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 l- W3 r8 {) B 原标题:高考地理 | 冲积扇高考地理中的海洋知识
( ]! E' H: }& S% k1 x z) u |! ?# _5 _6 s/ s+ b
' w& C4 n+ Y7 h h
1.成因 9 l( H4 ], B5 s5 s" j
在山区用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摆脱侧向山体约束,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在山麓地区(出山口)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 q$ U- D9 }. O _ 2.分类 % ?/ t! p4 w- y4 l3 k9 y U) m
1 L. \& T& [; Q, H0 Q2 a (1)在形成之初,根据不同的水流状态,可分为冲积扇和洪积扇: ! V/ o4 r( `5 J
冲积扇
V: n( z/ \* ]. S' C. W+ h 由河流冲积而成,沉积物的颗粒一般较细小,分选性好; 3 W5 v- w% {3 Z7 y* I- A
洪积扇 ! [$ k1 p4 Q/ y1 m( @+ W \- p3 `
由突发的、季节性山洪作用而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强烈,地表多碎屑物发育;降水量不大,但多暴雨,山洪短暂而猛烈,水流的携带能力强,沉积物颗粒一般较大(如砾石),磨圆度差、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扇面上水系不多。 : n5 x+ J, a5 T4 {
(2)已经形成之后,根据水资源的现状,可分为湿扇和旱扇湿扇:
5 j6 e+ ~% b- S. _7 x + C( ]3 Q f$ N: Q
湿扇受常流河的堆积作用,面积一般较大,多见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旱扇发育旱扇的水系,时令河较多,堆积作用较小,发育面积较小,多见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 {7 }) W% Q8 a: [ V9 ~4 ~ . t, D" Z1 c W0 ]( r1 j5 [
3.特征 0 W6 o% s- n6 W' N
" x P6 D6 I8 }. P& u- ~5 J% p 冲积扇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
8 V! [( r6 X# C* |4 i3 U ①从土壤条件来说,扇缘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发育条件较好;
1 n9 J* K- M5 d8 Z; @ U ②流水沉积物具有典型的分选性的特征,即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从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逐渐变小,颗粒之间的孔隙逐渐变小,透水性变差,保(蓄)水性越好。 ) Q4 P7 x# O. P J# T% L1 B
③从水分条件来说,扇缘地下水埋藏浅,可能出露地表,水分条件较好; $ A( N7 C: Y8 d$ f
④干旱地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动,同时会有大量渗入地下,由于扇顶颗粒物较大,孔隙度高,地表水容易下渗,转化为地下水。扇顶的地下水埋藏较深,当地下水流到扇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埋藏较浅,容易自然出露。(地表水转成地下水,再出露成泉)
' s& y3 V# N9 N P" Y 由此可知,扇缘地区水土俱佳,往往成为早期农业生产的选址地。我国西北地区的聚落,就多分布于山麓冲积扇的扇缘。
+ h. R4 b1 X3 q1 [+ r 4.对人类活动影响 6 f1 y$ m& R, w+ t4 w
7 g3 N# n c% H2 d (1)冲积扇之上的山地,地形较陡,原生林木较多,不应开垦,可以种植生态或用材林。
$ g1 ]! t9 X- g3 J; ~9 Y- s (2)冲积扇顶部,土层瘠薄,十分干燥,含大量砾石粗砂,连乔木都难以生长,人们一般不会在此经营种植业,而是任由原生的耐旱灌木,野草生长。
" o0 ]# d$ }" ~# c7 X9 B6 h (3)冲积扇中上部,比较干燥,庄稼难以成活,但却是杏、枣苹果等果树茁壮生长的果园。 % @8 ?8 E$ n/ M4 G0 x
(4)冲积扇中下部,土质较细,适宜营造建筑,而且地势较低,人们还能免予攀登,是山麓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主要所在地。在有灌溉的情况下可以种植玉米莜麦等作物。 # v, A7 d& c" o7 v- G4 C1 `9 V: J
(5)冲积扇扇缘地区,土壤肥沃,地下水位高,适宜种植瓜果,甚至水稻都可以在这里生长。 ( S* ~0 B! [5 |, H) B$ [
5 .自然灾害
: ^ Y* G- _1 F8 F6 G% y% j
: b' l# O7 h( F (1)危害
$ A' Z4 Y Z* b# I" e 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冲积扇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的环境问题。 9 D3 S& _1 s! Q1 P# \7 K
②在坡度陡,岩石裸露的山区沟谷,因流量大,流速快,携带的物质颗粒大,易出现泥石流,形成泥石扇。 9 M7 g7 c. s/ Z! b
(2)措施 + W1 e! Y% R$ m6 I. p* [/ i
①限制开荒面积;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减少水资源损失等。 1 G; ?5 J7 ^ k+ X5 {
+ }8 v# }) l: E$ n5 ^! o 1.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有什么区别? + Z. Q% V* t3 A- ?4 y
冲积扇、洪积扇等都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但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存在着差异:
* o% \( ?0 U4 C, B0 v4 J7 a ①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坡度骤减,河流的流速减慢,因此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扇形地貌(常年流水,沉积物较为细小)。
4 X4 l& H# G' S0 R7 ]1 M q ②洪积扇:位于山前地区。洪水流出山谷,由于坡度骤减,河流的流速减慢,并且不再受两侧山谷的束缚,因此呈放射状展开,河流流速进一步降低,砾石和泥沙逐渐沉积,在山前形成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洪水,沉积物有较大的砾石)。 7 B- v# W) U7 n$ q, J0 U( Y! U
③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下游的流速较缓,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流两岸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 S s- e' ]7 u# f: V( Z 2.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的颗粒粗细及厚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成因?
( L1 a! Z8 O, g! {2 O7 s ' ?; F, g8 I# ^- } A
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由粗到细,厚度由大到小,地势由高到低。
# u8 h2 b# K6 ^: \9 @9 R( k! X 原因: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降低,河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颗粒粗、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下来。 & m( n4 M( X8 ^7 t
3.指出冲积扇地形剖面图与地下水位关系。 * I# w, }( P) j. _0 I
7 S9 }) F8 p1 U" w5 { 扇柄处,地下水位埋藏深 5 J3 @* C2 ^6 b1 V+ l
原因:来水时,扇柄处颗粒大,下渗快,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大 ;扇缘处颗粒小,下渗慢,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小。
2 e' Z W2 F- T$ W1 K% X 3.和农作物关系:扇柄长杂草,植被稀疏,不能种植农作物。原因? ) B6 o% Y' S* l# J1 @) f6 ~" Y
原因: # a1 R" \0 d& ?' r! z- ~
①土壤颗粒大,土壤贫瘠,土层薄; 4 B, c; B8 q8 k$ V4 `
②距地下水位远(埋藏深);
1 x; `0 [( e' T: p5 q6 C9 m ③地形坡度大
" y# L9 W4 r% C 扇缘处:①黏土土层厚,保水能力强 ②距地下水位近,利于种植农作物
1 y9 R, F% s3 P3 P% j 1、海上生命线:
8 f) T6 u' Q x* G1 @7 O 9 s4 K2 I3 q& K) O8 D2 ]
①“西方海上生命线”------好望角航线: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
+ ]) m a. L0 g- m' _$ M9 F ②日本“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
& k% \' m3 ^1 L9 y 2、盐度最高的是红海的原因:
% m. p1 ?+ ?9 {
9 O. y5 H* |9 ?/ A& f1 U% F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 l& _- |& k. v; U# G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 x: N( d; K( U* M- [4 O# R1 v7 H b ③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区交换少。
3 g9 T( n! h: O% s+ Q2 j: O V 3、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的原因: % p) Z3 o# e% E8 W
0 |' G% n l# M9 y4 ^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 u7 ] |; T3 a! c* g1 f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大量淡水注入。
) o# F: j8 p% s( j' p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 q2 J3 }9 E! s- T! r1 W
( r- @5 M- D- ]) v: d4 n* C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 Q2 ^4 ^4 }* M& I) h4 g8 R. s6 w
①赤道地区较低: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9 j! G3 h- {* @: G. R" [
②副热带海区最高: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8 C* k/ n$ C) d, ?6 x 5、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 ~, ]) T* X) G2 c7 G , O, ~0 F# n G0 O- b8 m+ T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 [9 P5 i& B7 o9 Q1 ~+ g8 B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 I; p4 V3 C+ G) a 6、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 O- \% B4 f$ \* U! n* F5 ]
% R1 C" m. o& T; m! }! _0 x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 E; c* {1 A5 D& R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 O+ T& J. g" n4 K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 i' m/ I" }3 i1 ?5 C% | l6 P
7、盐场区位选择:
( Q% ]$ ^# D% _$ D/ \6 p
t2 g* n |3 v( s 长芦盐场(天津)、布袋盐场(台湾西部)、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部)。
7 L) H w% A& H! l! Y5 _ ①沿海地形平坦,海滩广阔,便于海盐晒制; 8 u U$ T8 i( \- s8 C
②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7 I& v6 p N; s# @ 例:红海沿岸盐田的优越自然条件:
6 D4 t) M4 Z: R$ [5 E: V8 R9 V; [ ①沿海地形平坦,便于海盐晒制;
# ^' M3 z: Y8 ~% M0 Y) ~ ②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天气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适于晒盐的天气; ; m/ N/ n7 ^3 W# z% `
③临近红海,便于就近获取高盐度海水,原料丰富。 # M$ H* R& c5 y2 |
8、舟山渔场
$ `6 q, [- m$ _; P* K0 M* ?: g8 `( _$ F
$ m8 a: {+ u {6 | 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两个鱼汛的成因:
# H! W( y5 E' H) V9 [2 R ①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1 ~ |, R/ ?5 w' m* i r ②长江、钱塘江等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 m3 V" L# A& {
③大陆架宽而浅,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 l9 C, W# ~9 w0 q5 M) x! w ④纬度位置适中,为温带海域,且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 G# J' o0 z; K4 Y2 V5 l* }/ Q' }# s 9、世界四大渔场成因: 5 M( R) d, i9 `9 e4 k
2 N8 j7 `/ ?( c+ _! `+ N, j" Y
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0 p/ F4 |7 C7 I$ y
②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 2 Z9 N: Q0 g' k; P4 R
③北大西洋暖流与沿岸冷水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 ( ^- t1 P3 }3 Z4 o, z. H
④秘鲁渔场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 a) ^( M. i( x( f% m 10、海洋环境保护 ( o( E+ b% f6 o9 B
% L9 o7 v8 |) S$ m A、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6 p7 A7 t& n4 |- J9 N4 x* Q7 [& i ①海洋环境污染: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工业生产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Y0 c3 e3 O6 T# E9 X$ l( ?
另外,海岸活动(如港口工程建设)和海上航线或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等也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a* l# Q2 f: P/ w* K' q+ u
②海洋生态破坏:人类生产活动(如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和海洋污染,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如全球变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 N" I" E6 A7 ^' P% r, R% r' m B、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2 g( ]6 Q4 a, c2 i
①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治; 7 X& F8 x4 O6 P7 T7 ?/ n
②增强海洋环保意识; & h2 G7 J- T1 ?" ?
③加强海洋污染治理; , L& V) Y" r7 n+ s$ {5 {
④加强对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的科学论证;
9 Y" [, O1 f, ^3 n( t' r ⑤制订综合的、长远的海洋开发规划。 : q: ?8 a$ j, ?7 ~
11、为什么要禁止开采近海珊瑚礁并保护沿海红树林?
7 C: j' a9 ?' a9 X5 L3 x / i7 L4 {: f% i3 F3 l; n
①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 . F+ z/ K. f: W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1 l" H" S4 c/ t& m5 ]: p( ^0 Z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7 y; O1 a t% o. z# P: x. o" w$ J; |1 V- C+ }. K4 y+ I& j8 ]
责任编辑:
3 B- W9 }! ]2 [& B' ? O; }5 v& i: Y: M
0 [) O6 P1 i/ ?) K z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