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0 ~8 m) B3 j2 x& e4 o5 h) g 原标题:发力---枪劲、意念劲
/ r6 ^+ h E; B! x5 Z; | {4 v$ H g# S7 D
有人说:“劲从腰发”,这是非常错误的,对太极拳来说这叫“劲力漂浮”;对于形意拳这叫“发劲不整”;对于少林拳这叫“用劲无根”。 3 }5 f& K1 c: E+ w$ d" s2 {- ?9 t
怎样发出最大的力呢?我们人体最大最厚最长最有力的两组肌群:竖躯干肌和臀大肌都是附在脊柱上连在骨盆上的。发劲虽然是全身肌肉的共同运动,但是如果把这两组肌群彻底地启动起来,并协同地运动起来。我们就能发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我们的脊柱尤其是我们的骨盆是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 y& X |% }( E( z 竖躯干肌在骨盆的上缘,臀大肌在骨盆的下缘,如果将这两组肌群一起地、连同地、协同地、彻底地运作起来,骨盆是要起着枢纽的作用的,我们是通过骨盆的旋转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 e8 W" r* E+ u3 q2 C% D" L 老师曾教一种诱导发劲的方法:面朝墙站立,双脚分开,双手扶墙,双腿微曲。先是浑身放松,然后右脚蹬地,骨盆右转。
# `) J! I3 U0 R* Y% `, k 象心意六合拳的“鹰捉把”,形意拳的“劈拳”,就是这种发劲法。
. n! o* w3 t: r" a. y  " ^& O1 Y! x+ J9 U, b
还有左脚蹬地,骨盆右转。
( o) G9 K# V9 j, g6 ` 象心意六合拳的“云龙裹风”,形意拳的“崩拳(拗步式)”,就是这种发劲法。 1 u( W! ~3 J/ P3 p
以上只是一侧的,还有左(右)脚蹬地,骨盆左转的方法。 - ?1 X N' D0 D
还有双脚一起蹬地,骨盆右(左)转的方法。
}2 d5 r( ]* p4 i# b# ]/ t# } 顺便说一下,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的“龙腰”的原理。“龙”大家都没见过,但是大家都见过动画中的龙------在飞腾的过程中,它那长长的身子是旋转着的。 1 o1 h) d, X7 E( v* y
这不正是骨盆旋转的原理吗? 7 x- F+ d! ^; [6 m
照样做做看,体会一下“通过脚蹬地产生劲力,再通过转腰(骨盆旋转)产生加速度,然后通过肢体把力量发送出去”的感觉。 2 b" P7 G/ S! i" r, D
太极拳的练家们也做做看,体会一下“缠丝劲”和“发劲绵绵不断”的感觉。咏春拳的练家们也做做看,体会一下短距离发劲------就是“寸劲”的感觉。 M, _; G2 Q$ W; w% S
武术中常用抖大杆子来诱导发劲。大杆子又叫大枪,是将3米以上,重量必须在4斤以上的白蜡杆子进行刺扎拦拿练习,而求取劲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它装上枪头即为大枪,取掉枪头便是大杆子。 ; b) ]$ d* ^7 B; r. Y1 F% |! X
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脚尖斜向左,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右手握枪把的顶端屈肘置于右腰侧,手心向后;左手握枪杆中段,手臂微屈置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前,成半马步端枪,脸左偏,目平视。
, K2 Q- Z- L* \ ]' I, j9 w 要求:做到“四平”,即顶平、肩平、枪平、脚平,顶平则须头正颈直,肩平则须沉肩坠肘,枪平指两手和枪尖成水平线,以便攻守,出枪快而有力。脚平则须两脚用力踏实,做到身正势稳。两手持枪,要求“前手如管”,前手是枪的支点,既要要稳固地握住枪,又要能使枪在手中自由滑动,所以前手要握成管状,以求稳而灵活,进退便利。“后手如攥”捏住枪尾,后手握枪切记“尽棍”不能“露把” - B4 f0 C' L- Q+ G$ [; k6 Z* y
拦枪:左手松握,两手腕用力向上翻起,右手向下向外向上再向怀里向下,边绞绕边向里旋腕拧枪抽把,两脚合力蹬地,腰部配合左转、骨盆也左转,随着重心向左腿移动并沉身坐臀的同时,使枪尖由下向右向上再向左向下逆时针连拨带搅划圆圈。
0 k' N3 q" z7 G* r" b1 v 拿枪:拦枪结束,两腕用力下扣向外旋腕反拧枪,两脚合力蹬地,腰部右转、骨盆也右转,枪杆靠近腰部,使枪尖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向下顺时针边绞绕划个立圆。 , p" k; l8 g7 l
抽枪:扎枪结束,左脚蹬地,身体随即右转变为预备式的半马步,骨盆也右转,同时右手后抽,左手握成管状使枪在手中自由向后滑动,同时翻腕下扣,使手心向下。回复成预备式。 : n- X8 Y0 L; O, z, c
抖大杆子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劈、挑、内扫、外扫。不外乎脚底蹬地发力、转腰、骨盆旋转。其实这也是遵循发劲的原则:“劲从脚底发”。就是把竖躯干肌和臀大肌这两组肌群彻底地启动起来,并协同地彻底地运动起来。发出自己最大的劲力,对敌人施以重击。
; O! x6 k3 s/ `6 V, t5 j 在这我要说一下,“枪劲”非为形(心)意一门所独有,许多拳种都有抖大杆子诱导发劲训练。松胯也非为太极一门所独有,因为松了胯,骨盆才能完全彻底地转动起来,能发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是什么拳种,不管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6 T$ k5 O9 d3 H
用抖大杆子来诱导发劲就叫枪劲。
! S7 d: b7 C; A* J8 y/ c5 j; [  ( i3 L$ R& M, p$ h3 S& y+ ~
在练“压丹田”功的时候,我们要同时配合意念训练:在手上举的时候要想象抓住天上垂下的一个把柄,然后直线用力向下猛拉,把天扯塌!扯它个大窟窿! $ o7 P3 h z* f3 h9 o! h( K# x
在向下猛拉的同时,再配合呼气。
( g: l0 |. q. H8 r6 @ 这样,心理演习(意);往下的拉力(力);呼气(气)。三者协调一致,达到 “内三合”。
9 i! Q0 |( e, H( m; V7 I 这就是心意拳六合拳十二把劲意之一的:恨天无把(塌天落)的训练法。 V* j8 X- Q- O+ U$ B
这是其拳谱的歌诀: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6 t) v- \& \: j/ D
什么意思?大家别看,看了也没意思,这已是谬误百出了。在我们中国,尤其是旧中国,那些老拳师的文化水准是不高的,大多数是文盲,他们无法正确地描述自己的练功体会。而那些有文化的记录者,往往又缺乏习武经验。所以一个说得是“云山雾罩”,而另一个记得是“似是而非”,那些歌诀就是这么“以讹传讹”地传了下来。
* E7 a* [0 b! L4 o4 G2 [5 b; O 再介绍心意六合拳中的丹田功(我所知道的)中的提丹田的功法:
* {4 L7 G: X. S 在练提丹田功的时候,我们还要同时配合做意念训练:想象双手抓住大铁锚的锚链,猛拉!把锚链拉断! * x/ v1 b: s/ e% e3 B$ k M/ P
在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时,配合呼气。 2 m% ` ?( R/ R6 `: {
这样,1.心理演习(意);2.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的拉力(力);3.呼气(气)。这三者协调一致,也达到 “内三合”。
& v4 e* {: t0 a( f& ]5 P b 这就是心意拳六合拳十二把劲意之一的:“拉锚断链”的训练法。
, t8 O% j( @8 b) Z1 { 再看看这个劲的拳谱歌诀原文:虎归窝,尾作头;臂尖打,艺难求;拉锚断,缆疾意;前后崩,神鬼愁。------无意义,不值得一看。
+ A3 x M) `# u$ |- L 心意六合拳是一种“拳功一体”拳术,就是在练拳的同时,把内功(丹田功)也练了。如鹰捉把,一头碎碑等都包涵着压丹田,折丹田等功法;而野马奔槽就包涵着提丹田,射丹田的功法。
i, `6 [3 {4 |$ u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边练拳边体会,在练拳的时候配合“心理演习”,体验“形”------练拳,“意”------心里演习的结合,有许多劲力是可以通过意念训练激发出来。
; P: O3 G& e* ?: u/ n! B* ^ 人们常说:内家拳的发力是很强劲的。但是,再强劲,它也是通过肌肉发力,超自然的发力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科学的。 ) K6 {+ h8 k$ w( [* L9 x/ ]
同样是内家拳,太极拳的劲力也是可以通过意念训练激发出来的。
" |3 \8 f7 g1 }2 R% a- U) C) ` 当我们练掤劲的时候,要想象:眼前有一堵大墙,要把它掀翻!
0 y% Z0 q' s/ ?# I" N, g0 C 当我们练捋劲的时候,要想象:抓住一条大蟒蛇的尾巴,把它从蛇洞里给拽出来! ) k" W( [6 `. j8 ?4 K$ R3 z; E
当我们练挤劲的时候,要想象:眼前一棵大树,要把它给挤倒!
$ H4 R. C s6 x/ i/ G _; N 当我们练按劲的时候,要想象:有一个大牛头,要把它给按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a# p7 L# a ?) s# {6 ^3 Q5 H
& s4 f3 ]3 \! O0 R0 y 责任编辑: ! A6 ?+ `! l/ @; [
* n. A+ @' E( I" O$ x8 W! L+ P
$ P4 [" S( }/ o' T
c4 G: g- T! O3 L7 U" W% i9 o4 Q7 f/ F9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