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T& W1 S% N6 ~9 x$ o+ g
我们都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渔船航行在如此广阔的水域之上,而鱼群在水中是不能直接看得到的,那么渔船是如何准确找到鱼群的呢?
: U/ G7 {( S: p 1 B* r, X6 o' C& B! c
广阔的海洋 ) r# ~7 R; t* g. l
5 B I n( x* ^- h) `- D, }3 T 作为一名远洋渔船船员,小编为大家认识一下现代渔船辅助定位捕捞鱼群的设备及方法。 & G9 x$ ~8 V; d) c" L
1 k" ]( @) C9 i& c3 B5 e, R 欧洲渔船 2 ^5 |8 k( _; x( Q
2 M- U& m, }3 }: z4 M! j 渔船的主要探鱼设备介绍
' z/ D- c, t8 W3 f0 ~& S b 渔船探鱼,主要围绕两个方向进行:水平和垂直。水平方向是指渔船的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海域,与之对应的探鱼设备一般是指声呐;垂直方向则是渔船正下方的一定深度范围,相对应的设备一般是指回声测深仪,也叫垂直探鱼仪,在渔船上一般称作探鱼仪。 声呐
8 O. d" D8 j {0 [ 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中文音译,是利用声波进行水下探测的设备。其分类有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这里我们只介绍渔船所用的声呐,主动声呐。 $ R* W7 W. {6 }/ i+ H
5 {- [0 E3 A: H8 ~; F; n& x 渔船常见的日本furuno声呐
: ]( W. w1 s) |
- R7 g' k8 F% [' Y 对于渔船来说,声呐就像眼睛,声呐发射声波把探测到的周围的情况,反映到驾驶室的显示器上,我们就可以直接了解渔船周围鱼群的状况。以上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周围200米范围内,右边大约100米的地方有一块大范围的鱼群影像,船艏正前方偏右也有一块密度不错的鱼群。(红色的影像一般是鱼群,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东西,比如水花、海底、甚至是沉船)
" W) Z ^) B6 j( \ 不同渔船类型,配备的声呐也不相同,一般配备大小功率两个声呐。大功率声呐探测范围广,把握远距离鱼群的动向;小功率声呐探测近距离鱼群的状况。航行探测以大功率声呐为主,而小功率声呐主要在渔船进行放网作业时使用。 ' s! z5 s3 P3 E3 G! |- ]
- J1 I+ k& N* y/ f$ o! ~, V 某欧洲渔船驾驶室仪器
" J# R$ U1 ^+ V7 w& m9 Y' X 垂直探鱼仪
3 x* G0 E( `) ^ b: B4 n 如果说声呐是渔船的“眼睛”,那么垂直探鱼仪就是渔船的“放大镜”。我们使用声呐探测到鱼群的位置、分布范围、运动方向等信息,但是还不知道鱼群准确的深度,以及鱼群的纵向高度大小,这时候就需要跑到鱼群上方,利用垂直探鱼仪来探测并分析。 6 J7 l( {/ I- Y& w# u& X
- h* ^8 I4 ?* \( S, X
Simrad垂直探鱼仪探测到的鱼群影像
+ U% G" d* t( ^+ c
2 |# Z+ z) g1 W$ r1 y 以上图为例,垂直探鱼仪显示鱼群(黄红色影像)分布在水深170米,也就是海底到水深45米左右。知道鱼群分布的深度,我们就可以在放网后,及时调整网具在水中的深度,准确定位捕捞。 ( |5 J' O# j% c$ ^, D4 Z8 T
不同鱼种在探鱼仪上的影像表现不同,这就需要船员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才能加以判断。现代垂直探鱼仪越来越先进,某些可以设置不同参数,分析探测到的鱼的尺寸、重量、种类等信息。 2 h; T1 N9 e& }4 z5 t- S8 r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回放探鱼仪探测的影像,来了解鱼群上下运动的趋势,以便及时调整作业方式。
2 Z2 J1 ]- A& z9 Q9 S/ I8 V ; f7 D: Y" d% g1 a3 M! C% N
Simrad ES70垂直探鱼仪
8 Q) M' T8 X9 ~ 探鸟雷达+ ~! E# H$ G. `; A8 {; M2 B s- T
探鸟雷达,一般是大型围网渔船使用的设备,但其主要作用是探测海鸟群的位置,而不是鱼群。那么为什么小编会把探鸟的雷达,也作为探鱼设备介绍呢? # k" @6 N! `$ Y2 H, ~# b; R1 m
+ P8 i" }: }3 [. u 探鸟雷达 + w9 [2 w# E( K& }1 d2 l/ o B
: i2 d7 b% k. {/ D, U/ W1 v
围网渔船主要捕捞上层鱼类,而上层鱼类在海洋表层的大量聚集,会吸引海鸟觅食。换句话说,在海上有鸟群的地方一般同样会有鱼群,这也解释了探鸟雷达作为探鱼设备的原因。 - X k5 k9 F2 {8 a* R* Q# ^; H: s
8 l H' B+ j% e' Z, w4 j* ]+ i
海面聚集的海鸟
/ k0 n( R7 ^8 q, X1 u
2 o W8 w' l- Q 其他影响判断鱼群分布方位的因素
7 o. G$ @7 z1 [9 t: z 以上介绍的设备主要用于小范围作业时的鱼群探测,而当我们渔船,特别是远洋渔船公海作业时,面对的往往是一个几百海里,甚至上千海里范围的超大渔场,渔船使用的声呐设备在寻找中心渔场时,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抓住中心渔场,才能抓住鱼群出没的主要区域,进行持续作业,扩大产量。
# d" Z* Z7 d6 z* S0 C 这时候就需要经验,并结合获取到的信息,做出总体判断: 鱼群的洄游规律1 s' @( N% B+ R/ a6 ~
中心渔场是鱼群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一直在移动变化的,抓住中心渔场,才能保证产量;而把握鱼群的洄游规律,才能不至于跟丢中心渔场,这是一个合格的渔场船长,必须要了解的。
9 ^( A9 k" J/ E4 _
2 m1 W9 A4 l1 u: G 某渔场作业的轨迹 1 G8 b9 [6 L5 u2 [, B- _
水文、气象因素# p5 |$ \- Z2 q
水文、地理、气象对鱼群活动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水温、水流、地形、潮汐、风等,在我们寻找鱼群的时候,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比如,每种鱼喜欢的水温不同,我们通过水温图,可以推断哪些区域是目标鱼种喜欢的区域,从而有效缩减探鱼区域,提高效率。 : I% W; ~+ @. s% O: ?4 ?0 m
4 ?9 p/ ?9 b; }1 y* r
水温分布图示例
! q- R8 ~+ {# J! A( d9 O9 `) h 1 U$ F7 ?. _5 |' I; v
又比如水流对鱼群的影响,有些种类的鱼喜欢逆流而上,有些种类的鱼喜欢顺流而下,而两股水流特别是冷暖流交汇处,往往微生物饵料丰富,为鱼群聚集提供条件。 微生物因素
m: ~9 k1 a! \ O5 z0 y* n5 b+ w. j: K 一般来说,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饵料丰富,更容易发现鱼群。
* X3 B8 x* h$ } t. A, O - g3 u, I+ y0 ]" Z1 i
微生物分布图示例
: C0 m5 _ A$ m2 p2 Y 渔场作业经验
% y1 w: k$ G/ X: x# R% ?9 l; U 在以上众多因素中,船员对渔场的作业经验,无疑是最重要的。作业经验包括:往年作业资料的积累、在捕捞作业中网具的调整使用,对于以上因素的相互结合分析等等。有时,即使是相同的船型,在同一位置作业,产量也是天差地别,可见经验对于产量的影响。 # Y/ j! _# y$ E8 o4 O
而对于渔场的把握,鱼群的寻找,经验也至关重要。小编讲一段亲身经历,2010年小编在南太平洋捕捞作业,船长是在此渔场有十几年作业经验的老船长,8月份的时候渔季基本已经过去,船队大家的产量都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国外渔船已经开始返航。我们船长经过一天的分析,认为中心渔场已经转移到西方,第二天果断指挥大家一字摆开,向西探鱼,经过两天的航探,果然发现鱼群。
# w2 J+ x8 G4 b n0 j9 @) E7 o
' ?) f5 |$ T) Y$ d: Z9 X9 _) e 渔网中的渔获 Q* k% Y. O$ d/ Z. K& v
. t/ j8 r. Q# \8 Z4 a$ r 有句话说,有经验的渔民,总能对付风暴。对于捕捞而言,有经验的渔民,总能找到鱼群。 信息共享
* c& N; K. T: N 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这句话对于渔船寻找鱼群尤其适用。偌大的渔场,一条船不可能全部探一遍,浪费时间不说,油耗等成本支出也承受不起,而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往往能事半功倍。试想,打一个电话或者用对讲机呼叫一下别的船,就能知道鱼群在哪里,然后直奔渔场而去,找都不用找。
1 y. p q& Q$ Y: e, z; H4 Y 在渔季,对于生产作业的渔船,时间才是最珍贵的。能够及时获取到渔场信息,对于保证捕捞产量,至关重要。
0 z0 f* ~" n( V6 n8 H u
; w! H0 t6 ?, h 通讯设备
$ t5 ?# @$ e# Z, l9 r! l5 m
$ E P3 n4 E, k# z, T4 `+ u% w6 S 总结如何准确寻找鱼群1 Y6 D& r3 ~- F v9 L2 @/ c
现代化渔船,设备多种多样,也越来越先进,寻找鱼群需要利用船上的助渔设备,分析水文、气象、微生物以及鱼类的习性等众多信息,结合渔场的作业经验,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找到鱼群,但是可以找到鱼群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值得一提的事,利用排除法,一一分析排除,是个不错的选择。
# x' r: w# G9 E& F2 w9 v E 参考资料:《百度图书馆》、《FAO渔业捕捞设备》、《现代渔船》 3 r! _7 F, g% G) Q% `3 l. [" `$ g
: Q e# X- j2 s* L6 V; n
2 B; f6 b! q- f x \; Y
7 I3 @/ D& u( r! s& k( J4 {
7 E9 o7 H8 i( `. v2 g1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