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 b; ^: X # 海岱生态文化传播 #
& [9 M* E- i/ g0 a ]7 ? 秉持“蓝色信念”,加快大连海洋生态文化建设 ; T$ k& r& H( I1 Y9 [' |) j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 D; i7 l3 Z* N' R, _; l4 L" P
生态文明建设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国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主要目标中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4 B# j/ Z8 H$ h- J n1 _' ~ 对于大连这个海洋城市而言,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积极参与建设海洋强国是必然目标。大连市政府2020年4月明确提出加快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规划。 4 X: s# w" N1 ~- x" B7 r
下面就加快大连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 {5 a$ Q( l9 G' Q# B' J0 } 一、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升级大连文化软实力。
& L4 t2 B B* B, ]5 Q( @ 大连海域辽阔,区域海洋特色明显,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大连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附近海滨( 岛 )所具有的天然、优美、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 是海洋生态旅游业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1 T' E& U; X+ I( w& v9 |9 A1 ^ 全面普及大连海洋生态旅游行业发展。 + D/ ]+ _# ^/ Z- P/ A
(一)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深挖大连海洋生态旅游潜力。
& p L+ R( c( c# h9 i 海洋生态旅游是海洋资源环境循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伴随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并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
: h8 V! }, ]+ Y. P; i5 x) l (二)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海洋生态旅游。
) N3 X2 D" c* N3 u i+ l1 { 处于原始状态或良性循环状态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愿望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 9 M- t% y6 B% Z/ V
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 ~, ], i4 B( Z1 I+ o (三)维护大连海洋生态平衡的建议。 ' L; @' R+ o, |+ [% H
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只会造成海洋生态旅游的难以为继,进而丧失海洋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并最终导致海洋生态旅游产业的衰落。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是实现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 ?/ j/ _+ ^7 L9 ^
1、拓展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推动海洋生态旅游提速转型。深挖大连海洋公园、地质公园、5A级旅游景区、优美乡村潜力,推出市场青睐的水上飞机、桨板滑水等亲水体验项目,海钓锦标赛、海鲜节等赛事活动成功举办,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开展大连旅游联合营销,继续深入推广“海上看大连”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大连海岛旅游影响力。
( [8 W3 D' I0 ]1 [0 ? [( c 2、认真面对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实现海洋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改变目前海洋旅游开发经济利益大于环境利益的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以保护为前提,以适度发展为原则,在保护中科学发展。
9 Q& J6 S( [& A 3、特别要尊重海洋生态系统规律,对生态脆弱、环境敏感区和珍贵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分析相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合理设计生态旅游产品,限制游客规模和流量,杜绝因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的经营行为的发生。 5 S+ H0 c6 Y) f3 l K
4、按照政府及有关区域海洋规划,应尽快将大连海洋生态旅游规划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大连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 y* ^4 i5 ~+ j/ C+ J# _& H3 ~% `
5、加大海洋生态旅游科技投入,对景区景点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能源节约技术、信息化灾害防治、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等技术, 要加大攻关和推广力度,依靠高新技术实现海洋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S1 v: [" ]7 ~* c3 Z 二、以深挖大连海洋故事为着力点,建设辽宁大连海洋博物馆,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 W/ E' A9 R w3 M5 l( x8 q" v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大连市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务实选择,也是大连市发挥海洋综合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Z! ?1 S! u8 r8 o6 t (一)搭建大连与世界的沟通桥梁。 + {! W% u) P8 {7 q; o- X
大连海洋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提高大连市城市吸引力、宣扬海洋文化,提升海洋大连生态旅游品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连建设海洋博物馆,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会成为对大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文明、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课堂。
J( i) [ G$ H; i! C2 z (二)大连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 2 ^) y u6 z; @
博物馆不仅是传承国家、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浓缩地。
$ x5 L7 F! k0 P; [, d; V4 e$ ~3 |6 V 建设大连海洋博物馆的有利条件: # r/ M6 R( |4 t$ ^3 B
首先,大连濒临黄海与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生物的品种和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 e( s& U3 F/ G& M/ y; P1 k( L
其次,大连的海岸线较长,沿海多为优质沙滩。另外,大连涉海教育资源充沛,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政治学院等四所相关海洋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拥有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造船系;大连海事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海上专业可以追溯到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这些都是建设大连海洋博物馆非常有利的学术力量。 . i: Q9 N- \$ |
同时大连有军港、海岛、造船业、以及中国的两艘航母都在大连建造,这都为大连海洋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基础。
# S: j% z1 _* T% ? y" \ L (三)对建设大连海洋博物馆的建议。
/ ]: n: h- U$ |' a/ [, H, p1 K 大连海洋博物馆建设,将对大连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7 u u- C7 d# @* X& N) R' Z# O Q# R 1、大连海洋博物馆的建设要全面记录黄渤海海洋历史,认识海洋资源,承载海洋文明,展示海洋民俗文化。 4 w9 \' s) N, g/ Z! K
2、大连海洋博物馆成为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科技交流平台和地域标志性文化设施。
6 T& |3 }, C+ [* f* Q: _/ E7 l 三、强化大连海洋科普教育创新与发展,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v/ n3 p* Q5 t" e' x! b1 x3 m
(一)“海洋国土意识”教育是终生教育。 , u; X& K! @& Q
海洋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和陆地不可分割,甚至更为重要。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大连加强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海洋科普教育、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势在必行。
9 T J2 t1 [- | (二)、强化全民海洋意识,从普及海洋科普开始。 ( A+ R( H% ?' s, ~
大连海洋自然资源丰富,从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科普、海洋生态旅游、海洋体育、大连蓝色碳汇研究等不同领域,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 s0 P: c- C8 x8 U S 2020年4月,大连市政府提出,第一阶段到2025年,将大连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搭建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 D- P( ^- z7 N0 d4 M- Y& R t (三)打造海洋科普的发展平台。 4 F1 W7 {* o2 N6 W# Y
1、整合大连中小学及高校、社会团体、新媒体的资源和渠道,打造一个共享共建联动的平台,提升海洋科学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发展水平。
6 o8 B+ a1 c' m1 K& `! b( | 2、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扶持提供海洋文化公共服务的协会、企业,运营涉海新媒体以及海洋意识普及教育,为公众普及海洋知识,引领大连中小学海洋科普教育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 ?- I8 h% q$ m; v) w
3、定期召开大连海洋科普论坛,吸引更多提升公众海洋科学素养,增强国民海洋意识,促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 r8 t; k" k6 ^: y" F
4、整合大连自然博物馆、老虎滩极地馆、圣亚、金石滩生命奥秘馆等现有海洋科普教育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大连本市及外地游客的海洋科普活动。
2 h4 c) Q3 K' j* R2 T3 Q 5、在业内不断创新海洋科普宣传理念,深入探究海洋科普的新方式,开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科普活动。 % x! ~$ R% B. n) f
四、落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入点是东亚江豚保护。
5 ]* e5 G. u4 m. E) p3 Z 为改变“东亚江豚”的生存困境,我们针对大连沿海各地经济开发、基建速度越来越快、滨海潮间带出现严重生态危机、海洋江豚生活环境受到人类生产生活干扰愈加严重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调研。
8 D6 g3 x% l# A! L! @& U; y7 v0 a 目前国内海水江豚保护的现状如下: , ^5 h. _) Q- B( P6 M# `
首先,学界对此物种的重视程度不够。系统的“海洋江豚生态调研”科学考察在2018年5月21日由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山东沿海启动,全国海岸线上的海洋江豚数量及生活习性无从得知。至今没有可供参考的有关全国海岸线上海洋江豚生存现状的科研报告。科研严重滞后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t, |$ L# D6 h5 f! Y 大连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以及科研力量,也没有进行深入的东亚江豚研究。 & b% f: s* W! u4 t' I, f% I: j9 M9 I
其次,公众对该物种的认知程度极低。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此物种的存在,更谈不上参与实际保护。渔民误捕情况频发。据保守估计,每年中国海岸线上有超过3000多头海洋江豚默默无闻的死亡。大连市民十之七八不清楚海洋江豚的生存状态。 * B- I0 G+ Z$ G! R! a5 l0 {& r
再次,由于其与海洋生态保护部门的职责分工不同,导致该物种的保护经常处于真空状态。作为水生野生动物,其主管部门是农业农村部。通常是发现死亡海洋江豚之后,渔政部门才会去事发现场进行后续相关处理。所以,东亚江豚的命运,在大连市被媒体报道的可能性,也多是其死亡之后被掩埋的现场。 7 G/ F0 U2 e' u! b8 K
最后,是与濒危物种海洋江豚保护可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极其有限,不构成《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有关情节的,基本上无法约束。 , n) Y% K7 Z0 z0 s4 m
国家二级濒危物种海洋江豚的保护,历来没有被各个层面提到一个高度上来。长此以往,只能等到其超级濒危,才会有可能被关注。 6 G* a9 m5 [3 Q: V0 _; [8 \
为了加快推进制定《大连海岸带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东亚江豚保护办法》,形成各部门协调联动,特提出如下建议:
8 o- p% R. F2 W2 ]- ^ (一)建议尽快将大连学界及研究机构对“东亚江豚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科考落实到有关部门议事日程。
8 |# g* C1 S! h3 S2 w (二)建议将“东亚江豚保护”与其洄游线路的入海河道污染及围填海生态破坏联系起来。 ( l# g3 @1 K& i4 g _& W, R
(三)建议将“东亚江豚”宣传保护由大连教育局牵头纳入到大连市各区中小学科普读物中。
3 r7 P& P/ U2 Q! a (四)建议将“东亚江豚”保护与大连沿海各地海湾生态保护等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综合战略接轨。 2 y$ t4 r& v2 M& N
(五)建议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大连沿海渔政部门加强对渔民误捕海洋江豚的监督管理,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 X- M8 h; p Y1 d3 u- v 以上五个方面建议的有效载体是建立大连市级东亚江豚保护区。根据我们多方调研走访,大连市沿海区域,比较适合运作江豚保护区的区域是长海县附近海域,另外一个区域在旅顺老铁山附近海域。这两片海域的东亚江豚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常年可见。 9 _* _/ h! u7 E% O# L6 w
目前,国内没有一个为海洋江豚保护而建立的保护区。 6 k* d7 X, e0 w& k
东亚江豚,又称“渤海河神”。大连市就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东亚江豚保护的各种举措将会走在全国的前列,对于提升大连海洋强市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f ]) E+ r9 j5 x( r6 N2 o8 C 五、加速出台《大连湿地保护条例》的立法,为海洋生态旅游保留更多本真自然资源。 2 [3 u' N/ Z( s' P7 X/ v1 A) {
大连在全国生态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类型丰富的湿地养育了众多的湿地植物,更养育了令生态界刮目相看的野生动物。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对大连来说,是自然资源的价值体现。
3 J( Y: F+ T/ f4 z: O8 P: a 目前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4 Q% X" g: C0 Y& Z' }
(一)大连湿地保护立法滞后于国内其他城市。 $ a/ S, V% P L& b. D3 h: O
大连是国内湿地类型最全的地区之一,不仅有绵长的浅海湿地,还有众多的河流入海口湿地和沼泽湿地,尤其是黄海湿地群,是整个环黄海湿地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系着大连地区的生态安全。
6 M# i) E6 }0 R- `$ Z 然而,大连市一直没有出台具体的湿地保护条例,政府立法滞后于国内其他地市。
) N$ Q9 m- O6 w( P3 D+ {0 z 大连滨海湿地破坏更为严重等等案例不胜枚举。
, u+ R3 ^1 r/ x9 `0 k3 p' G$ h, \ (二)要不断改变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观念。
: u! Z0 w) V! N4 r" s 2018年,大连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起草《大连市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当时处论证调研阶段。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8月17日发布《大连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 % {# w6 r9 k- M1 X; N
政府和广大市民已经为生态保护作出了许多努力,但还远远不够,大连原生态湿地的损毁速度决定了当下必须重视湿地保护。以泉水湿地为例,已经丧失自然生态功能。必须改变“湿地等于荒地”的观念,必须改变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观念。 7 J: u- O$ k5 Q# l5 A3 F* a5 b; G
(三)对大连湿地立法的几点建议。
9 e8 M/ p. W3 D 大连市湿地资源丰富,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部署下,理应首当其冲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为了加快推进出台《大连湿地保护条例》,形成各部门协调联动,特提出如下建议: 8 l" m# _! N6 ]9 \1 F2 s0 z4 a& t
1、尽快将大连相关主管部门召集到一起开协调会。落实从2018年开始论证的有关内容,明确目标和责任,尽早出台发布《大连湿地保护条例》。 : Q" A# k) ^( h9 N- K
2、 建议由大连市教育局牵头,落实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相关科普知识的普及。 4 Q s) n6 W, Y1 R
3、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购买大连市民间组织服务,加强对各个区域湿地保护领域的监督和公众倡导,形成社会联动的局面。 # Y( I$ o6 T6 z
大连市2020年政府发布《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其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版块,与滨海湿地保护息息相关。大连陆地自然海岸带的保有率不低于35%的目标,决定了保护滨海湿地任重道远。
# C9 _3 [- x, M 综上所述:大连市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着力的项目很多。在推动大连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到生态保护并行是我们着重关注的议题。海洋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将推动大连海洋博物馆建设、海洋科普创新,大连湿地保护立法、东亚江豚保护区的建设,都紧紧围绕发展与保护的主题展开。 $ l( M0 Y' l8 [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是大连海洋产业发展的未来。 2 z$ U! u# `- M- j3 T
任增颖 + C4 l F3 v: M8 p- d' _' f6 L
2020年12月7日
% Z* K+ W& d/ _& N- P( Z' \7 w# I( {
& E* k L7 ?' c# W% z+ F, a, i& l$ U2 \7 A. u4 x& v/ s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