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卫星是什么

[复制链接]
/ E4 v4 [: O" e; l
6 C$ n- ]4 \7 e2 B# Z
7 c6 _" j0 v& s! L) \
1 D0 A' T/ B1 h& H: F( [
2022年11月21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新华社发
7 t/ A, l% f0 `6 o; u4 c% y
“在艰难时刻,中方提供了宝贵的卫星数据,帮助我们有效开展救灾工作。中方的无私支援我们铭记在心。”
# m9 A p7 w' k0 n6 {) Y7 g
这是一封来自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的感谢信,内容与一场暴雨有关。
3 `# I/ c! B. ?, n% T8 ^; l
去年10月,委内瑞拉持续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向中国请求卫星应急观测支援。我国调度高分一号光学卫星和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对委内瑞拉受灾地区进行5次应急成像。利用这些遥感数据,委内瑞拉及时处置了一处山体滑坡灾害,避免了更大损失。
N* i5 _( g+ I2 f
“我们的许多航天技术成果不仅服务中国,还为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务。”一名航天工作者自豪地向记者表示。
/ T# B( M2 e( S+ ], V0 J: }
国际合作将空间探索推进到新阶段
, X1 E% ~/ x* o+ o8 y4 E; j! M
走出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身份。面向宇宙苍穹,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疆域,唯有不断探索,人类的文明足迹才能迈向更深远的宇宙空间。
t' x8 O# w- P+ E* ~0 I. a
这种探索,在当今极为活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俄罗斯的东方发射场投入使用,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带回“龙宫”小行星样本,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探测……
7 X9 V ?: ]; E# z! O2 f
共同的追求,让大家相向而行。在走向太空的漫漫征途上,中国与各国携手并进。近年来,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与各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 T4 @6 K! t* c* K- {
——利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欧空局合作开展伽马暴偏振探测研究;
- L8 c, K* t0 C, H* J- g
——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并向国际社会发出合作邀请,欢迎国际伙伴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共同开展月球探索;
: Y6 s2 k0 g, U' x9 F
——嫦娥四号搭载德国、荷兰、瑞典、沙特等国家的科学载荷,共同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
9 [- q& C* w& U: j% ~
——联合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协同探索地球空间系统演变规律;
1 J+ P7 T' m( }+ a
——与国际科学家共同开展月球与火星的探测数据分析,推进联合开展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的分析。
8 L- j n& Z* e
…………
& Y2 Z! E6 V5 `
根据国家航天局提供的数据,1993年该局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国际航天合作:30年间,我国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6个国际组织签署136项航天领域合作文件,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 L0 s' r! h& I% J) C" }
联合国外空司代理司长尼克拉斯·海德曼对中国航天给予极大的肯定。在他看来,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等都是“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果与计划正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将空间探索推进到新的阶段。相信在共同努力下,空间探索的益处将惠及全人类。”
0 E3 C" J9 i& Q% l8 `
与发展中国家共享航天成果
) w% R3 d9 n6 l6 _
东经79度,这是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家族最后一颗星——风云二号H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定点位置。不过,起初我们给它选定的位置是东经86.5度。
3 q! h4 G$ K9 r0 P
为何要改?
# Y" l4 T) C. f5 k
原来,在东经79度,风云二号H星除了能观测中国全境,还可以覆盖更多国家,为他们提供气象卫星监测服务。从东经86.5度到东经79度,看似变化不大,体现的是中国航天的“大格局”。
' W/ s: L9 F3 ]2 r9 \4 O$ \& X* E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成为世界三大天气预报值班卫星。同时,我国还建立了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为受灾国家提供应急服务。“2021年以来,为应对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应急响应,今后将进入常态化。”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说。
& l4 i- |# R- D" _ z4 [! e
2022年11月,国家航天局发布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共建共用共享。据了解,国际社会对遥感数据的需求巨大。正是因为缺乏遥感卫星数据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各国空天信息领域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5 N$ u* c/ W( d
这就是中国航天,与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航天成果。再比如:
' j( `' c( W6 C! o$ H4 S4 H
——为埃塞俄比亚建设地面测控和应用系统,合作建设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纳米比亚、泰国、南非等国家卫星数据接收站;
; U' F2 l- x' z: X" }& P
——建设中国—东盟卫星信息(海上)服务平台和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使东盟各国可以共享中国遥感数据;
( a# m0 C* C# d6 g: h
——制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岸带监测产品,提交给相关国家海洋研究部门,支撑他们开展滨海湿地和海岛资源的保护区选划与建设。
( z/ h6 P5 ~% `! ~6 g& k
国家航天局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共享共用,增强世界各国人民探索和利用空间的能力水平。
6 X( b. i. I+ W, _7 R
在合作共赢中实现“优势互补”
/ b& i7 A6 ^8 }' A
当前,国际航天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中国航天,选择的是合作共赢。
9 C7 b. h7 d$ B. C8 g, e
合作共赢,可以从中法海洋卫星的研制历程中体现。2005年,中国与法国启动两国首颗合作卫星——中法海洋卫星项目。当时,有人疑惑:两国都有独立研制海洋卫星的成功经验,为何要联手?有专家如此解释:两国合作研制卫星,“是一种优势互补”。
' @! g+ c9 \9 C, @ E# A
海风和海浪的关系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难点,中法两国在这方面开始了“互补”式的合作。最终,中法海洋卫星历经13年研制完成。中方研制的新型微波散射计,可以对海面风速和风向进行高精度观测。法方研制的海洋波谱仪,则可以测量海浪的有效波高、波向、波速等海浪谱物理量。双方的“互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同一卫星、同时、同地获取海风、海浪探测数据。
2 N0 u' B8 _9 G6 ~& r$ S
获益的不仅是中法双方,还有更多国家,甚至全世界。2020年,中法双方一致同意开放共享中法海洋卫星的观测数据,多个国家的40多个科研团队使用该卫星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卫星数据还可提供给各国预报员使用,为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全球海洋防灾减灾、全球海洋资源调查提供服务保障。
8 E% P4 v# P& p3 ~% p$ j+ ] ]3 i$ l
与中法相比,中国与巴西的合作更早。1988年,中巴两国签署《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议定书》,拉开了中巴航天合作的序幕。今年4月,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忆及1988年创立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取得的成就,重申愿强化和拓展两国在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合作”。
" H1 L6 X& x4 I/ V7 X% A: ]2 Z
30多年来,中巴已合作研制6颗地球资源卫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国家航天局表示,两国科技人员共同面对挑战,塑造了“相互尊重、包容互信、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中巴航天合作精神。在长期的平等合作中,双方吸收对方优势,为中巴航天合作积淀了深厚内涵。
; j' c4 J) C$ u7 h" q4 ?& z9 C: _
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航天合作,在载人航天领域也有不少。比如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国航天员曾参加欧洲组织的洞穴实验,欧洲航天员参加过中国组织的海上救生训练。随着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还将会迎来更广泛的合作。
% H' @: \. a6 E. U$ b$ O6 \- ^
国家航天局表示,未来,中国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拓展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在外空全球治理、深空探测、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人才与学术交流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 ^* p6 V2 a) S- G$ h0 u. ^
是的,面对浩瀚宇宙,唯有互相尊重、携手合作,人类才能走向更远!
# m, U) Q, \# z( f, Q! Q
(本报记者 陈海波)
3 ~3 v/ w$ [$ O5 a. S! j6 J
T6 ? z8 w! m4 U$ t( z4 a F: x/ C
举报/反馈
) q5 J% z* I }3 I- n7 N
3 l( ]! J1 M1 e- m3 k( K 2 `7 f2 G+ z4 q& ^" t/ v% @7 ]6 v4 }- _3 ?; }" ` 7 g0 t2 ~ F& ]$ K0 G% k- w9 f! o6 k# C$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蕙兰心质
活跃在2024-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