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2 ^) Z7 f- n
“中山大学极地”号近期全景照
8 j/ E$ |9 @4 B0 j3 [" B7 S+ m0 P4 f4 j
2022年12月22日12时20分,伴随着一声洪亮的汽笛声,我国高校唯一的极地破冰多用途船“中山大学极地”号(以下简称极地号)安全停靠在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圆满完成桂山水域试航任务。/ A% {; c% Y, J8 o+ q+ p+ m l F; {; N
$ ^0 X0 x7 ^6 k! ^
“中山大学极地”号船长和船员在驾驶室
0 F5 o7 [! C8 b6 R. a1 F$ Z
4 D% W3 H2 n3 o( n% v2 l, B
+ C; r+ c3 ~$ E5 P) I" h今年9月30日,中山大学为该船举行命名仪式,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教授正式命名其为“中山大学极地”号,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拉响汽笛寄予祝福。: P) i: r5 x3 ]# ~
- T4 _- J0 h( E# [) }1 D7 T4 i" y) ]+ R# `/ N, O1 d- i$ b- W% P
命名仪式上,揭开命名布后的“中山大学极地”号 ' T- z, J+ R0 }' ~# Z
4 s9 H% A8 i t% H( V6 A3 [9 X
6 n5 Q/ |2 p7 H极地号排水量5852吨,长78.95米、宽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破冰能力排在世界前列。该船由民营企业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捐赠给中山大学,为了更好地将该船服务于海洋和极地相关工作,中山大学投入近亿元改造该船,为其配备先进的探测装备。3 Y' `! W- R0 h. n" Z6 K0 h2 v
“中山大学极地”号的建设使用,是继“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投入使用后,中山大学在推进极地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又一“大手笔”,将推动中山大学形成覆盖深海-极地全域的大洋科考能力。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与辽阔海洋结缘已久,海洋科考自上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等7个整建制涉海学院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组成的海洋学科群基础上,2020年更进一步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极地研究中心,推动极地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极地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极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极地冰雪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有国内领先的极地研究成果积累,多名师生多次参加我国南北极科考。9 ~5 }# y* u, U- y+ g B6 d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6 I: \' l9 d: j e( L3 w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