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海洋人文论坛“超越平面:立体主义的海洋史研究”顺利举办-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复制链接]
2024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超越平面:立体主义的海洋史研究”主题海洋人文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5号楼历史学系B117会议室顺利举办。: s* Y( \  `" r( y! N7 E4 y- K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刘瑞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徐冠勉共同召集,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贺喜、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宏达、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费晟联袂主持。  }" @" m( |$ Z4 C5 Q

) r" a) p* E* u. q  P' V1 k

8 [5 R2 m2 k# v. ]4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U( i2 r0 S5 c: M( y9 k% c: z
1 胡永云教授致开幕辞

. M6 D/ Z& v$ [; ~# w+ q  W  v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胡永云教授首先致开幕辞。胡永云教授向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背景的发言人和评议人表示欢迎。他表示,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作为学科交叉的海洋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励青年学者开展开放活跃的学术活动,并将继续支持与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 j2 f$ a0 |9 v2 \. W

  f4 G, V, x1 y, s7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6 E3 g4 J, ~( s# [) t# ~/ s& U
图2 徐冠勉介绍会议主题! s" y3 F; n. v* l) a/ n' I$ I

; c1 \  J) O, m7 v, m' ?& q+ K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徐冠勉随后就会议主题“从平面到立体?”进行了阐释。他提到,海洋史研究目前有不同的学术脉络和问题取向,这是因为学者们进入海洋史的方式是不同的。他从“海洋贸易史”“海洋环境史”“海洋科技史”等研究现状引入,从Past and Present等期刊的最新论述展开,提出海洋史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引入到论坛报告环节。! ]1 _$ c( d' _1 l" m  d
论坛的上半场展现了海洋史从空天到海底的立体性,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贺喜主持。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仇振武进行了题为《连接帝国的角落:气旋、海难与20世纪初安达曼岛无线电通讯的引入》的报告,探讨了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如何将作为“帝国角落”的安达曼群岛变成帝国科学与商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生胥峻峰的报告为《有争议的核:污染、恐惧与大亚湾》,从核电站的建设及其带来的争议入手,思考基础设施、时间性与抗争政治的关联。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刘瑞的报告为《女性科工、技术整合与新质生产:黄海藻类移植与产业发展,1935-1944》,从黄海的藻类移植案例,考察了海洋动植物驯化和人工养殖早期阶段的人力动员、知识整合与产业形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徐冠勉的研究为《条约与海参:法律帝国主义的水下史, 1667-1728》,从东印度公司殖民体系与海参捕捞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当时欧洲海洋法体系的平面性,难以应对海参捕捞所涉及的立体水下环境。
# E! h% v3 u6 Q" g+ o6 A
! y7 h) z* n" m" S7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5 s: \& G+ K# t, e" Y1 T% B
图3 仇振武汇报8 x9 l& f9 |* ?+ T. N2 _
( @7 H( F6 m# ^- @2 ]+ ]! o0 l5 D

: V3 G6 H8 b: j3 c' t
3 R* f# q7 ], `3 U& b9 b'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8 O: O1 Y2 t# M
4 胥峻峰汇报

- b# C  x  y# v& u( e
; ]# ?- I1 f9 f! E5 A" z  B8 d
* V, `7 {' ^% u( K.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 J8 B! j3 q& x! K6 g9 i" m
5 刘瑞汇报

1 W, r  ^8 [. \论坛的下半场展现了多个“观测点”视角下的海洋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宏达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杨秀英的研究为《古籍中的海洋生物名称考辨》,梳理了比目鱼、鲸、青鱼在不同历史文献中的名称和图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鑫进行了《海洋知识史:一种尝试》的报告,从文献的立体性、人群的主体性、议题的开放性,讨论了海洋知识史如何实现方法与内容的突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丁雁南介绍了题为《怒海争锋:〈海军纪事(1799-1818)〉及其地理学》的研究,从40卷的《海军纪事》期刊出发,讨论了从船只作为“浮动实验室”到“期刊地理学”的历史地理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培娜的报告主题为《跨越畛域?清代海洋渔船管理的原则和变通》,围绕渔船牌照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探讨了清代渔业管理中的“跨境捕捞”问题。
- k$ W+ b' }$ C. G

- X0 u+ d% h8 c' t. H  K  G'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V5 q0 _8 e8 i; E2 V# L- \
图6 杨秀英汇报
, M1 J" ~* [$ n0 \8 w

9 m( j3 K5 ~% k4 P% i

4 J' x* g3 [% f/ j: t/ A
# W- R* a6 ^1 _# L1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J' `6 B+ l' U9 G, U
7 周鑫汇报
' j3 w2 U$ x8 u1 @0 u0 X) b

, }+ z7 h. U; G3 I6 d$ C. P

$ a' n1 i+ z5 D' s5 C' C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e2 ^& a0 Y8 `6 `
8 丁雁南汇报
8 S% p4 D; ?; |' B* s! R
, w* b6 O1 W. Q% U

' H  A" v" f) M2 _, v& z1 S/ ~3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S( j) u: x! L! j- i4 g+ E+ J# S
9 杨培娜汇报
* `& l4 [% Y: ]- x
本次会议未设指定点评人,由评议人领衔,对每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开放性讨论。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张藜、助理教授雷震、讲师曹琪,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陈博翼(线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乔瑜,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沈宇斌,范德堡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文研院驻访学者张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刘诗古、助理教授吴博皓,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胡永云、助理研究员胡佳竹、卢汐等,与主持人、发言人、听众一起,对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6 u" J) \! x1 Z. p
/ _0 M( @/ @+ I
" l8 g& n) _2 d; B3 J6 r0 o1 F+ p#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A% J, Y1 y7 S  ?" d
10 讨论环节剪影
8 x  J3 D. n/ C8 f
论坛最后,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费晟主持展开了一场题为《未来研究:海洋史研究的趋势与展望》的圆桌讨论。与会人员就面向未来的海洋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各抒己见,交流探讨中国史和世界史、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如何在海洋史这一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等议题。: V' H9 w& x- x) B# ?
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 j& o1 e( _) |
" }9 m) v7 x5 o2 g2 r$ R
* D, _+ X7 c/ w* {4 k9 s1 q7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1 D. `8 ]- G! @7 N6 I! F
11 与会人员合影

1 q' ?9 F5 W# Z9 M

9 m$ x+ X  }( h8 b, s* b
+ D  o# s% _) N( l4 o  p
文字:刘瑞、胡佳竹、胥峻峰7 X4 X" A: a+ Z+ h, P6 K1 ?
编辑:王玉霞
( X4 G5 s& o* P审核:徐冠勉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朗丽2319
活跃在2021-7-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