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 海洋藻毒素的化学生态学研究 - 海洋生物生态学研究

[复制链接]
: o( b1 x& t* d: E, I6 i

学 术 报 告

- E' y6 Y2 u5 j3 q( d6 o

SCHOOL OF OCEANOGRAPHY

7 d+ j. D5 G& X# P# r

海洋藻毒素的化学生态学研究

) S6 K$ ^5 L# A- ~# \2 n6 }, K! k

【报告时间】

' z7 }+ N9 m; d

2024年4月17日,周三,13:00-14:00

: Z1 \7 S8 N6 r5 m4 r9 p

【报告人】

9 H9 N! J2 o7 m0 M6 X" j) C- b

李爱峰,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7 k1 I7 G- D. i& v( R4 L5 o( J' d. C' L z6 W1 }7 x

【参会方式】

9 l0 @* R4 z3 t

海洋学院徐汇120会议室;腾讯会议:776348921

- G$ B2 v% R7 {+ ~8 j" @9 ^, i

会议密码:666666

, U, b4 ~. t3 n7 S* g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jAMDWgXozCsF

6 c9 _) W! `6 H

报告摘要

' s. u& t6 U& y- j# L- v/ R- o: H/ D

当前有害藻华在我国乃至全球近岸海域频繁发生,由产毒藻形成的有毒藻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近海环境中藻毒素的污染现状,尤其是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蛤毒素-2(PTX2)在海水、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研究证实OA和DTX1毒素可通过被动扩散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积累,说明海水中溶解的藻毒素可对海洋生物产生化学生态效应。除常见的藻毒素外,最新发现海洋硅藻可产生神经毒素β-氮-甲氨基-L-丙氨酸(BMAA),且该毒素能够沿食物链传递并具有生物放大现象,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报告重点介绍了OA、BMAA等藻毒素对微藻、青鳉鱼、海胆胚胎等不同受试生物(或胚胎)的毒理学效应,以期从化学生态学视角揭示藻毒素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危害机制。

8 B2 Y$ G* Y$ {/ W& S

报告人简介

3 L; I1 s/ [1 O* H4 A7 Q! R' |3 S

李爱峰,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海洋藻毒素与生态系统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目前担任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近海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有害藻华专题政府间工作组(IPHAB)国际顾问(2022-),全球有害藻华(GlobalHAB)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3-2025),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理事等。主持NSFC-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NSFC面上项目等10余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 2 部(副主编),以第一位次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9 U! h# n2 T9 X; c1 ~

 -END- 

& L2 {7 e# F* U3 o 3 i' X2 [$ |" Q4 y0 _8 r& ^ " J$ U" e4 D7 n) g8 y2 f+ k% \2 ^; S% [; X7 J. m! T ) C7 I8 Y' f6 J7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2024-9-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