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 U" s$ x& a0 h2 V0 k
钓鱼的人都知道浮漂的种类非常多,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准确的知道不同种类的浮标有什么作用,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其实浮漂根据其形状及大小,大概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 l6 Z; o! t% L `
浮漂的种类大概有以下五种 8 E: x1 J; ^/ ~ K8 N* i
第一种立式浮漂。是我们较常见的一种浮漂,形状比较多,如辣椒形、纺锤形、棒形、伞形、陀螺形等,灵敏度高,比较好用。
( P. H! y D- f% b$ F4 a( d 第二种卧式浮漂。多为椭圆形,不怕风浪,使用时横卧于水面,当鱼吞饵时,它会立即斜立后直立起来,用在风大浪高的场合。
8 l% X0 w# }5 P; N X: [2 d 第三种球形浮漂。有圆形和枣形两种,浮力较大,常用于浮钓中上层水域的鱼类。使用海竿时可以用这种浮漂。
9 P3 ]# [+ p9 [3 E. v 第四种线浮漂。又称多体漂、七星漂、蜈蚣漂,是广东等偏暖地区钓鱼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浮漂,适合新手的使用。这种浮漂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多用禽类的翅膀羽毛梗制成,也可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塑料浮球串连而成。线浮漂的灵敏度高于立式浮漂,适合在静水、草区及有礁石的水域使用。 5 a3 |# }! {5 }- P. x
第五种特种漂。最典型的特种漂是夜光漂,由巴尔杉材料制成,外观和普通浮漂一样,漂身内部有存放小电池的空间,依靠电池供电发光。优质的夜光漂在鱼儿咬钩时能改变漂体或漂尾的颜色,这种电子感应漂主要用于夜钓。 . f* p0 q3 ^( H% A' S+ ]+ M+ }
浮漂的作用 + B1 o" f1 \# E! h" f
一传递鱼儿咬钩的信号。浮漂被称为钓鱼人的眼镜,是否有鱼咬钩,依靠浮漂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就能分析得八九不离十。浮漂的灵敏度越高,漂相就越明显,也越利于我们第一时间捕捉咬口。鱼儿咬钩时,浮漂能呈现出不同的漂相,我们可以通过漂相判断提竿时机,这是浮漂最大的作用。
+ L; G9 U7 _- G0 R 二测量钓点的水深。在一处陌生的水域垂钓,我们不知道钓点的深度,需要用浮漂测量水深。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试水深时要上下移动浮漂,移动的原则是先深后浅, 通过观察浮漂在水中的状态来判断钓点的深度。浮漂在水中的状态是先横浮再斜浮,最后漂尾露出水面两三目,此时我们依据钩和浮漂的距离判断钓点的深度。鱼钩至漂座之间的这段钓线叫做水线,调整水线的长度其实也是找底的过程。
' W0 j. u" e. ` 三反映何种鱼咬钩。不同鱼种的进食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鱼种咬钩时反映到浮漂上的漂相也有所不同。有些鱼种在进食时喜欢细嚼慢咽,比如鲫鱼,它们吃食时 很谨慎,反映到浮漂上的动作就是先下顿,再送漂;有些鱼种在进食时喜欢狼吞虎咽,比如鲶鱼、青鱼、鲤鱼、草鱼、黑鱼、武昌鱼等鱼 种,它们咬钩时经常出现黑漂的现象;有些鱼种因为嘴太小,不能一口吞下鱼饵,所以当它们咬钩时,浮漂可能会时而点动,时而横移,小鱼咬钩时出现此漂相居多。此外,我们在野钓时也可能见过毫无规律的杂乱漂相,出现这种漂相时,很可能是螃蟹、甲鱼、泥鳅、黄鳝或小龙虾在吃钩。 # O) B! \9 K* p$ c8 T5 H2 c" J
四调整垂钓的水层。常见的淡水鱼生活的水层深度有所不同,这个水层深度也叫泳层。一般来说,鲤鱼、鲫鱼、青鱼、鲶鱼、黑鱼、罗非鱼、武昌鱼、鳑鲏鱼、黄颡 鱼、棒花鱼、泥鳅、黄鳝均属于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小白鲦、麦穗鱼、马口鱼属于中上层鱼。如果想钓底层鱼,就要增加水线的长度,将浮漂向上移动;如 果想钓中上层鱼,就要缩短水线的长度,将浮漂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浮漂的位置,我们便可调整垂钓的水层,前提是浮漂的浮力同钩饵及坠子的重量相匹配。 4 W: d. @$ r3 u
五显示钩饵的位置。浮漂醒目地浮于水面,能够准确地显示出钩饵的位置,这是因为钩饵、水线、浮漂是在一条线上的,浮漂所处位置大正下方大概就是钩饵,以此来判断打窝的位置。
2 j8 D" d7 D: O$ y3 E/ ~: z- I* [& G" U* D4 G/ b
3 C) M1 z7 o- U8 A S. N: {- T
! q2 d" J$ q: Y, |+ a2 S; h/ ]" |; e$ f% D0 l;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