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k" O0 a2 Q4 V 2020年8月28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顺利下水。自1928年赴西沙群岛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以来,中山大学几代海洋人90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 ~" Q% n. B' @" h2 y" S7 i8 H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43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海洋强国建设,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
0 I& b( d" a' }. l8 u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43页。) }, ]8 V0 w' D6 W. g/ H5 M
中山大学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大海洋学科群,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贡献科技创新力量。“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建成使用,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平台支撑。
3 N5 i& }1 B1 {0 J. c2 t2 f 科学研究是认识海洋的基本途径。90多年来,中山大学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师生,在近海区域开展了包括水下文物、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天然产物化合物、物理海洋、海洋大气、岛礁开发利用等科学考察,对认识海洋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今天,凭借以“中山大学”命名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必将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研究,为人类认识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 t9 X# `( c4 x: ` ~ m! W
科技创新是经略海洋的基本动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只有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才能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同样要依靠海洋科技创新。“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下水和投入使用,将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7 e8 ?" z( G' G7 K 人才培养是海洋强国的基本支撑。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依靠一大批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中山大学具备海洋学科群综合性优势,具备强大科研实力,“中山大学”号海洋科考船将成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7 n! Q) \# V7 l4 {) ?
“中山大学”号必将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中山大学必将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Y1 {5 ]' D8 `- L
▲挺进南海,逐梦深蓝
0 [! K$ J- o. H1 D( Q9 ] {5 k 7 @, {* H) D8 {8 e2 Q- p
▲我校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举行上船台仪式
! l+ q! K. h5 G% B+ r7 [6 H7 m 4 S& K2 U! Z$ }: T7 ~
▲来了!中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开工 ) p" y" z* j# s7 u
& ?9 N; x/ [" P --- iSYSU ---
+ e5 K& c6 E: U4 C 来源:党委宣传部
- `! C3 ?; c9 C3 P2 } 作者:马明辉
3 m* F$ e. [8 M6 B 责任编辑:赵雨欣 , R$ D; q8 `3 M8 l( l3 v
初审:何方
4 f( Q0 J) ?+ [$ u5 ? 审核:陈诗诗
; s; {+ I0 {5 j1 } 审定发布:漆小萍 4 m8 I' T* A$ i% L4 u! \( J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 \0 K* R/ D" t- w. v
isysu@mail.sysu.edu.cn
" V3 C% ` C4 q `0 C8 m
8 w" L }6 A) q, P! s( s0 M) K1 T& A+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