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公元1405年至1433年期间,郑和曾经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遍访南亚、西南亚和东非各国。郑和所到的西洋,就是今天的印度洋。3 z P2 L4 ], \6 f4 V4 f
希腊人最早称印度洋为厄立特里亚海,意为“红色的海洋”。一说原指红海,后随航海和地理知识领域的扩大,其应用范围逐渐向东扩展到整个印度洋。另有一种说法,据说古波斯曾有一个统治过沿海广大地区的君主,名叫厄立特里亚,该洋因此而得名。0 V9 p5 R& }* _6 V0 W1 M5 ]
印度洋的得名要比厄立特里亚海晚得多。据有人考证,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可能是公元1世纪后期的罗马地理学家彭波尼乌斯.梅拉。10世纪时,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使用过这个名字。1515年,中欧地图学家舍纳编绘的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Oceanus Orientalis Indicus,即“东方之印度洋”,这里的“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到了1570年,在奥尔太利乌斯的世界地图集中,正式称之为Mare di India,即“印度洋”,从此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了。
) F) b: }/ u4 ^6 i; p# f 为什么把亚洲一个国家的国名用来作为一个大洋的名称呢?因为在古代,欧洲人对东方所知甚少,只知道东方有个神秘的宝国印度,那里十分富庶。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为了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这个大洋,因此他们就把这个通往印度的广阔大洋称之为印度洋了。我国史籍上也说:印度洋,北至亚细亚,东至澳大利亚,由适中之印度一土而南望,故西人以此称之。7 d* \8 e- V4 v* i$ l
人类很早对印度洋就有所认识了。公元前600年,埃及国王尼科派了腓尼基海员,经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到印度洋考察。虽然印度洋的早期贸易和考察是史无前例的,但直到最近,印度洋仍是三大洋中考察得最少的一个大洋,人们对它的了解明显不如对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个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公里的大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动,气候比大西洋暖和。它的岛屿不多,边缘海很少,整个大洋的洋面大都在东半球,这是它与其他三大洋不同的地方。
7 f* G- i7 ~/ b$ {; @1 c$ [& i+ t 现在我们知道,印度洋是地球上的第三大洋,但在地质年代上,它还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大洋。为什么呢?原来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印度洋是在距今6500万年至2.25亿年的中生代时产生的。不过,我们最好还是来到印度半岛,先从“次大陆”说起吧。* V3 ?5 I2 W7 ]8 P: k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浩大高绝,使得其南面的印度半岛在自然地理方面,似乎另成一番天地,人们常称之为“次大陆”。可是在最早使用“次大陆”这一叫法的地理学家中,却很少有人想到过这块欧亚大陆上的“次大陆”竟是一位远道而来“不速之客”。
6 G3 f, D; H$ x 德干高原在印度半岛的中南部,大致位于北纬10°~20°之间,可是在189世纪后半叶,地质学家却在这个热带高原找到确凿无误的古代冰川遗迹,这真令人大惑不解。当本世纪初,魏格纳大胆提出印度次大陆是从南半球“漂”过来的设想时,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观点嗤之以鼻,其原因仅仅是他们不敢也不愿意相信魏格纳的科学假设。然而,冰川遗迹出现在低纬地区这一事实,却以巨大的魅力呼唤和鞭策后来的科学家们去进行无畏的、艰难的探索。! a- B6 j: n6 H2 [1 ~! S( @( g
功夫不负有心人。20世纪50年代,当英国的布莱克特等人,在德干高原玄武岩的微弱古地磁痕迹中,去寻找古代地球磁场的蛛丝马迹时,他们在数以百计的岩石标本中进行了反反复复测算和校正工作。一丝科学发现的曙光,终于抛撒在这群勤奋的科学工作者脸上。科学家们恢复了德干高原的古地磁坐标后确信,在大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印度次大陆位于南纬40°附近,而恰恰在2亿多年前的漫长寒冷岁月中,南北半球的大陆冰川曾覆盖了南北纬40°以上的中高纬地区。德干高原南部的古冰川之谜得到了圆满的解释,人们对次大陆的来历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印度洋的身世也就“呼之欲出”了。
2 H5 w& H' E5 T9 V( ^$ G 原来,在2亿多年前,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南极洲和非洲的南半部是连在一起的一块古老大陆。印度洋洋盆是随大陆漂移而不断发展形成的。估计在1.8~2亿年前,地球内部的伟大力量,无情地撕裂了这块古陆,这使它的“碎片”各奔东西,原始的印度洋诞生了!1 A5 h. E$ p9 _2 Z# y2 m2 ]
距今1亿年前,印度次大陆与非洲分离开来,开始了它北上的旅程,以每年7.5厘米的平均速度向东北方向漂移。在大约5000多万年前时,它跨过赤道,成了北半球的成员,最后约在4500万年前,次大陆迢迢北上5000多公里,与亚洲大陆相碰撞。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从南极分裂出来,并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此时,印度洋才有了今日的面貌。
$ G6 h& |- d7 w" u3 r3 a! m, F 印度洋的洋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如果把印度洋的海水抽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人”字形的海底山脉十分醒目地躺在洋底。它由中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东南印度洋海岭组成,三条海岭以罗德里格斯岛为连接点。这宠大的印度洋洋中脊,连接着南极、非洲和印度板块,是长达64000公里环球洋中脊的一部分。这洋中脊崎岖险峻,结构复杂,切割强烈,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海峰、盆地和洼地。而且这洋中脊正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从其中心向两侧分开,因此印度洋内的火山活动,大多发生在洋中脊一带和东部的爪哇海沟。7 _8 d# s# r" Z/ t" f* ^
印度洋东部是平坦而宽阔的海盆,水深5000~6000米。奇怪的是在海盆中间分布着一条与东经90°相吻合的东经九十度海岭,它长5000公里,宽仅185公里,离海面深度1800~3000米,是迄今世界洋底所见的直线性最长的海岭。有人认为这是现在稳定的变形断层,由印度次大陆北移而形成。海盆东部以深海沟特别发育而著称,有爪哇海沟、迪阿曼蒂海沟、鄂毕海沟,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其中著名的爪哇海沟最大水深7729米,是印度洋的最低点。
0 X6 L: x1 t9 [ 印度洋西部的地形就更为复杂了,海底分布着一系列断裂带、海脊、岛群和沉没海台,把海底分成了许多小海盆和平坦的深海平原。印度洋与其他大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在其北部的印度两侧海底上,发育了世界著名的大型冲积锥,又叫深海扇,其中的孟加拉深海扇从恒河三角洲向南延伸了2000多公里,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总体积500万立方公里,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冲积锥,令人啧啧称奇。, j+ d2 q4 z f' R% f; o# |
印度洋这个“红色的海洋”,还有更多的海底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