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为残酷的物种大灭绝事件,这一事件已经从大量海洋生物化石中得到验证。但陆地上的生物灭绝程度究竟如何,一直缺少化石证据。在南京发现的一种名为“虫蚀迹”的化石,将成为解开这一千古秘密的“金钥匙”,并为专家推断气候变暖与虫害加剧之间关系提供证据。- a) f7 {3 i3 B' Y
% t4 ^1 o( G: V7 P9 [& I 昆虫吃过的“牙印化石”保存至今! [2 j& T! x# Q3 i z3 ?6 z. z
6 \+ Z2 B* E7 {! n* |: @
所谓“虫蚀迹”化石,就是被昆虫吃过的植物化石,这些化石上留有当时昆虫咬过的齿迹。 ' s+ v% l+ I9 x/ r( w 昨天,在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上,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博士介绍说,位于我市栖霞区的湖山,有保存完好的距今2.6亿年前的龙潭组植物化石。专家调查发现,这种“虫蚀迹”化石在湖山的出现率竟然高达5%。也就是说,20块植物化石里就有一块留有昆虫的“牙印”。 " W) U6 x* x( C2 U; r4 k' t 据介绍,动物化石的形成和水体密不可分,所以在二叠纪时期,海洋动物化石非常丰富,但陆地动物化石很少。“因为陆地动物形成化石,需要许多‘凑巧’”。王博解释说,昆虫死后落在土壤里会很快腐烂, 除非遇到火山喷发,迅速将其掩埋;或者刚好被水流冲进湖泊,迅速被沉积在湖底,才有可能形成化石。但是,昆虫在陆地上会取食、筑巢,就会在植物上形成破坏的痕迹。也就是说,昆虫吃过的齿痕会留存在植物上。- a' ]. `6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