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t5 Y" y- S# [5 N; m8 g, K 昨日下午,我国最先进的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从青岛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出发,启动国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东印度洋南部水体综合调查秋季航次”。作为“向阳红01”的首航,该航次将执行为期两个月的综合海洋观测任务,为揭示印度洋季风环流场特征、海气交换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提供数据基础。
) f1 w3 m4 P5 ?1 p' H “向阳红01”科考船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今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
8 Q: p( R' J+ K% s2 e( C. ^: H0 f& d (下转第三版)
/ d3 N b% n$ [3 n6 k3 t1 g (上接第一版)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该船满载排水量4980吨,总长99.80米,船宽17.80米,续航力为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服务航速12.3节,最大航速15.8节。该船无限航区、电力推进,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能够满足深海大洋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是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0 z0 @7 e# j- i5 b- N
据该航次的首席科学家、海洋局一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琳介绍,该航次科考任务由海洋局一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四家单位的38名科考人员共同参与。随船搭载的40多台(套)先进的科考设备,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声学等多个学科,将通过大面观测、走航观测、锚系定点观测和漂流浮标观测等多种观测方式,获取多参数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构建东印度洋南部海区主要原生态海洋环境现象。本航次针对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深入认识季风转换期的赤道及边界流系结构及影响、季风转换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南亚夏季风衰退与冬季风建立过程、秋季各海洋化学要素与生物活性层的关系、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对季风环流的响应等。
7 Z8 @/ f" s* x& x$ N 据了解,该航次有两套特别“牛”的试验设备,一是科考人员将在东印度洋布放的两套深水浮标,能够探测海面气象要素和内部海洋要素,而且可以将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据介绍,这两套深水浮标将在海上布放一年,明年收回。另外一套装置就是先进的船舶动力定位和温盐深仪(CTD)操控系统的搭配使用,“向阳红01”艉部安装的两个全回转推进器,不仅让船的操控更灵活,还具备动力定位功能,可以依靠计算机和传感器进行船舶位置、艏向、航迹的精确定位,即便遇到五六级风,定位精度仍能保持在0至3米范围内。而CTD是最常见的科考装备,以前需要人工布放、人工扶助防止晃动,相当费劲,现在“向阳红01”的操控系统可直接将CTD设备从仓库吊放进海里,设备有自动止荡和升降补偿装置,安全且省时省力。“通过动力定位和CTD操控系统,我们就可以进行精确的定点观测海洋内部要素,获取现场海水样品。”刘琳说。 2 a) @) [1 [3 Q5 Z) K9 D* I6 p
. }( C, i9 s/ }* y" q
5 ?8 V2 p3 x }6 b3 o5 l+ z
% b( C' D, y9 L0 {) Z
) p5 m" Y0 u$ {2 Q9 W*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