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循环”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海洋大省应学些什么 - 海洋水文学

[复制链接]
+ m6 i- Y; H1 S2 Q0 e! u

原标题:“蓝色循环”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海洋大省应学些什么

, ?& V' v9 _/ Q; ?% {+ J% I2 A " m* W5 c% W& X; K$ `

文| 正余弦

9 Y1 e% N$ d8 I;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0月30日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一模式于2020年开始探索,最终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也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1 \! @2 z; P% B. v

: U7 p' }. L, S1 i5 y9 Q

这是废弃塑料瓶经过破碎减量后得到的塑料片。图源:新华社

7 g" [/ ?9 m3 k7 U4 ^6 X" \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既是造福后代的大事,也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之举。但较长的海岸线和严峻的污染形势也带来诸多挑战:一是垃圾分布范围广、种类多、收集难度高,单靠政府治理存在一定困难;二是个体回收者正在逐渐减少,收入微薄,缺乏保障;三是船东渔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缺乏回收动力。打通堵点、难点,充分调动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性,方可为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8 S3 y4 I8 K# Z) n* y

何为“蓝色循环”?其关键在于“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浙江当地根据海洋垃圾产生和分布的特点,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实体化收集网络,用大数据赋能形成了海洋垃圾的收集、运输、再生、国际高值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大幅减少财政投入,同时又带动了近岸渔民,地方企业参与其中,各环节分享环保产业的受益,高效且可持续。截至目前,浙江通过“蓝色循环”模式闭环累计收集塑料废弃物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

2 e$ ~+ |% D, X/ y

6 @9 v2 w) x& l# L- V- B

这是扫描废弃海洋塑料制成品上“可视化海塑码”后显示的减排信息。图源:新华社

; q% w3 D! J- d, q6 O0 p- @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获此殊荣。2018年和2019年,浙江省“千万工程”和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就曾两度获奖,而此次“蓝色循环”再获“商界卓识奖”,从中不难总结出规律——生态环保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更不是单靠注入资金便可坐享其成,而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激励机制。笔者几年前曾在当地学习调研,观椒江入海口浑浊泛灰,沿海村落破旧。而今记者镜头中海水由灰转蓝,岸边一个个“小蓝之家”、一座座“海洋云仓”建起,变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

' Q5 h/ C# R2 ^& T! b

从镇村合力谋发展,到动动手指收能量,再到多方参与防治污染,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当前,同样作为海洋大省的广东,正在大力推进近岸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建立海上环卫机制,落实海漂垃圾清理责任,开展海洋垃圾常态化巡查等手段治理塑料垃圾。不妨也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以更广泛更立体的“蓝色循环”共建我们的蔚蓝家园。

1 L. P% a j J3 h$ F# E' z

【作者】 张宇驰

' m' n8 F+ J2 E# C

南方评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H* ]. Y8 _, T, B4 l4 V / c8 w7 l# X- A4 E5 r

责任编辑:

& t5 u, e7 K5 o6 |( a; b& V, g: L3 f1 K1 w1 r0 W & q. H2 @; x4 K. _) t0 e# l$ A+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