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r0 @* E' K+ |& S! ]
8 Q8 {5 `$ [! {; q/ i2 c3 v% L# y/ P近9年后,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了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与2014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共五章26条的旧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简称“院士行为规范”)相比,新版《院士行为规范》其中,新增一个“禁止行为”章节。
, o Q F, \2 U q4 W3 {. M( j; L& p& ^( i0 G+ a8 ^
7 l/ e; C3 h2 ~第五章 禁止行为9 o1 }! \; t4 `4 P
第二十七条禁止参与有损中国科学院及院士群体声誉的活动。禁止以院士称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禁止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禁止参与设置以“院士”冠名的非学术活动场所。
. t8 _; z9 Y7 y* |1 T7 E第二十八条 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禁止违背推荐、评审、鉴定和评奖等活动的公平和保密原则。
) V8 p: S+ d2 _6 Z第二十九条 禁止院士增选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禁止接受任何个人或单位委托推荐、无原则推荐;禁止在院士增选中说情打招呼;禁止与候选人发生不当交往和利益交换;禁止接受各种名目的送礼;禁止参加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会议和活动等。
2 x* e& k- K& q0 w. J! C第三十条 禁止违反规定与候选人交流增选工作相关事宜。禁止泄露个人收到的与院士增选有关的微信、短信、邮件、信件等投诉信息或材料。
5 s) O: y0 d4 U1 p第三十一条 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泄露评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禁止擅自向社会公开整个增选过程的任何信息。
6 n7 c1 q$ a( P, a% L& O: @0 E1 f此外,新版《规范》还提到,要着力培育德才兼备的科研团队。科研活动行为规范部分第13条明确,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在职院士要坚持在本人专业领域科研一线开展工作,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深入基层和一线解决实际问题。9 F& ]: R4 `/ [: w
院士切莫当“砖家”* v* b$ b; F/ U6 a e# l- \
这5个禁止,条分缕析,界定明确。
* G! g8 I1 }4 s7 ]! O r在舆论场中,“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引起热议。
: a1 _! E C$ }' e! v3 D& F
J# q1 |7 i' P; b6 }# U/ E0 B9 b6 R) r6 N' a
需要明确的是,中科院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绝不是禁言。这句话有一些界定,一个是公开发表。如果在私下里,院士当然可以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另一个是学术意见。无论在私下里还是在公开场合,院士当然可以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意见,但不能发表学术意见。如此而已,谈不上不让院士发言。2 v/ s9 C- D0 ]: C+ F% _# h
院士不是万事通,在其专业之外未必就是专家,如果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恶果。
' U8 {9 v6 }9 J* ]- {院士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这也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 e ] R( e/ M$ x院士不仅是学术翘楚,还肩负着道德义务,如果沦为名利客,蝇营狗苟,既有负国家期待,也有负本身该有的价值和使命。
7 ^* ~- e: R$ A& u当然,现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为规范》对工程院院士也有约束,比如,院士不得参与有损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声誉的活动,不以“院士”称号参与商业广告宣传,公开发表观点时应严谨、审慎、客观、准确等等。
: [% K7 @' T. { A“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找准自身定位,为国贡献智慧,为突破卡脖子技术贡献更大力量,当好道德榜样,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的殷切期望。% q/ w, p% X$ ? Y8 m7 W
<ul><li id="22SK3C6S">; T( M L9 Z p" G0 d) a5 B
' l7 |, Z. T7 _7 ?$ p( ^0 j' H9 B+ k# L
* y/ p& P v4 Z! R' ]1 A<li id="22SK3C6T">
' T& U8 T/ C2 w3 Z
* p1 c0 A% c) {9 `- o6 I, z& n& h信息来源:。
9 }9 d% V {0 w%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