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Y, H$ d" m, l* `" @* t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省煤田地质局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地理信息、检验检测等技术优势,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河、湖、海、泉、地下”五大水源,纵深推进地上地下、从泉到海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以高水准地质服务赋能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4 e! X2 N( q) E6 F& K, K3 r 聚力“护河”,省煤田地质局出台42条举措,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向全省16市提供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和减污降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支撑。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张玉洪介绍,前三季度,省煤田地质局围绕黄河流域山东段历史遗留矿山,完成565处矿山调查及淄博、潍坊、临沂、日照等地270个图斑调查,查明了矿区生态问题现状,为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打下了良好基础。深入黄河三角洲核心地带,对6市19县开展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探索建立起了黄河三角洲碳汇调查和评估新方法。完成省内第二大河徒骇河航道(荣乌高速至滨州东风港段)水下地形图绘制任务,利用多波束技术测量航道水下高程点,把水下不可见的地形绘制成精准的可视地图,为河道通航设计和后续施工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 M; `3 j9 e# n# e# i 聚力“护湖”,省煤田地质局承担了南四湖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也是全省首个湖泊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测量船、水文监测等“湖—地—空”调查技术体系,对南四湖全域水文环境、生态环境、水土质量、水体分布等进行全方位专业化地质“生态体检”,为湖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在南四湖区域实施了生态保护和修复、菹草综合治理试点、管护点建设、勘界定标、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种群及生长环境保护和恢复等多项重大项目。
0 ?2 v- O' V( C) w 聚力“护海”,省煤田地质局依托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确立了以海洋地质为核心、生态地质和地质勘查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差异化发展布局,高质量完成了沙滩冲淤演化研究、海洋牧场调查、海岛综合调查、海洋碳汇调查等海洋项目20余项,为海岸带地质演化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对15个国家级、省级海洋牧场开展了地质调查,圈定了100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适宜性评价区域,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制定《投礁型海洋牧场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日照海底地层中发现了可作为海岸带修复保护人工抛沙的砂源,据此创新提出了海岸带修复保护模式,海滩稳定性调查监测评价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 [7 r7 O( o' ? {; _2 h
省煤田地质局还高度重视泉水、地下水“防、保、治、用”等方面的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其中,济南中心城区地铁建设与泉水敏感地带广域电磁法探测、济南市重点渗漏带补给入渗功能研究与评估等泉水项目,为针对性地开展泉水保护、精准补源等工作提供了解决方案。 ' }3 c4 ]# V( O% @! i c1 X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报道) 9 S, K( h9 W; M* X/ B+ s$ M
% ^: u8 |5 n* _, K4 m3 p0 l M
9 J1 v) Q9 @2 U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