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十多年来,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双肩挑”现象,使得年轻海洋科技人才难以脱颕而出,海洋观测技术创新普遍流于形式,海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阻力重重,等等,这些看似不相干的问题,甚至被长期忽视或者看作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对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来说,却是一道始终迈不过去的坎,显然也已影响到海洋科学领域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拟以收集到的部分第一手信息资料为例,尝试对这些问题逐一剖析、论述一番,权当抛砖引玉。限于篇幅和时间,会以连载形式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即遇不测,年轻海洋科技人才难以脱颕而出 2009年,海洋系统正式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受到下属事业单位广大职工高度关注和普遍欢迎。但从推行十多年的聘用制度来看,一线科研人员的反响比较强烈,对各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层领导普遍存在的“双肩挑”现象极为不满,有失事业单位改革初衷,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 1、事业单位“双肩挑”现象已成常态 调研表明,一些事业单位的所级、处室,甚至科级领导都可以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这与全国试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中的“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的规定,大相径庭,是否属“确需兼任”,以及经过“审批”与否,均缺乏透明度。在一些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身处科研和开发等处室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甚至后勤中心的个别领导,也都聘用在技术岗位上,人事、办公和财务等处室的主任科员也有不少占着技术岗位的。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个别单位,而且在该系统几乎普遍存在。尤其是极少数管理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后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几乎没有在基层实验室工作的经历,却丝毫不影响其“竞聘”高级技术岗位。对此,广大职工怨声载道,但又敢怒而不敢言,因为“聘用大权”掌握在单位领导手上,再加上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所以几乎可以随心所欲。这显然与《试行办法》所提出的“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精神格格不入,且严重挫伤了广大一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R6 B# k3 \ r. M6 x% D8 F0 X( @
2、“双肩挑”现象泛滥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1)管理队伍“官本位”思想死灰复燃。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之所以放弃管理岗位,与一线科技人员抢夺专业技术岗位,一来主要与这些领导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有关,认为自己是一个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二来这些领导也很清楚,领导岗位总有一天会退下来,届时自己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又想再做些科研工作,却“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全没了,心有不甘;三来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工资高过了管理一、二级,而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的工资又高过了管理三、四级。“双肩挑”领导既占着管理岗位,又拿着技术岗位工资,显得极不公平。 特别是2010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把原来的院士荣誉直接与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挂勾,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又把目标从技术二级瞄准到了技术一级岗位,呈现了新增两院院士从早期主要来自基层一线、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转向“双肩挑”领导居多的怪象;而近些年个别行政管理部门在宣布下属单位领导职务任免时,除了决定免去某领导的行政职务、保留厅局级生活待遇外,还会强调“转任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特殊表述,更暴露了事业单位管理队伍“官本位”思想的严重程度。 (2)大量高学历青年科技人员扎堆进入机关工作。当前海洋科学领域的一些事业单位,在科研工作岗位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扎堆进入管理部门工作屡见不鲜,他们也都保留了技术岗位,再凭借管理权力获得资源,形成学术领域的“马太效应”,败坏了单位的学术风气;与此同时,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现行科技体制下,逐渐变得浮躁、功利,“短平快”项目成了“香饽饽”,而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则罕见有人问津。
) [/ v2 v% V5 g$ b" X
“浮躁症”看似发生在科技人员身上,其根源却是科技体制中的弊端,也与“双肩挑”领导们的“率先垂范”有关。他们不仅占据了大量学术资源,垄断了众多学术平台,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压制了一线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发挥;他们在科研项目中挂名当老板,科研成果署名争第一,弄得一线科技人员疲于奔命,难有成就感,从而促使一部分高学历青年科技人员开始争着往管理部门挤。 (3)严重阻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目前,海洋系统事业单位的绝大多数领导都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有的继续兼任专业技术工作,“双肩挑”现象十分普遍。其中所级领导以挂名担任国家专项(或课题)负责人的居多,但不具体参与科研工作;而处(室)级领导大都既担任国家专项(或课题)负责人,又具体参与科研工作。显然,他们把精力过多地投入科研工作,也就影响了履行管理的职责,从而使得一些处(室)级领导几乎成了项目或课题“组长”的角色,而领导岗位只是他们承揽国家专项(或课题)负责人的“敲门砖”。若要依靠这样一批“双肩挑”领导取得创新的科研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要么是抄袭、剽窃别人的论文,要么是挂名、压榨其他同事或者学生的成果,自己坐享其成。观察一些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时通讯作者的名字越挂越多(从通常的1名发展到现在的3-4名),就是最好的例证。 项目成果报奖由领导牵头者也是大有人在,而且这些都会是论文撰写者或者成果实际贡献者自愿的,否则论文有可能发表不了,成果也申报不了,还不如由领导牵头、挂帅,至少可以分得一杯羹。反之,“双肩挑”领导们则利用这些科研项目、论文,不但可以获得科研绩效,还可以在职称晋升中作为工作业绩,或者作为考核业绩和干部提拔的条件等。这种明目张胆的利益输送,已将“学术腐败”推向极致。而极少数始终坚持在基层一线的资深科技人员,尽管他们做到了10年、20年如一日,心无旁鹜、潜心科研,并做出了“从0到1”的科技创新成果,但因拒绝与“双肩挑”领导分享成果,长期受到打压排挤;而那些青年科技人员迫于压力、主动让出科研成果,也只是为了求得自保和生存。长此以往,海洋科学领域终将难觅真正的科技创新成果。 尽管《试行办法》规定,“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然而,近些年,一些上级人事部门对下属单位行政和科技管理队伍中已经泛滥成灾的“双肩挑”现象却几乎放任不管,即使偶接投诉反映也是敷衍了事,更未听说过“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的案例。相反,一些部门还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为名,出台“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以及“建立直聘和破格竞聘制度”等措施,提出“第一梯队人员可直聘为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第二梯队人员可直聘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所聘岗位不占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指标”等规定,不仅有违“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的岗位聘用规定,更是突破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的监督管理底线,无疑会使事业单位改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各级管理部门及其领导的自由裁量权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双肩挑”领导既争名又争利的行为,已经严重玷汅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 3、取消事业单位“双肩挑”岗位设置刻不容缓 事业单位改革,岗位设置管理是其内容之一,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推动学科的发展,理应重视竞岗者对学科、实验室发展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即对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应着重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科研道德,以及对学科和实验室发展的贡献等,不能只看重“帽子”,以及是不是“项目负责人”和承接了多大的“项目合同额”等与科研能力、道德、学术水平等无关的衡量指标和条件。 况且,那些身处各个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党员干部,理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当选择了肩负管理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重任,也就进入了管理队伍,那么管理工作应该是其主要职责,而科研工作只能是“业余爱好”。至于目前在管理队伍中存在的“双肩挑”现象,不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管理机制,早期制订出台的《试行办法》也没有提倡,反之要求严控。相信一些既懂管理、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技人员进入管理队伍,是有自己的信念和初心的,也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和辉煌,甚至是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做出的自我牺牲。 但事与愿违,似乎绝大部分科技人员进入机关工作,就是朝着“名利双收”目标去的。他们本身已经厌倦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科技工作,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去服务于一线科技人员呢?他们只会围着领导身边转,只要能获得欣赏,弄个一官半职,回过头来再牵头或者挂靠一个项目,职称、级别,甚至帽子、荣誉也就会接踵而至。如此循环往复,也就难觅真正的科技创新。 在不断强调全民创新、引导科技人员继承和发扬“板凳甘坐十年冷”和“十年磨一剑”的科学家精神,尽早攻克一批科学领域,包括海洋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时,应首先整治事业单位愈演愈烈的“双肩挑”现象。 (1)在当前科技体制下,要充分发挥一线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应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人员一律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即在选拔事业单位负责人或在聘用管理人员,特别是单位一、二把手时,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必须明确放弃专业技术工作,否则不予聘用。 (2)调整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工资与管理三、四级工资“倒挂”现象,会更加有利于全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推进,从而能真正达到人社部为事业单位改革所设计的“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初衷。 (3)严格落实“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岗位择优聘用规定,强化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鼓励科技人员投诉举报违规、违法行为,一旦查实应严肃问责处置,以确保岗位设置、竞聘和择优聘用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地有序进行。 (4)严禁个别系统、部门正在尝试建立的“直聘制度”,这严重违背《试行办法》的制订初衷、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也有悖于科技界一直倡导的专心致志和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还会放大各级管理部门及其领导的裁量权,不利于基层一线年轻科技人才,特别是沉默寡言型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更不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 (5)对事业单位即将退休的职工(事实上已经不存在占不占岗位指标),其业绩和贡献又十分突出,可以在指标已满(一些事业单位技术二、三级岗位时常会出现多年没有空额)的情况下,特事特办,准许“竞岗”,以体现对他们职业生涯中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甘于坐“冷板凳”精神的一种褒奖和肯定,更是对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动力。 当前,海洋科学领域一些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事业单位,呈现科技队伍庞大、经费投入不少、论文发表很多,但重大原创性成果却很少的尬尴局面。其问题症结除了科技体制及其管理层面上的缺陷和短板外,还与海洋观测技术研制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海洋科学数据封锁、不共享有关,解析海洋现象及其演变成因、机制的数值模型及其用以模拟计算的资料数据库也几乎都是舶来品,表明整个应用基础研究体系仍然处于“急功近利”的氛围之中。所以,要鼓励各行各业的应用基础研究走向前沿,获取更多的原始创新性成果,还需加快构建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回归初心,滋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并能对现有的宏观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至少能让那些对一线科技人员“利好”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营造和建立一个能使他们潜心研究的科研氛围,让广大科技人员真正吃上“定心丸”,全身心投入到探索科学未知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实际行动中来,才能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真贡献。 转载自:直面海洋人生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