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r& D: Z+ @, T# A; ^. `% w2 O h9 w5 A- Y1 m
5057米,这是中国人26日在大洋深处刻下的一道深深印记。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叶聪、杨波、付文韬3名勇士用精湛技术和无畏勇气,宣示了中国科技发展新跨越。
3 L9 Y! A6 X7 m5 Z& u7 g 继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21日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6日上午,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6 R7 I: g$ P3 f6 \- J/ `3 n8 I
整个过程历时6个多小时,潜航员在5000米水深时对潜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验证,多次进行坐底试验,同时拍摄到海底生物照片。此次下潜成功,为后续第三次下潜——开展海底观测和取样等水下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 r& A% q- K/ G1 q4 u 经现场指挥部及海试领导小组最终核实确认,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载人深潜技术的全球先进国家之列。据了解,在中国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这四个国家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在5000米以内。# V6 i# Y0 O$ Y2 O
此次海试成功后,中国专家已经把目光聚焦在打破世界纪录上。“蛟龙”号预计2012年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
# j: o' B. m7 {5 H# m “蛟龙”号五大绝活" X5 k# t4 w* h- N3 s
●金钟罩铁布衫; j% M+ E" d$ r% \. g
“蛟龙”号这一身龙皮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每平方米都可以承受一万吨的压力,应付七千米的深海环境绰绰有余。除了坚固无比,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轻便,它由特殊的玻璃微珠材料构成,每立方米可以带来400公斤的浮力。整个“蛟龙”号共装有12立方米的玻璃微珠材料,这足以让它在深水中保持平衡。' I* A I4 N) E7 E f8 P1 U
●凌波微步
% f# r) A4 ?0 @# d. R* q “蛟龙”号一共配置了七个推力器,特别是尾部四个以一定角度布局的推力器,就可以实现整个潜水器的前进、后退、上浮、下潜、左移、右移,还有前倾、后倾、横倾的调节都可以实现。六个自由度都可以实现,这在国际上的同类潜水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 w( `$ p" T7 g8 F: a ●火眼金睛& P& Z+ H; Q/ e9 ]. h @0 x3 ~
在漆黑一片的深海“蛟龙”号能够看多远呢?依靠头顶的探照灯,“蛟龙”号可以在30-50米的范围内明察秋毫,但要看得更远那就必须借助声呐系统。通过声呐“蛟龙”号可以看清200米左右范围内的海底地形地貌,即使是一根手指长短的高度差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 Y; P P& M* k1 ?" ^* h- y# K% A6 @ ●“千里”传音
8 v4 b& O7 t9 M" B9 W& j 相对于电磁波,声波在海水中衰减要小得多,因此“蛟龙”号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水声通信技术,利用声波来实现和水面母船的通讯。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米/秒,而这次“蛟龙”挑战的深度是5000米,那么它在大海深处传送的声音、文字和图像,只要不到4秒钟就能被水面上的母船接收到。3 l8 \: U/ ?5 ^) G* r
●化险为夷
/ T) w) d7 \) I2 C4 ^3 D “蛟龙”孤身潜海,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怎样才能顺利脱身,确保潜航员的安全呢?除了带有可供84小时使用的氧气,“蛟龙”号还有三个求生办法。一、缩骨脱身:通过抛载蓄电池等重物,“蛟龙”可以获得额外近2吨的浮力确保上浮。二、壮士断腕:作业时如果机械手被水下物体缠住,那么潜航员可以选择从手腕或者手臂处断开,抛掉机械手以求脱身。三、释放求生索:在“蛟龙”号的顶部装有5000米长的缆绳,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浮标就会带着缆绳浮出水面,这时母船上的绞车就可以助“蛟龙”化险为夷了。# i. g% j( U- V- F5 S: \" o8 ^
“蛟龙”号可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9 a, g( c+ ?* X8 }, a3 s ——专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蛟龙”号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 E7 p% k5 A; b) ~$ d+ A: f
记者:“蛟龙”号此次突破5000米,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我国海洋事业意味着什么?
. G) d9 T' ^0 }6 [ 王飞:“蛟龙”号此次突破5000米,代表了中国在海洋高科技领域的一种突破。这次海试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达到全球70%以上的海洋深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太平洋约占海洋面积的一半,此次海试选择在东北太平洋区域进行,相比3000米级海试在南海进行来说挑战更多、困难更大。
4 D1 o- h# f1 n! x$ T0 u: G% z, o 记者:“蛟龙”号突破5000米深度的难度在哪里?科研人员是如何突破这些难题的?
0 |3 L/ i5 T9 `7 z: ~# @' I( z 王飞:对深潜来说,耐压和密封是考验深海载人潜水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当“蛟龙”号潜入水下5000米时,它承受着相当于5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就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压上5000吨的重量。) _( J- a- \2 d6 y& N" K
此外,深潜是对潜航员身心双重考验。茫茫漆黑的海底,狭小拥挤的空间,阴冷潮湿的环境,不可预测因素可能带来的危险,长时间身处其中让人倍感压抑、烦躁,在5000米级的试验中,潜航员要在水下连续工作6-8小时,心理考验可想而知。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u. z0 B0 {& q3 m
“蛟龙”号数据+ Y4 S! J! J5 M9 ^ T" X, y P
●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7 m2 B: P2 K2 l* b. f
●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 b2 i( r/ j% M# s0 G
●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2 n. F$ l# x( r
“蛟龙”入海倒计时& ?; H p% }* j2 w5 V/ ^0 W
26日3时38分4 R- O0 ^6 [, I. N% r; ^) E( F
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 r) t+ G9 t) ]9 b) J
4时46分2 D+ p6 v5 S0 `* k8 K' v
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6 o5 ?# h- U! e5 a( F; V
5时40分3 X( U4 b& }2 i- X; Z" K3 b, a
下潜深度达到4072米/ N* ^& Y* j$ |8 C4 f+ ~& r
6时07分" V* {! G7 r. H4 a( N) p
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
8 ]1 N! N3 y% R% B 6时17分
9 m+ L& ?; T" J 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
/ j! f! z; b# y 6时48分8 w8 h X, @$ E) X
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 F3 K4 _ r$ P+ M* Z
9时30分
3 W5 ?; @4 c4 D: } 潜水器安全浮出水面! n0 w9 ~. z2 C
10时许* x" q; {6 z( c3 C v
“蛟龙”号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