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1 P4 B3 P1 S( |3 U
/ x' p7 J8 I8 Y8 Q
■何宗友(右)向新人传授测绘技术。 6 d0 [3 K; L# A% g" d/ j/ j+ p' F( u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宗友。
8 k% I3 O" M0 T' D 20余年来,他凭借专业知识解决一个个生产技术难题,无私传授经验培养一个个技术能手,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 “何能手”“何教授”。他,就是测绘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何宗友技能工作室带头人——何宗友。 ' A! W9 f4 l: ?0 ^+ [
在他眼中,自己只是测绘事业大厦中的一颗螺丝,能够成为测绘工匠,凭的是传承与钻研,靠的是专注与创新。初心不改,匠心惟坚,在测绘事业的漫漫长河中,何宗友正朝着心中准确的定位稳步向前。 6 g7 z/ w7 y! z7 B# |. R1 k' ^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 N" p+ D4 V% f+ Q# M 从扶尺员到水准测量行家
, \* `+ e. c0 m! h 何宗友于197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2002年参加工作。他是测绘院第一个同时拥有测绘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大地测量员技师、注册测绘师等资格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人员,曾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测绘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2 v) s1 M0 [, j" {, A$ a 秉持“匠心”的他,致力于将平凡的工作做出色。2002年7月,何宗友走出校园,入职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以下简称“测绘院”)。工作第一天,他接到水准测量任务。“在我看来,水准测量是最辛苦的测绘外业工作之一。”职业生涯的首次外业工作让他印象深刻,这次工作是测绘院两位领导亲自带队的番禺黄阁水准测量。
7 P# l, w. L) m% m, B9 G0 N 据何宗友回忆,“广州7月天气湿热,测量员们要背着几十公斤的仪器在酷热的太阳下奔走。跟校园里点到为止的实训不同,真正的测量工作更加辛苦,也更有成就感。当时我感觉自己随时都要中暑,只要停下脚步就很难再走得动了。看到前辈们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一个人说苦喊累。我想,自己作为年轻人更应该咬牙坚持。”在接下来的8年间,何宗友不断从老一辈测量人身上汲取经验,从一名青涩的扶尺员成长为测绘院的水准测量行家。至今,他累计完成全省水准测量超过1万公里,为广东省的大地测量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h+ _4 D+ G6 X2 F$ f8 v+ W) t
测遍广东山山水水
6 @- _" ]* Y9 h4 {1 z 何宗友常说:“测绘工作讲究的是精度,一个水准测量读数不准或错误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系统性误差,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作为测绘人,要一直把精益求精、认真细致作为测准每一个数据,绘好每一幅图的重要前提。”领导、同事表示,何宗友进步快速,工作认真细致,领悟性强,作业效率高成果质量好,因此测绘院将大部分水准测量方面的任务交给他。何宗友没有辜负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 % @- v" x3 `+ X( Q& q4 U1 L) m
2010年,台风“凡亚比”来势汹汹,给广东带来的一系列强降雨,导致了信宜市银岩锡矿尾矿库发生溃坝。何宗友所在的测量组在接到任务后,连夜赶往矿区测量。据他回忆,当时溃坝的矿井有十多米深,再加上雨后路面湿滑,土壤松动,完成测量的难度和危险系数颇高。“队员们需要把标尺架在矿井内测量高程,有些同事恐高,不敢站在井壁,我先把自己固定在井壁上,拿起标尺开始测量井壁内测高程点。”关键时刻,作为组长的何宗友站了出来,鼓舞了团队的士气。
6 n" d1 X- u C+ M9 L7 I 在20余年的测绘生涯中,何宗友参与多个广东省重大测绘项目,如全省二三等水准网、粤港澳大湾区测绘基准建设、地理国情监测、“二调”“三调”等,参与的项目产值超过了6亿元。“回想过去的职业生涯,最让我感到光荣的是在工作中,我走遍广东124个县区,测遍了广东山山水水,水准里程突破了1万公里。” , I" b3 o4 g/ S7 ^! M6 t& f7 ?+ I
吃苦耐劳也要灵活巧干
2 g$ y, t* H: s3 V 当问及如何才能将测绘工作做得更好时,何宗友说:“测绘人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乐于钻研,不能只知道闷头苦干,还要灵活巧干。”
: N1 w5 Y3 j% V) }2 {& o 其实,何宗友乐于钻研的精神早在学生时期就有所展露。当时,何宗友生活在安徽枞阳的一个村子里,没有通自来水,要从一公里外池塘担水饮用,村民们取水用水不便,打一口水井又极其昂贵。
$ x, \" S8 I8 d J' u1 ?( g 于是,在读高二的何宗友在寒假期间,琢磨着动手打一口井,看到村里做豆腐为生的邻居找专业打井人打井,他就在一边学习。看了几次之后,何宗友试着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井,靠着自己勤观察、多琢磨,半个月时间,他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挖了8米深,虽然不是标准的圆柱形状,但他真就把水打了出来。村民听说了,纷纷找他帮忙指导,不久后,几乎全村村民靠自己的努力都成功打出了水井,都可以方便地用到井水了。到今天,何宗友当年打的水井依然有清甜的水流出。 2 u; H8 S1 ]2 |
从测量工作后,何宗友将钻研的劲头带到工作中。为了提升测量效率,何宗友想出了不少高招,他认为:“效率提升来自于多方面的努力,就水准测量而言,早期需要人工观测和记录,效率较低,还容易出错,于是我联合同事开发了一款水准记录程序,优化作业流程,数据观测的人员由4人减少3人,效率提升了,因程序记录人为干扰更少成果更可靠,错误少了,质量也提高了。”
" m- w. S. t# V6 y 在外业控制点的辛勤埋设中,何宗友长期肩背重达30至50公斤的标石,穿梭于崎岖山地与广袤田野之间,这一跑便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回顾往昔,何宗友及其团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曾面临重重挑战,任务繁重,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人工智能的介入让大量重复性劳动得以自动化处理。他们如今利用北斗卫星导航、遥感技术、无人机巡航、无人船探测等新型科技,结合智能解译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动态追踪与自动监测,变革了作业模式。这一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违法用地监控、耕地保护、海洋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数据精度。 4 r. Q+ K9 [3 l Z/ O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何宗友不忘自我提升,他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系统地学习相关规范与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积极在《测绘科学》、《测绘通报》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分享自己的技术心得,并出版专著,为测绘行业的新人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料,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测绘事业的持续发展。
; k9 c1 C; c; \, y* ` 培养新人传承工匠精神
$ U$ I5 l a4 ]* o 从外业测量员到内业工程师,如今,何宗友把传承测绘精神当作己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传帮带,以榜样精神照亮测绘后生的前路。 8 L+ g* I" K1 K3 T& Z9 N% h
2020年,“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成立。作为带头人,何宗友利用周末和“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举办高技能人员培训、辅导测绘技术人员考取注册测绘师资格,积极组织省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培训。
8 j% K$ }; r; |5 R1 A8 h, N: [ 2020年,测绘院注册测绘师通过人数居全省同行单位首位,5名高技能人员从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何宗友技能工作室”也成为了展现测绘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能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9 n, w5 a5 N" [/ l& d C 多年来,何宗友培养了3名高级工程师、8名工程师、20名助理工程师,90名技工人员,每年为院部进行技术人员培训200人次,为院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12人,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 [2 E5 h9 x$ C1 W& Q “我坚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将迈向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实时化的新阶段。”何宗友认为,“新一代测绘人是我们测绘事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是未来测绘事业的主力军,思想和能力比我们更先进,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何宗友希望新一代测绘人继续发扬好测绘精神,虽然时代变化了,测绘不像初创时期艰苦,但不怕苦不怕累的测绘精神需要测绘人始终坚守,在成长中学习、成长中锤炼、成长中创新,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永葆青春,并在测绘事业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 f& \5 r1 E$ ?3 @, n$ p8 U
1 N& e4 R# M) l* S" i
& @# V/ ~1 t/ ~6 U& l2 U. N# |$ ]; I* u" z5 G" W' [$ Z7 N9 O* [0 ^
- `; A d: ~& e# \* c2 i1 L. I- c8 T U6 @$ x
$ J- [% ?% o' o' N
: Z# g# o6 N) j+ ^+ c3 w: B
7 J @7 V5 X% n: ]+ W- A w5 @1 f# G% E
: Z1 @- @: R9 R) B5 O$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