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浙江省科协、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办,省海洋科学院和省海洋学会承办的“全球海洋治理:机遇与挑战”高端对话会在杭州举行。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宋君强、李家彪、蒋兴伟、朱利中、张小曳、徐祖信,原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王宗来,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阮飙、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方银霞,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唐勇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对话讨论。 在对话会上,李家彪院士介绍了会议背景,并就“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利用与惠益分享”发表看法,分析公海和国际海底资源(如矿产、生物、基因、空间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问题,国内外相关科技发展现状、趋势,我国存在的短板和挑战。 贺克斌院士就环境保护领域国际治理发表看法,分析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监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的科学技术问题,国内外相关科技发展现状、趋势,我国存在的短板和挑战。 张小曳院士就“海洋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发表观点,分析全球海洋治理相关重大海洋灾害、防灾减灾和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等的科学技术问题,国内外相关科技发展现状、趋势,我国存在的短板和挑战。 蒋兴伟院士就“全球海洋治理公共产品与最佳实践”发表看法,分析梳理出可支撑全球海洋治理的公共产品,如基础数据、海图(成果)、环境预报模式、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等,国内外相关科技发展现状、趋势,我国存在的短板和挑战。 在讨论环节,院士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的目标与任务,提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战略、对策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正处于改革与调整的关键时期,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获得更多制度性权力,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21世纪以来,海洋以其广阔的立体空间、丰富的自然资源、开放的国际通道、重要的生态特性、无限的探索潜力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战略空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不断累加,人类对海洋的依赖程度将前所未有地增加,开拓海洋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海洋领域在内的治理规则加速变革。全球海洋治理不再是一边倒的美西方主导海洋治理规则,发展中国家的力量逐步上升,变革不合理治理规则的意愿提高。国际领域也开始对治理规则、科学研究、技术装备、产业发展转型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联动。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明确部署,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全球海洋治理涉及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均依赖于海洋科学认知和海洋技术的支撑。 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全球海洋治理重要议题的科技支撑上仍存在短板,导致在全球海洋治理相关议题谈判和规则制定等方面话语权不足。开展全球海洋治理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揭示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支撑的瓶颈、机遇和挑战,提出全球海洋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构架和发展对策,可以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这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来源:浙江之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省科协学会部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方佳佳 二审:周振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