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海岸线长29.5公里,分布有建港、南姜两处码头,里湖、河口、流清河3处停泊点,共有登记注册渔船426艘,从事渔业作业人员900余人。沙子口街道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手段,大胆探索创新,将网格化治理模式延伸到海上,同时加快“智慧渔港”项目建设步伐,构建港、船、岸、人“四位一体”的渔业安全管理体系。 " z1 D1 z( ?0 S; F' P, ^! o" D+ ?
$ K9 x- X+ n, H1 |( y( g创新海上网格化治理模式 & j4 P, S" h. t( _7 y7 e% i
创新提出海上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通过设置海上网格,加强军警民联动,实现海上综合治理效能的新提升。沙子口街道以辖区内码头、停泊点为依托,本着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对渔业船舶进行调整网格划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脱网渔船、不重复管理”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工作任务适中、便利高效的网格体系。网格力量履行管理服务职能,负责对各类信息、网格事务的收集汇总、就地化解、分流分类、跟踪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抓好渔民队伍的日常管理,协调组织开展网格管理服务,定期召开网格会议,履行队伍管理、上下联络、事件处置、民生服务等职责。
2 u0 H9 r& j8 ^在建港码头建设“渔港驿站”,配备了微波炉、行军床等用品供渔民临时休息用。在渔民驿站中,电视、空调、床、沙发、茶几、热水、潮汐表、书籍报刊等一应俱全,渔民停泊上岸后,在这里能够享受临时休息、沐浴、开水供应、书报阅读等服务,并与街道、边防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 \2 T# U h+ Q8 |. A5 o8 D7 A
- K1 j' o+ ^/ u- r- ]0 n3 ?建设“智慧渔港”提升服务水平
- N) l8 o" Y, l8 u4 F: j海上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开展以来,沙子口街道开展了信息采集等相关工作,但目前海上网格上报事件主要依赖人工填写纸质版情况,事件处理的时效性受到影响,渔港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人员登船检查,渔港岸边虽有部分监控设备,却没有统一的联动应用系统,管理效率低,安全防范能力较弱。为解决这些问题,减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沙子口街道进行“智慧渔港”建设, 在沙子口海上网格服务管理中心(海上警务室)开发建立海上网格+智慧渔港综合管理平台,对海上实行网格化+智慧化安全管理。 6 U% ~0 S- k8 i* ~9 I1 g0 e
沙子口街道在建港中心码头铺设视频监控以后, 结合街道的“雪亮工程”以及无人机巡查,组成了天、港、岸、船一体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主要海域的全方位实时视频监控,是渔船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在夏天台风多发季,如果有渔船在台风来临前不回港避风,或在台风警报未解除时提早出去捕鱼,街道就能点对点盯防,避免发生事故。
5 V S4 o- S# s4 S% {+ B1 v
2 T* q2 I: J$ B2 B t- f/ L海上“千里眼”织密安全网 * y2 a1 w8 E- L! y% `8 U2 _3 [9 w
由岸到海,海上“千里眼”织密安全网,渔船进出港“一目了然”,海上动态也要及时掌握。在建港中心码头渔港驿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借助北斗导航和GPS导航盯着海上作业船只的一举一动,清楚地看到每艘船的位置、过去几天的运动轨迹及编组情况。如果船只有越线迹象,可以及时提醒渔船,倘若发现有船只脱离编组作业也可以及时提醒。 ' ]" i$ M3 t; c
目前,人员、渔船、码头通过采用 定人联船制度+高科技的渔船监控、港口监管系统,已初步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渔船安全监管体系,大大提高了渔业生产安全系数。沙子口街道通过实现网格内24小时巡逻管护,做好海上、渔港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警示和留影取证等工作,通过构建海上网格大数据系统,实现了对渔船、渔民管理服务及涉海纠纷处置、矛盾隐患排查、应急事件处置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