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钓好一场鱼的关键,上礁第一道工序--如何测水深

[复制链接]
) }: E: x8 H, {0 ?* B- E

玩矶钓的钓友应该对测水深都不陌生,这是很基础的一道工序,也是正式作钓前的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关系到我们在作钓时能不能找到鱼、能不能留住鱼、能不能高效作钓等等。特别是钓底层鱼如黑鲷类、红油、石斑、细鳞、笛鲷等鱼种的时候,测水深为作钓时的标点选择、钓组搭配,钓棚设定等一系列的操作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参考。

5 E" o* T( |3 p/ S% q6 e

很多时候,找不到鱼往往可能就是因为,水深没测好!所以,钓好一场鱼,从"科学"测水深开始!

+ \% R4 v& o& \& U$ Y1 y
% G8 \4 o+ W+ T5 C8 s8 d2 [

【工具准备】

% P( T1 ~$ X+ _8 a

测水深需要准备的工具非常简单,就是坠子,现在市场上有卖各种专门用来测水深的坠子,都可以用,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很方便。直接往钩子上一挂就可以了,还能反复多次使用。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用通心的铅坠,穿上粗一点的橡皮筋,两头有圈圈,钩子随便挂住一头,在另一头拉紧就可以了。

* g! e- b& C6 k8 J. c/ k
( Y( L% D( p/ R/ j! a1 v) G

需要注意的是,坠子不能选太大,也不能太小,10g-20g之间比较适合。太重了下沉会很快,在快速下沉过程中,由于主线与浮波孔洞间的摩擦,孔洞过线不够快,会导致棉线结还远远未到达浮波处,浮波已经被拖下去了,造成误判,另外,太重了也很难抛投出去,且抛不准标点,特别是在用较软的竿子的时候。而坠子太小了则下沉很慢,在流水中往往浮波漂出去老远,坠子还没到底,会导致线组严重倾斜,测不准真实的水深。

# ?. Y1 F) H# e/ M
0 [. e( Q% g" G1 P/ l6 ?( M8 h9 T! _ P

【测量方法】

0 g) n$ L% d8 U9 t; v

需要测量水深时,先装好一个半游动的钓组,将坠子装在鱼钩上,抛到需要测量的标点。由于坠子的重量超过浮波的浮力值,当浮波沿着主线去到棉线结位置时,若铅坠还在继续下沉,浮波就会被拉沉下去,这表示水深高于当前钓组设定的深度,也就是钓友常说的“还没找到底”。将钓组收回来,把棉线结往上推,再抛到同一个点,反复试多几次,直到坠子到底后,浮波还浮在水面上,便算是找到底了。接下来便需要进行精调,把棉线结往下小幅度挪动,再抛回同一个点试试,当最后浮波悬停在水下10公分左右为宜,这时钓组上所设定的深度,就是该标点的大致深度。

, P4 F9 _1 ^; D! E; ~/ H6 i1 K/ i
$ m$ Y; ~3 b. h6 D) H ~" q

方法很简单,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8 a" O- Y( l! I; R" `2 e

第一,测某个标点时,每一次都要尽量将钓组抛到该点,抛不准便重抛;

% U3 a" a4 O( F* I$ W0 K& w/ E

第二,坠子下沉时,放多点主线出去,避免因为主线牵扯把浮波提前带沉下去,造成误判;

* q& U, Z Z4 J

第三,测较远距离的标点时,在坠子下沉过程中,在放多点线的同时,还要把竿头挑高,因为距离较远,主线在水面会形成较大的阻力,挑高竿头可带顺主线,更顺畅地通过浮波孔洞;

0 I7 v: J8 X! E5 w

第四,坠子到底后,如果将浮波拉沉下去了,一定要等一等,不要急着将钓组收回来,往往等一会儿浮波又会浮出水面,这是因为抛投钓组时,坠子和浮波不在同一个落点,坠子快速下沉到底后,这时线组是明显倾斜的,所以,即便是发现浮波被带沉了,也不要马上收回来,稍等一会儿,浮波会因为自身的浮力影响,慢慢移动到与坠子相对垂直的上方,这时测量的结果才是比较真实的。这一点很重要,不少钓友测水深时过于随意,认为一点误会不碍事,测个大概就行了,可千万不要这么认为,真正作钓设定钓棚时,离底多几十厘米或者少几十厘米,或许钓况是完全两码事。

# p2 q$ j- x" e+ L
/ ^2 n! r2 `0 ]5 r/ V

【测水深的意义】

3 j9 ^( Y: h: o8 P7 e! L, N

矶钓测水深有两个目的。

) t( o+ A6 g- i/ C" e) T+ W

第一个目的是测出预设标点的深度,以此来安装相对应的钓组,譬如用多大号的浮波,多长的子线,以及以此水深数据来设定钓棚深度。这是测水深的基本目的。

# o0 r+ j# [+ V5 A5 M/ n

第二个目的,是测地形,通过测水深,掌握水下地形结构,从而找到该钓位的最佳作钓标点,判断可能藏鱼之处,设定钓组在水中的行进路线及漂流距离,规避潜在风险等。

: G8 z( Y0 W) V

测地形,才是矶钓测水深的真正意义所在,海底地形复杂多变,经常有高耸的暗礁,深陷的沟坑,大落差的断层,或者脚边是暗礁外面则是沙底等等,而底层鱼类,靠岸觅食时往往是找地形变化处停留。所以钓好一场鱼,要先清楚地掌握及利用好水底地形的变化,根据地形来设定作钓思路:钓远还是钓近、涨潮钓哪里、退潮钓哪里、哪里会挂底、哪里会藏鱼、哪里会割线、哪里做备用窝等等。

* F* m2 G, |8 V9 O \# ~# O

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便是远近左右不厌其烦的多测几个标点,直到自己脑中有比较清晰的水下“地形图”。只测一个标点是远远不够的,万一该标点恰巧在一个隆起的暗礁顶上,又或者刚好在一个深坑当中,便以此作钓是很草率很吃亏的。有时候自认为很合适的标点测完地形或许发现并不理想,有时候听别人说某个钓位要钓哪个标点、钓多深云云,可能未必准确,当自己测过地形后或许会有更好的认知。

5 i) ^% W& B' g+ [% s
, \9 U" `% |. O% c

【总结】

- J" `5 \$ M) J! N! }4 x

所以,测水深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建议钓友们每上到一个钓位,都要反复测多几次水深,多测几个点,把地形测出来,清楚水底暗礁排布,深浅变化,这可能有点繁琐,可能比较费时,但很有必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往往这是钓好一场鱼的关键所在,会让我们的作钓思维更加清晰,或许可以中多几口鱼,或许可以少割几口线。

8 g: d1 Z# `; p6 c/ D1 x" @; d

另外顺便一提,水深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里潮位时刻都在变化,明明测好的水深,可能过半个小时就相去甚远了,所以建议钓友们要在出钓之前,务必了解当地当天各时段的潮差,切记要根据潮汐的变化不断调整线组深度,才能维持预设的钓棚,尤其是在潮水落差大的海域作钓,更是马虎不得!

) s( V; D1 C5 ~# H6 [; t+ E: [

【原创图文,谢绝转载】

# @4 ?. g0 H! J8 B

(珠海·笑沧海)

0 o. q+ Q+ p' U6 x' `7 O1 z9 I* ^2 k
& u# x8 ^' _4 p; C! c" z3 \0 ~# }9 l8 i( x# m% k' J2 p 9 A$ E1 L: z: i9 a/ J! R: b" f, S& f: @/ ~% [$ e8 D, _ # q6 x5 }" R8 a/ }0 G! w5 b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白小禾
活跃在2024-1-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