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v, Q r: g; ^% e4 `. ~/ h4 d& z* g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哲学思想、深广的天下情怀,为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n. [* w) m+ [
7 _1 k" [! j4 \6 _: m0 S1 x& [7 A( U! ~. ? ^, k
放眼世界,维护海洋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推进海洋开发,需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大思维、大视角、大胸怀、大手笔。放眼国内,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同样需要这种全局思维、高度视角、广阔胸怀。强化“海洋环保区域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从整体上、长远上、综合上提升海洋环保效率、效益和效果,这应当是各个濒海地区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尽力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
/ x* {7 R) e& f' J5 } ; _1 H: W5 @+ V! g, y
构建“海洋环保区域命运共同体”,就要在明确、细化、衔接地方性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上有所作为。" |9 k* C# `0 ]; I# r$ K3 D
9 e0 t) E5 Z% `5 S' | 目前,国内各个临海省市都有不少自己的地方性海洋环保法规制度,也对促进各自海洋环保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法规制度不是统一的,不能在邻近的各自地方都适用,这就造成了内容不衔接、标准不连贯、处罚不统一问题,还往往会造成真空和漏洞。为了使各种法规成效达到最大化,应当积极推进邻近地区海洋环保法规的趋同化、统一化,互相承认,统一执行。这样,海洋环保地方法规就形成了交叉立体网络,如同神经密布海岸、海域、海空,从而打造成海洋环保的立体长城和天罗地网。- n2 F' K. m! {$ o9 w" x) D6 Y; r
: y' O5 O% |9 D* ~; f4 m% N 构建“海洋环保区域命运共同体”,还要有“利益共享、损失共担”的意识。
" l7 ? n* _8 S
1 F0 A4 `6 r3 X% n) s9 \ 海洋污染物是流动的,一个小小的固定污染源,会对周边广大的流动海水、海洋鱼类造成扩散的、发酵的、持续的、巡回的污染。不能认为污染不在我这里,我就是旁观客,可以隔岸观火看热闹。而应当同心协力、自觉作为、主动搭台,积极对邻近地区海洋环保给予大力支持。在执法上,要域内域外一个标准,决不能因为在对方造成污染的责任者是本地的,就法外开恩、网开一面;在处罚上,对兄弟地区来本地区办案的,要坚决配合,不搞区内保护主义,既决不护短,又敢于揭丑。; J' H! w) C+ R
6 ]0 ]! M8 i" Z* ^9 k$ W1 c
构建“海洋环保区域命运共同体”,是篇大文章,更是篇妙文章,必须做好,也能够做好,关键是要真心去做、用心去做。
- a; c0 d0 p* t+ Z$ } ! k$ U- J) S' w! g1 t7 _
文章来源于:海洋网. X* H t+ }7 _+ W4 O& f- l
作者:彭化义海洋网评论员,原人民海军报社处长、主任编辑,海军大校,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