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原文来自科睿唯安,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战略研究所翻译。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鉴于海洋科学领域的 多学科交叉性质,报告采用了混合分析 法,包括基于科学期刊层面划分、文献 层面引文主题分类、有针对性的关键词 搜索等,综合评估 2000~2020 年全球海 洋科学研究进展。我们编译这份报告, 目的是协助海洋科研、管理人员了解海 洋学科近 20 年来的新进展,预测未来 的发展方向。本报告由丁望、彭天玥翻译,朱本 铎校对和审核。我们对报告仅作翻译和 必要的注释,且限于行业内部免费交 流,并不代表我们同意其中的观点。要点总述, R0 g3 q# U' v7 b2 n' `5 j
报告特别关注五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南大 洋),以五大洋为分区,分析了海洋科学和研究人员的地理区域分布。
: z& O, N- q8 n- b报告收集了近 25 万份与海洋科学相关的文献,并分别确定了超 过 10 万份以单一大洋为重点的文献。在期刊层面中,最突出的两个 大类主题为海洋与淡水生物学(16%)和地球科学(16%)。在文献层 面中,最突出的中类主题是海洋生物学(35%)和海洋、气象与大气 科学(25%)。+ k4 Z. B9 Y* ^6 V9 W
2000~2020 年间,海洋科研产出增长了 3 倍,高于全球总科研产 出增长量(2.5 倍)。太平洋地区的科研产出增长了 4 倍,主要原因是 中国1的研究水平飞速上升,而其它四大洋的科研产出增长了 3 倍(图1)。
% E q8 A2 K* o; @! i. F微塑料科研产出自 2015 年以来增长惊人,令人联想到 20 世纪80 年代末高温超导领域高速发展,以及过去 10 年间生物基因科学的 大热。这可能与 201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出台有关。气候变 化等其他研究主题的增长可能同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有关。& A. o7 W1 k$ y! ~4 x5 _, H
美国在五大洋研究中所占份额与其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所占总 份额一致。美国在 21 世纪初占据海洋科学研究的主导地位,然而, 近 20 年来,随着中国科研力量的迅速增长,美国及其他 G7 国家2的 海洋科学产出份额连年下降(图 5)。一些国家有明确的重点研究区 域,例如,俄罗斯在北冰洋,印度和伊朗在印度洋,中国在太平洋(表2)。2 h2 H. e4 e; c+ l6 R
海洋科学研究具有全球性属性,因而与位于海洋科学前沿的岛屿 国家和地区3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除南非外,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地区几乎毫无科研成果产出。要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地区的国 家可能需要引入外部合作,共同建设或运营必要的海洋科学基础设施, 并持续推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图 6)。
- C+ e! E0 |. m; A u9 `所有大洋分区中,科研成果产出都是由国家级科学院(如俄罗斯 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或国家级研究机构(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理局[NOAA]、英国南极调查局[BAS])主导,这说明了海洋科学的高 度专业性,也可能反映了海洋科学对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性(表 3)。
" H% M& v v! N& }) _# o: f% [* `: S2 ?2 ?% @9 a& b Q
, d2 u8 k. ^2 x# I* W' W! H& p7 l6 a- `! x4 |; Q+ G6 @9 _, U
/ Q6 N& y0 U% l2 v
5 c; f. l0 A( t7 r! v" b9 F& v3 O! L/ t
5 ?1 f0 j! d* M4 L1 q
9 d2 s9 [* o# I# E9 K" \9 b) j; z0 l
2 S6 q, n% }! b% N; [* c7 k
: V5 [# a; s+ ^( U/ ^- h1 ^
& j% J& p& }3 ]' v, O4 i! X
, V# B8 v& s+ C* Z
8 ^" l" z4 {1 {; L" a0 O0 O4 o1 u/ G; d3 G& F& C7 u9 x' W
- D# t! S. ]3 b: d7 U) z6 b
7 @4 S, {# m0 l, R
# O# @; D L- W' o! ~% a1 t* \8 B/ k0 U
' l6 C4 B( m: [! |/ v l; q
" {' u9 \+ _+ O$ {5 Y' G6 p. U/ c- w% Z3 U+ i$ Z* d
4 ~: c. Q+ D4 r& C! t
) f7 x/ J& l, F) j! h+ |* B
6 ~# I R5 T1 x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 O' B6 s* o) L( i& n; s3 M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