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 m, [% W y C ?
! z7 ]3 s$ K- w; m
5057米,这是中国人26日在大洋深处刻下的一道深深印记。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叶聪、杨波、付文韬3名勇士用精湛技术和无畏勇气,宣示了中国科技发展新跨越。
. }8 F$ z. P% @5 O0 ?) f 继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21日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6日上午,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 M2 X! x$ [1 E 整个过程历时6个多小时,潜航员在5000米水深时对潜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验证,多次进行坐底试验,同时拍摄到海底生物照片。此次下潜成功,为后续第三次下潜——开展海底观测和取样等水下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7 q$ K! G$ }; H 经现场指挥部及海试领导小组最终核实确认,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载人深潜技术的全球先进国家之列。据了解,在中国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这四个国家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在5000米以内。
" u8 G( |& u3 h& f, i3 ~( }+ F 此次海试成功后,中国专家已经把目光聚焦在打破世界纪录上。“蛟龙”号预计2012年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 o P$ H8 v( S1 P) h$ S) `
“蛟龙”号五大绝活; v+ }4 E( b* W( }
●金钟罩铁布衫+ z. i) z" k& [! C: r
“蛟龙”号这一身龙皮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每平方米都可以承受一万吨的压力,应付七千米的深海环境绰绰有余。除了坚固无比,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轻便,它由特殊的玻璃微珠材料构成,每立方米可以带来400公斤的浮力。整个“蛟龙”号共装有12立方米的玻璃微珠材料,这足以让它在深水中保持平衡。
3 I1 i" l& p4 b! F5 u8 E ●凌波微步2 u7 w+ B& \( U7 I+ ?7 T
“蛟龙”号一共配置了七个推力器,特别是尾部四个以一定角度布局的推力器,就可以实现整个潜水器的前进、后退、上浮、下潜、左移、右移,还有前倾、后倾、横倾的调节都可以实现。六个自由度都可以实现,这在国际上的同类潜水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k/ W* H) _* R0 E8 m
●火眼金睛4 z# Z, J7 v6 a; s( @) t& v. A$ ^
在漆黑一片的深海“蛟龙”号能够看多远呢?依靠头顶的探照灯,“蛟龙”号可以在30-50米的范围内明察秋毫,但要看得更远那就必须借助声呐系统。通过声呐“蛟龙”号可以看清200米左右范围内的海底地形地貌,即使是一根手指长短的高度差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Q: X1 }$ m/ ?. B
●“千里”传音# j& O; `$ S$ A0 A
相对于电磁波,声波在海水中衰减要小得多,因此“蛟龙”号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水声通信技术,利用声波来实现和水面母船的通讯。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米/秒,而这次“蛟龙”挑战的深度是5000米,那么它在大海深处传送的声音、文字和图像,只要不到4秒钟就能被水面上的母船接收到。
/ J8 d4 ^* t. m# O! } ●化险为夷
4 C4 T, Q' Q2 \! A& L “蛟龙”孤身潜海,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怎样才能顺利脱身,确保潜航员的安全呢?除了带有可供84小时使用的氧气,“蛟龙”号还有三个求生办法。一、缩骨脱身:通过抛载蓄电池等重物,“蛟龙”可以获得额外近2吨的浮力确保上浮。二、壮士断腕:作业时如果机械手被水下物体缠住,那么潜航员可以选择从手腕或者手臂处断开,抛掉机械手以求脱身。三、释放求生索:在“蛟龙”号的顶部装有5000米长的缆绳,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浮标就会带着缆绳浮出水面,这时母船上的绞车就可以助“蛟龙”化险为夷了。
5 u1 N6 x0 G4 |! H “蛟龙”号可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w6 ]6 O5 @. j8 A6 b' b
——专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蛟龙”号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
& ^0 \9 _7 A% R6 x- g 记者:“蛟龙”号此次突破5000米,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我国海洋事业意味着什么?) ^. Z F& Z5 F
王飞:“蛟龙”号此次突破5000米,代表了中国在海洋高科技领域的一种突破。这次海试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达到全球70%以上的海洋深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太平洋约占海洋面积的一半,此次海试选择在东北太平洋区域进行,相比3000米级海试在南海进行来说挑战更多、困难更大。
; E: r2 d/ `, |- l& |- j 记者:“蛟龙”号突破5000米深度的难度在哪里?科研人员是如何突破这些难题的?8 [$ }0 a/ c1 P1 H: X( t
王飞:对深潜来说,耐压和密封是考验深海载人潜水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当“蛟龙”号潜入水下5000米时,它承受着相当于5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就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压上5000吨的重量。# M: x+ G% e; I" {
此外,深潜是对潜航员身心双重考验。茫茫漆黑的海底,狭小拥挤的空间,阴冷潮湿的环境,不可预测因素可能带来的危险,长时间身处其中让人倍感压抑、烦躁,在5000米级的试验中,潜航员要在水下连续工作6-8小时,心理考验可想而知。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 Z# @* m2 p/ Z/ v% q2 v$ ?* [ “蛟龙”号数据
, c+ \8 l& y# n% {- l ●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 A/ B) t# D0 r* U: |8 |. G
●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
- J1 @. t. I$ T s4 U ●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 J4 |% f! Z$ j% `2 u
“蛟龙”入海倒计时. w% [$ B0 b+ T5 |) S$ M
26日3时38分
1 K2 n- D2 [3 N3 M8 B! { 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
- l0 V4 [; b' Y) L 4时46分. j4 O" B2 G1 d! @- t2 r$ K# p5 \
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
; V+ ]# y! Z% g8 K T/ V 5时40分
4 F, Z& z- t, _ ` 下潜深度达到4072米
% I( t# g5 n( Z, p) L 6时07分% V5 q/ I1 \0 D9 i
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
6 d' ?, m$ W7 r5 Q, t/ s 6时17分% v# d+ a' H, F# |" X
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0 D6 t1 O) O z% l" C8 Y
6时48分# e" n8 C+ ?+ n- e9 F
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
# ~3 G4 _& |4 ^' Z9 w 9时30分
5 @1 `) K7 B" i 潜水器安全浮出水面+ o! x# ^1 C5 X5 B
10时许
! I# z5 \% D; z “蛟龙”号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