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2002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郑重宣布:经过海测部队官兵53年艰苦奋战,中国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的调查测量工作已经胜利完成。这是继1975年我国陆地国土基础测绘完成后,海测官兵在国土测绘史上写下的新辉煌,标志着中国国土基础测绘在历史上首次全面完成。
' F: t% e) j- b0 \2 J8 { 1992年,海军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作业人员进行沿岸水深定位测量(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 S7 h' M, U$ g: X 旧中国海洋基本测量薄弱
8 @& } f- I7 j6 B 蓝色国土又称海洋国土,是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海域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中国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国土,还管辖着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 - E7 m. e+ f; f) H
中国是濒海大国,有辽阔的海疆,星罗棋布的岛屿,众多的通航江河,无数优良的港湾、锚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绘制了世界上现存最早、质量最好的航海图集——《郑和航海图》,在中国古代海洋测绘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然而,旧中国海洋基本测量十分薄弱。 3 W- s. Q4 Y# l/ s3 p+ l
古代海洋测绘主要为航海安全、便捷服务,其发展与海运事业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明朝由于实行禁海政策,航海主要是海运漕粮和出使国外,继《郑和航海图》后主要绘制了一些海运图。清初,虽已采用新方法测绘全国地图,但海洋测绘仍沿用传统方法。1840年鸦片战争后,门户洞开,来华的外轮日益增多,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勘测航道,保障航行安全。但由于缺乏测绘人员,中国的水道测量自清同治起一直为英国人所掌握,所用航海图、海防图等主要利用外国人所测资料编制。 % }4 Q8 ~- ]) |0 P7 I
早在18世纪,世界上航海发达的国家就成立了海道测量机构。1919年7月,国际海道测量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准备成立国际海道测量机构。当时,中国并无专门的海道测量机构,派驻英海军武官出席会议。1921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在摩洛哥正式成立。 5 {/ |/ o* V. D4 N
随着形势的发展,1922年,民国政府在上海设立海道测量局,隶属海军总司令部,开展了有限的海洋测量工作。1938年,海道测量局裁撤,仪器、资料所存无几,仅有的几艘测量舰艇也沉没。1946年,海道测量局恢复,到1949年撤离上海时,只完成汉口港、西沙永兴岛、南沙太平岛等几处测量。 - t' \& N: q% t; |" i
民国时期虽然成立了海道测量局,但历经撤销、重建,测量人员寥寥无几,设备简陋,无力改变中国海区资料陈旧、缺乏的面貌。民国政府海道测量局自1922年成立至1949年撤离的27年间,只测海图约90幅,其中实测63幅。
9 x+ n! e0 Y' r; J# P1 a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洋国土测绘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没有精确的海图,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万吨巨轮“跃进号”,1963年首航日本时就因触“苏岩礁”而壮烈沉没。完成蓝色国土基本测量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就落在新中国海测官兵肩上。 7 \0 u1 ]# h; Y& \) u+ ~$ t; @! p
在白纸上绘制海洋国土蓝图 3 F# X/ c9 T1 ?$ [9 v' {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都需要海洋基础测绘资料,发展海洋测绘事业,开展蓝色国土基本测量迫在眉睫。海洋测量与陆地测量有很大不同,除设立海洋测量管理机构和建立海洋测绘专业技术队伍外,还需要有舰船、定位、测深等装备技术条件的支持。
0 x& K) n0 _0 F% S+ z/ {7 c& ~# m# \7 s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华东军区海军接管了驻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海道测量局(包括技术人员等58人、海图52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海道测量局(后改称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海道测量部、航海保证部),组建了海测队和铅印工厂,到1949年底有测量船艇4艘,职工129人。随后,海军青岛基地、中南军区海军也分别设立了水道测量科和海测队。这就是新中国海洋测绘事业起步发展的基础。 1 K. v* j3 \7 ]3 a
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驻上海旧址(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7 [; |7 V% r% D 为适应新中国海防建设、海军作战训练和海上航行安全的需要,华东军区海军海道测量局克服力量薄弱、装备简陋等困难,开展急需的海洋测绘工作。1950~1954年,利用国外版海图和民国时期测量资料,绘制了长江口至广州、台湾和上海至鸭绿江以及海南岛附近主要海图百余种,保障解放沿海岛屿的需要;协助扫雷部队清除国民党海军撤退时在长江口航海布设的水雷,疏通了长江航道,保障航行安全;勘测浙江、福建沿海主要港湾、航道,保障舰艇安全进驻;为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等作战提供海道测量保障。 & C+ R. L8 T- h, g. P, n/ ]9 G6 y
1954年后,海军测绘力量、装备条件得到较大发展,为展开中国海区基本测量奠定了基础。1957年,海军司令部制定了《中国海区基本测量八年规划(1958~1965年)》,拟在苏联支援下,对鸭绿江口至沙埕港距岸18公里以内沿岸海区及其以外200公里的近海进行基本测量,并自1958年启动中国大陆沿岸海区基本测量。但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请苏联援助的计划大部分落空,规划也难以执行。 * b8 H: ]* b$ O& K7 v% c0 ?9 Y
1959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制定军事建设八年规划的指示,海军司令部又拟定了《全国海区基本海道测量规划(1960~1967年)》,拟用8年时间,对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的沿岸海区和近海(距大陆海域100~240海里)海域进行基本测量。为实现这一规划,北海、东海、南海舰队分别组建了海道测量大队。但受“大跃进”的影响,盲目扩大任务量,脱离了海测作业力量的实际,近海海域测量计划未能落实,到1965年实际只完成了沿岸海区的基本测量。此后,海军测绘部队陆续展开东海、南海近海海域基本测量。1981年,海军司令部制定了《“六五”海洋测绘规划》,加强了近海基本测量,并于1984年基本完成。至此,蓝色国土未测量海域主要集中在远海岛屿。
C% H8 m9 f, W) l8 D 1959年,海测官兵在旅顺口进行海岸线平板仪测图(图片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9 N0 j# \+ o& K; f. c. Z9 t$ R
全国领海基线测量
2 x4 N: A3 W& l+ `3 y) f/ A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大陆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时可扩展到200海里,到大陆边缘的距离超过200海里时不应超过350海里。 1 Y3 }$ R4 W3 X* _
由此可见,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宽度都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的,领海基线对一个沿海国的国家主权非常重要,它是连接领海基点的直线,确定领海基线的关键就是确定和测量领海基点。领海基线的确定,既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沿海国自身的主权利益,又不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要求领海基点测量尽量准确。
# n, O! K' d4 H; F& w- r! G2 V( ?" Q, P 1958年4月29日,国际海洋法会议第20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各濒海国要确定领海基线的决议。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规定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9月25日,周恩来总理指示海军:“于11月底完成国家领海基点测量任务,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划定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既做到不丧失国家一寸土地,又要做到有根有据,符合国家法则。”并明确该项任务主要由海军完成。 2 O" f7 F8 h4 t1 h$ x, T9 @! A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海军研究制定了测量计划,组织海军、总参测绘系统和有关军区、省市的测绘、水文人员,共计869人,组成36个混合测量组、66个验潮站,动用舰船37艘,在全国沿海分成8个区段,自10月20日起展开作业。参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至12月6日基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共测量领海基点、方位点、控制点等316点,测绘地形和水深图64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堪称中国海洋测绘史上的一个壮举。
- J4 b8 ~% O* a' H+ Q. V 1958年,我国只公布了中国领海宽度,没有公布当年测量的领海基点,只是作为内部掌握使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后,各沿海国都非常重视,对照公约来修改本国的领海基点,尽可能地维护本国利益。根据1958年确定的领海基点情况,有关部门认为有必要修改和精确测量中国领海基点,以更好地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保护蓝色国土安全。根据上级关于“对我国领海基线、基点进行一次精确测量。测量任务由海军承担,测量精度到秒”的指示,海军从1985年初开始组织海测部队,对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和西沙群岛的大陆、岛屿领海基点进行了一次精确测量,除一个领海基点因建设海洋站工程推迟至1987年完成外,其余领海基点均于1985年底完成。 e/ l# A7 d/ U
建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的领海基点标志(郭群长/摄) ( R; [! F4 q4 T6 K
1992年2月25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明确了属于中国的群岛、岛屿、内水、权益等;1996年5月15日,中国政府公布了我国大陆领海基点49个,西沙群岛领海基点28个,并称以后将继续公布我国大陆其他领海基点和属于我国的其他岛屿、群岛的领海基点。海测部队进行的两次全国领海基点测量,为此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 i& o* J7 L: l) T# ^: W5 v- ~3 G 中国大陆架测量 # ~- z$ y- A! e O, T+ i
1998年6月26日,中国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这部法律的背后,凝聚着海测官兵奋战中国大陆架测量的汗水和艰辛。
: E8 F, E3 ]( }+ x4 f 大陆架又称陆棚、陆架。在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明确了大陆架的内涵、宽度及沿海国在其大陆架上享有的权利。大陆架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是一个国家陆地领土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 7 w% e1 g; K( o7 S( E. p
中国与多国隔海相望或相邻,和这些国家有的处在同一个大陆架上(称共架国),有的则分属不同的大陆架。中国面临和隔海或临海周边国家划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的问题,而海洋划界的基础资料就是海图。划定和捍卫中国的海洋主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都迫切需要精确的大陆架测量成果成图。 ( r* U7 p2 L1 m8 E
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军测绘部队已装备有作用距离达400千米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子午仪综合导航系统、GPS定位仪和系列测深仪等先进设备,具备开展大陆架测量的条件。为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捍卫领海主权,海军东海舰队海测部队于1988年、1989年对东海大陆架进行试验测量,测深里程共计13500余千米。自1990年起,海军东海、北海舰队海测部队采取先测大陆架边缘再逐渐往里测的策略,展开东海、黄海大陆架大规模测量;南海舰队海测部队则采取由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各海域外缘向里测的策略,对南海大陆架展开测量。 8 g/ s! q) {: ^+ L" B v9 F4 R
海军东海舰队某测船大队执行东海大陆架测量任务的东标263测量船(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 i/ f$ p1 W/ U! J2 f5 O 面对航程远、任务重、海情复杂、海况恶劣等困难,参测官兵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顽强拼搏,连续奋战,至1993年历时6年完成中国大陆架测量,填补了中国大陆架实测资料的空白。从此,中国不再用外版资料调绘该海区海图,而是使用自己的实测资料绘制海图,为维护中国领海主权,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翔实资料。1993年8月31日,为表彰东海舰队某海测大队在完成东海大陆架测量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给该大队记集体一等功。 , I/ j& M3 R7 \1 z, O2 A, u) G
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测量
: }3 [, \- G( ~. p5 ~ 南海诸岛,是中国在南海中诸多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的总称,包括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M" D1 i& Y2 w! F0 G4 |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最早发现南海诸岛,并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开发和经营。唐宋时已出现了专指南沙、西沙群岛的地名。北宋曾派水师巡视西沙群岛。1279年,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全国性四海测绘,就已在南海诸岛上设置天文观测点。 * |& u: S5 R4 E, `8 Y
明清时,南海诸岛属广东省琼州府管辖。1935年,中国政府专门审定了南海诸岛各岛屿名称,编印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39年,日本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1946年,中国政府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测绘了永兴岛、太平岛大比例尺地形图,并重申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再重申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
, A$ f& Z' j3 ~6 h3 U l; r4 V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无理提出主权要求,并疯狂侵占中国南沙岛屿。捍卫蓝色国土安全,加强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测量迫在眉睫。1974年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后,海军和广州军区测绘部队对西沙群岛进行紧急战备测图,测绘了西沙群岛27个岛礁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并调查了兵要地志资料。1976年,海军、第二炮兵和有关军区测绘部队,采用卫星摄影测量、雷达测量和天文测量三种方法,完成了大陆与西沙群岛10个岛礁的坐标联测,把西沙群岛纳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使测量西沙群岛及其海域有了统一的控制基础。自1978年起,南海舰队海测部队开始实施西沙群岛海域基本测量。 9 d7 z8 \, ?: [8 S- C
1974年,海测官兵在西沙群岛海域进行 # |9 `. ]4 H. t, r& P; t
1983年,海军南海舰队某测量船勇闯南沙。南沙海域暗礁、险滩星罗棋布,风浪、海流变幻莫测,首航南沙险象环生。海测官兵置生死于度外,战狂风、斗恶浪、闯险滩、探暗礁,艰难地对南沙海域进行测量。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致通过中国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的决议。承担建站勘测任务的南海舰队海测官兵,在犬牙交错的珊瑚礁上连续奋战45个昼夜,确定了南沙第一个1954年北京坐标系控制点,建起了南沙第一个高脚屋验潮站,探测发现了南沙第一个深水良港。 1988年总参测绘局在西安召开南沙测量出测欢送会(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H. G4 @9 R+ k* [) V/ t
1988年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后,海军、第二炮兵、广州军区等测绘部队,采用卫星多普勒定位和GPS定位技术,对大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6岛礁进行了坐标联测。1992年,为进一步提高南海诸岛坐标的精度,总参某测绘大队、海军南海舰队海测部队等单位,在南海诸岛布测12个全国GPS一、二级网点和13个海控点,填补了南海海区GPS控制网的空白。2001年3月,海军三大舰队海测部队实施规模空前的南沙测量大会战。 7 A6 B3 w# Z3 ?6 z5 s; E8 D7 r
1992年总参某测绘大队技术人员在南沙群岛半月礁进行GPS观测作业(来自测绘历史资料)
: V" j% g3 s& X! B 2002年7月,南海舰队某部“李四光号”测量船与台风周旋,完成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最后一幅海图的测量。至此,历时53年的蓝色国土基本测量胜利完成,海测官兵为此欢欣鼓舞。
, A; t6 a8 Z1 q7 x8 } k) I 在征战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的53年中,海测官兵布测各等级控制点数万个,测量岛屿6500余个,测绘各种比例尺海图2200余幅,为中国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勘探开发、渔业生产、海洋划界,特别是为维护蓝色国土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准确可靠、丰富多样的成果成图,向祖国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5个集体、36人次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记一、二等功,用忠诚、汗水乃至生命在蓝色国土铸起了一座座丰碑。
/ ]7 g9 T+ W0 _4 c; m6 v, Z4 `! ?) U& G 1
% z) C/ Y" F# A! { END
- s4 F1 m6 j# t4 [6 Z2 S. @; _- \8 T 1 , ^9 ~+ F; O& e8 J
【作者简介】郭群长,高级工程师,从事测绘工作40余年,现主要研究测绘历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文来自《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2024年第7期),用于学习与交流,编发得到了作者的授权。 4 a) p- j! S# R8 B$ i5 W
相关阅读推荐 军史回顾▏历时53年,测绘部队完成海洋国土基本测量八一特刊▏致英雄的测绘兵,丈量祖国河山的人纪念专题▏郭群长: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地理观点纪念专题▏郭群长:熟记地图善用地形的常胜将军--粟裕大将纪念专题▏郭群长:左权将军的地图情结作品展示▏郭群长:测量标志保护是一项长期性任务
$ k7 V+ d2 d, k @0 d 公众号 4 X8 C4 g. ^8 C# Q* d, O! \
溪流之海洋人生 5 w- ~) p& D( B& q; E9 y2 }3 P
微信号▏xiliu92899
$ b& V/ {8 y* b, k J3 z1 }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7 Z0 M4 X" T- }5 k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8 w4 D. Y7 N; {$ o
投稿邮箱▏191291624@qq.com
, |" h# b" v9 p u) n: N" w+ d0 ?; v' G8 C
9 F0 Z# z. Z2 v
" \' c! n& `: L7 Q4 b1 x" l7 Q$ p" W7 @9 k6 h7 Q( Y6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