慧海洋圈子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智慧海洋圈子3 r$ C. W5 h; s. M( N0 ?) \3 A
传播智慧海洋前沿技术
4 ^1 X. b' E# i6 Q9 }: `8 p) s 分享海洋领域最新资讯 8 V* l" I3 H b4 r) r
科技兴海责任重 ) i( t. X- @, }; U; B& D A
谋海强国正当时
; Y* t! u% x, ^4 Q& Z2 `
, [2 c/ C" A) `" s- e0 O" N w
% n! C- K# K! {9 G2 F% o: W4 Q; A! ]; A9 ^. p% }
1 a. x& D& N( ~5 P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