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活力海洋之都·高端访谈”特约嘉宾——郭先登,著名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原青岛市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出版著作10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131个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957篇;长期从事对策理论研究,主持撰写的100余项对策理论研究成果全部得到国家、省或市领导批示;多次主持国家及省市知名品牌评审与认定和重大项目及规划评审与论证、鉴定。- k- S2 W) N, U1 E; N( n& P7 `- W) P
建设新型海洋城市要突出打造以创新链为主导的全链性向海经济产业链,与世界合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 C; N& w1 Y2 G" S+ G, P
9 j- a1 {' \$ l# C' o: g. |; {' @
01, H C' _" f& U/ M2 Y% x
' Q! A9 B" l/ O; P
实施发展向海经济是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考察中,高屋建瓴地提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科学论断,指引中国在实施向海经济科学实践中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时空演化规律显示,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和发展始终是和海洋连在一起。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海洋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地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大趋势决定了几乎是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大土地”治理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地向蓝色(海洋)国土、地下空间、太空等拓展人类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海洋是连通世界的纽带,海洋促进着人类建设“命运共同体”;海洋是港湾的母体,港湾依傍海湾地理空间、发展形成的湾区经济,成为不同行政治理空间的城市圈群合作发展的高端性空间布局新形态,越来越显现域际标定历史性发展时代新方位的新形象。资料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湾区经济充分显示是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全球经济总量的60%是由港口海湾及其腹地贡献的。历史证明,中国深入实施“向海经济”国家大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发展战略指向;是经济全球化决定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所必然形成的不可逆转的战略指向;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经略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大力开拓海洋空间、实施发展“向海经济”国家大战略,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标志。前瞻三十年,中国在继续推进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更新时代中,中国东部地带临海城市普遍进入建设新型海洋城市的历史新阶段,主要指向的亮点:以南方深圳、北方青岛两大建制市空间,突出建设显现“示范与未来型”特质形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富有强大活力的新型海洋城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充分提升传统功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充分凸现新型海洋城市发展新气象,分别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港口型主体功能区进入发展新快车道,为中国东部临海地带建制市全域空间实施发展“向海经济”国家大战略、建设新型海洋城市提供值得借鉴的新形态新模式。02
: J4 a* q0 h: l3 k+ F" d/ @' D" l& W
6 h6 e' J4 T4 t6 ~/ B
建设新型海洋城市的第一指向: 8 K' ]2 S* s( w, i S
' r; Z- F8 K3 H9 r1 d不断强化“筑港力”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揭示,新型海洋城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筑港力”水平,才能在与陆港、空港和江(河)港、湖港等实现一体化合力操作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枢纽性海洋型大港口的比较优势。建设新型海洋城市的多案例证明,坚实夯牢科学践行发展“向海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首先是指向“筑港”,建成一流水平海港,并把不同属性、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港口形态组合成密为一体、四通八达的立体型海陆空“港路网”,形成不可替代的“筑港力”,使之成为建设新型海洋城市的第一要素。面向未来,把握好以“筑港”作为第一要素的核心元素、推动建设新型海洋城市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港路网枢纽力”,要特别关注建设多种类高效性枢纽型“港路”功能区,使之成为承载“向海经济”发展的第一主体空间。进而通过“第一主体空间”,使新型海洋城市不断生发“筑港”推动形成的“港路网枢纽力溢流效应”。案例显示,“港路网枢纽力溢流效应”的强弱、决定了通过不断提高“筑港力”水平,在单体城市建立临港功能区的同时,建设以港口城市集群为主体空间的省域“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如,山东以位处“半岛城市群”全域的七个省辖市的沿海港口为空间,组建现代商品经济联合体式的“山东港口集团”;其在与山东自贸区相联、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相通、与辐射力达到的空间相依中,不断集聚越来越大地发展新能量,形成省域“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再通过充分张扬青岛港拥有的以比较优势为支撑的“首位度力”、不断放大建立自贸区临港片区固化成的带动力。据资料2021年山东海港港口集群吞吐量突破15亿吨、位居全球第一港口集群,集装箱突破3400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列世界港口的第4位、第7位,日照港位居全球十大港口第9位;山东港口集团以营业收入839.8亿元,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前瞻三十年山东海港港口集群必将会不断放大“筑港力”,更加显现拉动“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整体优质联合新发展的新气象。03 L- `: s0 L1 K* e- Y
6 V. r5 h N6 ?2 p( q9 D& m建设新型海洋城市要突出打造以创新链为主导的全链性向海经济产业链,与世界合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前瞻三十年,为能使新型海洋城市持久保持不会枯竭的“港路网枢纽力溢流”源泉的活力,其作为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在深入实施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的进程中,要突出打造以创新链为主导的向海经济产业链,不断创新创造与之相连的新业态新形态新模式。如青岛市制定操作的“海洋及相关产业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版)”,为建设新型海洋城市、强力发展向海经济的新业态新形态新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必然会成为释放“示范与未来型”新型海洋城市新动能与新能量的“溢流”源泉,迈出与国内外城市合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步伐,使之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是“向海”的伟大国家。面向未来,建设“示范与未来型”新型海洋城市要谨记毛泽东振聋发聩的永铭世间的名言:“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r$ Z; z9 F; q; @; D$ o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 @2 y' y! s' v) c- ]# z, Q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