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海洋周丨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经验与实践分享研讨会顺利召开 -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8 {4 [! h6 S4 Y) |

0 _7 A9 |9 r w, ]9 Z

11月6日,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厦门开幕。东亚海大会由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发起,是重要的地区性海洋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蓝色协作,共创未来:一个可持续和韧性的海洋”,由PEMSEA、中国自然资源部、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并与厦门国际海洋周融合举行。

# W8 N7 F9 H d8 n4 m' u4 `. {

' \. m7 w2 g" u3 a' s

11月7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PEMSEA海岸带可持续管理合作中心以及PEMSEA秘书处共同主办,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作为支持方之一的“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经验与实践分享研讨会”在2024年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顺利召开。

) M; w; b. O/ x9 B/ F) z' E/ C8 [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PEMSEA执行主任Aimee Gonzales,以及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组织代表6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3 n8 \$ S3 b2 a+ h) b% u. z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和PEMSEA执行主任Aimee Gonzales分别作开幕致辞。

9 a) K. R$ J2 x

王安涛提到:“近年来,在东亚海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的遏制,各国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6 s/ { \( L6 J) a

王安涛介绍本次研讨会将发布一些重要的与海洋保护地相关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加强海洋保护地管理和探索海洋 OECMs 有效性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就是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自然资源部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海洋生物保护和修复措施,着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未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加强海洋以空间规划为依托的海洋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其他相关部委共同努力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 [2 ]- V& d c% S$ B5 F/ S

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通过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海洋保护地间的信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加深对海洋保护地的管理实践的理解、探讨。在东亚海区域进行海洋保护地和 OECMs方面的合作,最终在东亚海地区实现海洋 “3030 ”目标贡献出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 j. T. Q& ]6 q0 u& Q- g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王安涛

( ?7 k4 H* k) ^ w3 }

Aimee Gonzales提到保护区是确保关键生态系统持续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国认识到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社区的韧性,减少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栖息地退化等三重全球危机的影响。本次研讨会旨在加深对 MPA 管理的理解,并识别潜在的合作行动。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应保持动态调整,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0 S6 O1 ]" E' n8 j& F

PEMSEA执行主任 Aimee Gonzales

$ x$ V: A6 m* N$ H1 p: x& i

在报告分享环节,来自中国、美国、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专家学者的14个主旨报告分别围绕不同国家和地区海洋保护地管理经验展开分享和介绍。

; Z1 s# |; O3 q1 }; l! h4 f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王静,以"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为主题进行了分享。王静表示:“目前列出的 34 个物种门类中,有 33 个是在海洋中发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海洋对于生物多样性是有多么的重要,那其中 15 个是海洋动物门类,也就意味着只有海洋当中才能看到这些动物,所以海洋至关重要。其实海洋是可以影响一切的事情。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高度发展,确实是会给海洋带来一些危机,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去关注海洋。”

( P3 v3 n6 w% s; K

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 王静

蚂蚁森林基金会副秘书长窦瑞以“互联网绿色公益平台参与海洋保护实践”为主题分享了蚂蚁森林参与海洋保护相关工作,以及与SEE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铜鼓岭海洋保护地实践,并表示蚂蚁森林旨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一直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以最便捷的形式参与环保公益行动。 1 O* W) X% f& @5 U0 ]

蚂蚁森林基金会副秘书长 窦瑞

( R% C3 M9 i) @6 d6 r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庄鸿飞发布与SEE基金会合作的新成果《斑海豹小种群报告》并表示,于斑海豹来说,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其生存的主要因素。影响斑海豹生存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一系列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活动,例如航道破冰、过度捕捞、海水养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海上发电等。

1 p# D# P3 G0 M7 O I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庄鸿飞

本次会议还发布了海洋一所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野生救援(WildAid)等国际NGO合作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海域适用性研究报告》、《海洋保护地系列研究——美国夏威夷州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监测计划》、《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等成果,期望通过这些成果为其他国家和区域开展相关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和启示。蓝伙行动管委会专家委员张志卫研究员和蓝伙行动印尼伙伴Yapeka CEO Akbar Ario Digdo也参与对话讨论,和与会嘉宾分享海洋保护区的经验。 3 W. m; i% E% q) b/ C1 ^' ~

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际合作首席专家郭寅峰、APVN气候变化亚太区总监杨松颖、蓝伙行动管委会专家委员张志卫研究员和蓝伙行动印尼伙伴Yapeka CEO Akbar Ario Digdo(从左到右)! v" {1 I V9 v0 O0 n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斑海豹小种群报告》

! Q( H( ~% `; N2 B0 l. V& [5 b

$ l8 {, N+ E5 Y5 U# t) X. a

本届厦门国际海洋周与往届不同,还联合2024东亚海大会联合主办,主要包括开幕式、第八届海洋部长论坛、国际会议和三十余场平行国际会议、PEMSEA地方政府网络(PNLG)全体成员大会、PEMSEA学习中心网络(PNLC)年会、海洋展览等活动,而本次会议的成果也将作为2024年东亚海大会和厦门国际海洋周成果的一部分,助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

( e) U, m6 w& K0 Z# n1 ?

# m* V/ Y9 k7 q& B7 k* B( g$ J. q 0 ]1 L/ S r) X " j, p3 y6 e7 ^; ], j1 x 3 m$ L5 ~. N4 w( i4 I8 M) ? % A" ]1 w# K1 ?1 a6 K3 \9 Q+ f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我当踏月色而来
活跃在2025-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