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0 T5 Y9 {8 O% J7 n2 b' M7月23日,青岛对外发布《贯彻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系统阐明了“海洋15条”适用政策范围、申报条件等内容,对现代渔业、航运服务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倍增计划、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等领域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方法和兑现流程。7 a6 ^( m" }! a y z" M( ` F
6 Z. S' _. v, C: z' P
* S" O% r% z7 b( ]5 \2 }8 j《实施细则》是全国第一部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的配套细则。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丰富了青岛市海洋经济政策体系,标志着“海洋15条”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 h" K! Y0 p3 D" b9 ~+ r' G/ w4 p6 s/ T1 D! f6 y$ e7 x
政策从无到有014 \1 k! W: l8 |: F/ y. X. |0 `
今年,青岛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时间的刻度来说,青岛对海洋城市的定位以及出台的一系列海洋政策都是空前的。“海洋15条”、《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三大文件,构成了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三大政策支撑体系,而《实施细则》作为重要的配套文件,让青岛经略海洋更具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彰显了青岛落实中央“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最新定位、打好海洋特色牌的战略与决心。 : s9 U+ N. a) _8 d. U, ^
9 v o: [! Y6 g; t8 m
# O9 q/ A- K: ]1 `. x$ y; C
- S' }1 p2 {9 Y+ ~0 j如果把时间再拉长,《实施细则》的意义就会更明显。近年来,青岛除《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外,未出台任何海洋产业扶持政策。“海洋15条”是青岛以及全国第一部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实施细则》是全国第一部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的配套细则。两个文件的制定,借鉴了先进城市的经验,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性和开创性。6 B& ?- T" l3 F
0 B& J4 X! H9 B- z0 e& q; n; Y, B* ?; u8 R! U7 F0 [: R6 w2 \; ~: A
“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围绕水产种业、航运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海洋产业,依据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制约,都进行了精准支持,标注起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产业未来着力的方向。- o z0 q+ o0 ?* F, P
; c8 F$ V4 K2 u5 [
4 a4 h! a0 n' ?+ X/ J2 N
以青岛传统优势产业渔业为例,近年来,近海养殖空间的逐步压缩,已经成为制约青岛渔业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面对困境,青岛未来如何发展?“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给出答案:水产种业、远洋渔业、深远海养殖业。《实施细则》明晰,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水产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的青岛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青岛企业建设并经国家批准的远洋渔业基地,在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个最高3000万元补助;对青岛企业投资并在青岛建设的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包围水体5万立方米以上),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大型养殖工船(载重5000吨以上),最高补助1500万元。
0 r% ]% a' l/ ?0 N4 t: I! e4 G ~" Y- V5 {/ ]! b# I- H$ r& D
可以看出,在受到养殖空间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时,青岛正通过政策引导,向渔业产业链的最高端水产种业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养殖、捕捞区域,从浅海向近海、深远海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如果系列举措落实落细,将不断提高渔业产业附加值,并带动海水养殖装备业发展,塑造青岛现代渔业新名片。
; {+ ]( H( b0 q! ~( i资源从有到优024 j( D$ M: L% p: Y2 q4 V U( a! c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是青岛海洋发展的巨大优势。从青岛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来看,青岛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增加,稳居国内第三。不过,青岛海洋企业“小、散、弱”的问题依旧突出,船舶海工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如何培育壮大一批海洋龙头领军企业,提升海洋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以及如何不断吸引涉海资源在青岛汇聚,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是青岛海洋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9 b: w/ \ O; ^( N8 }8 f& ]
/ ~' N! x' E& b! U/ B" }2 F, U ]
9 N) `( r) y1 f- j
" }7 N Z2 S9 P; X6 D: T( _6 ]5 Y% c从这个角度来说,“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各沿海城市都在加快培育壮大涉海市场主体,高度重视招引海洋创新资源,但并非所有沿海城市都已经出台了完备的政策进行引导支撑。对于青岛而言,“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是两步先行棋,为激发海洋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汇聚全国更多优质海洋创新资源增加了优势。
5 t5 E- A* F$ _
, [, a" x6 O$ Y5 X0 e* e) k
0 a4 \, s \* u1 C9 z( z例如,青岛对在本地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大型豪华邮轮),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青岛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装备的关键核心配套设备新建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同时明确,凡是青岛年海洋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涉海企业3年内实现海洋营收倍增的,将给予企业经营者奖励,奖励额度为海洋营业收入产生的年实际地方贡献最高增长额度的20%。这些举措,必将带动青岛海工装备业等领域企业加快创新创造、转型升级。/ n% y+ L4 ]. {5 z9 s+ `5 C( `
. Z0 T1 X. m$ A; F; P
' l9 p5 G; P/ p, _% c6 X* T9 |$ c
同时,青岛也从“补齐短板”的角度真金白银鼓励“引进来”,对青岛新引进的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给予贡献奖励,推动更多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落户青岛,提升船舶海工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业链附加值。4 g* r8 `, q" `- C1 S$ Z$ A" Q
. X% {# y* t+ f4 j; c* d/ a+ A
5 H" F( h$ P) W; U/ Z9 g0 ~
让海洋特色更加鲜明,推动现代海洋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青岛还立足海洋科创优势,进一步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人才招引集聚。例如,“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支持涉海科技成果转化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首次获评省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引进的海洋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高层次人才,按照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给付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连续奖励3年。
# G: u+ x" d! g6 r- u- a, g: p3 W- R- S, L
+ a+ d) z, J, R) L6 h6 g海洋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要素的数量与结构。在“海洋15条”和《实施细则》的加持下,在更多更强的海洋企业、更高能级的海洋平台、更多且专的海洋人才支撑下,青岛将进一步凝聚起经略海洋的合力,全面增强向海图强的发展后劲。
# N" D7 `! T' @. D: i+ o# T) J7 C4 ~8 s% Z: Z2 Q- S3 R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 ~" f# r# w3 c+ S2 o9 Q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