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J0 y A9 e, G F5 L n2 l
) S! q) E! w5 w8 Z5 d- l9 h, W 据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5 d6 ^8 E4 |0 @ 摘要:查明海南岛西南部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为海洋资源勘查、涉海工程建设和地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 N4 C4 \7 ^: G, X# [) ?2 A
1.项目概况
K1 G' W$ d8 F+ D6 L6 t( R “1∶25万乐东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子项目,归属于“1∶25万厦门、乐东等图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子项目周期为2014—2016年。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开展区内关键地质问题综合研究。编制基础性数字地质图件(图1)。 - M+ V6 M) _& t7 H1 J/ D4 N) o
}5 U: C" d' `/ `- `! {" J: T6 e 图1 单道地震作业 5 [4 w. ~/ C5 }
# J& r! H6 {6 V" b/ t0 @ 2.成果简介 6 O) O# e# m# y* n# Q2 v. `1 r% e
(1)调查发现砂质沉积物和古河道,为三亚新机场选址建设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①发现超过900km2的砂质沉积物(图2),可为新机场选址建设提供填海原料。砂质沉积物在新机场选址西北方向约50km,初步估算约9.7亿m3,研究认为砂量可观、砂质较好、开采运输便捷,能基本满足新机场填海原料需求。②发现新机场选址附近海底发育两条古河道,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其中1条距选址仅1.8km,且规模较大,易引起局部塌陷和层间滑动,造成基底不稳定,应充分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 ( u. r+ h- ]" Q, {
$ `1 n! Z8 F P* e6 {# b: b
图2 石英砂矿和埋藏古河道位置示意图 7 V9 O% _& }* P6 E! \; I9 T1 w$ h
1 p2 J2 `1 \" H3 C; g (2)以实测地震、重磁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球物理等特征的差异,揭示了红河断裂带一号断裂在乐东幅海域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图3),总体呈NW走向,在地层浅部表现为倾向SW的高角度正断层带,其产状较陡,垂直断距、水平断距较小,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均在活动。其重磁异常特征明显,深部结构和地震剖面特征清晰。综合研究认为,一号断裂是图幅内重要的构造单元边界断层,也是红河断裂带在莺歌海盆地内最主要的一条分支断层。这一认识对研究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南海成因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的边界约束。 # K* V1 ]7 \. H% j. d3 d/ X+ K# U
% A: U) }2 Z. K! h2 z( ?
图3 红河断裂带一号断裂构造位置示意图
& f, r6 K5 Y; R W" E) X
- T* w1 Y4 @7 o (3)通过高分辨率单波束、多波束地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和遥感解译,查明重点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近岸微地貌特征和岸线的变迁规律。精细刻画海南岛西南部海域多条大型条带状潮流沙脊的地形地貌特征,圈定了海南岛西南部海域水下沙波的准确分布范围(图4),并初步探讨其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了解调查区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为涉海油气钻井等工程建设、海洋规划制定、海上安全作业等提供了地形地貌依据。
: M" a6 E& R- W' v z+ N/ ]& c6 s
. P5 Z1 ]" b" ` 图4 潮流沙脊和水下沙波范围示意图 6 L# {+ R3 n( f# T }) c
0 l# ]/ E z- X/ x 3.成果意义
9 h3 [: u+ h9 e5 |, J. K 通过项目实施,调查发现砂质沉积物和新机场选址附近海域的古河道,为海南三亚新机场选址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和决策建议。重点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红河断裂带一号断裂乐东幅海域段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成果,为海底资源勘查、涉海工程建设、基础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 M. B/ k1 H0 M- j3 C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罗伟东 孙桂华 黄文凯供稿) * Y# _1 r$ [2 Y5 B
5 C: U4 @; a) Q6 _2 {6 N' t! \ _8 z- R: M) g2 P, Q
g8 `& ?' Y" [0 q) U+ E& v+ Y* P j$ |5 u- n
/ i% a6 w7 Z' s% N5 O'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