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u+ }5 A* X# A% }: D3 ?;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这天,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和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行赴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海草床考察。此行受到了曹妃甸区政府和区自然资源局的热情接待和支持,为考察人员提供了现场便利,对此周晋峰表示由衷感谢。
& ]3 u1 _% Y1 V. _( g# h3 j8 V 海草床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与红树林、珊瑚礁同属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而位于渤海湾近海的曹妃甸龙岛及邻近海域,已被科学家探明,其为国内现存已知温带海域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核心区面积约有30平方公里。
% |! o5 s+ h. ]) v2 V 在现场考察中,周晋峰等人查看了海草床附近的生境、并对少量出现在水面的鳗草植株进行了现场采样。对海草床近些年来的历史状况,也作了部分现场访谈。去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按计划,我国将在下一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之前,提交后14个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申报,这14个名录里即包括曹妃甸湿地,但并未明确将龙岛西北侧的这一片海草床纳入在内。因此,周晋峰秘书长在考察中表示,这片海草床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为渤海湾畔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建议曹妃甸政府将海草床纳入第二批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申报。 4 a, j! R$ I$ P z
(摄/绿会研究室) 8 @, A2 \+ i) _5 j, U) U) ]- ]
在考察中,周晋峰同时强调,生态修复需要考虑宏观性原则,要将“长期监测”纳入到方案中,不仅要考虑空间上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包括时间上的宏观性、延续性,应该将修复工程的成效,延伸至未来5年、甚至是50年的大尺度上去监测。他举例称,目前许多国内的生态修复项目都是短时间考察(如30天勘察周期)、一年或者几个月要求完工,但其后续效果如何?修复是否考虑到了长远效用呢?除了要把成因和发展研究清楚之外,他认为所有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工程,都应该有5-50年的监测项目配套。 - M' }& a3 D7 p1 R
! L( f: K1 Q2 Q6 Y
* W* G1 C" ~$ L, W- t7 ~, L
/ F5 j# a* H8 O2 i( i8 e. _$ Q N% P& O3 f1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