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8 ?6 ~! m6 B0 R+ l7 V( R- d 刘东艳研究员海洋藻类
7 F2 r$ O( R* I( ? k 生态学研究团队介绍
8 [/ b2 x- U0 L8 {3 J4 p! v+ V 刘东艳研究员研究团队聚焦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陆架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过程、驱动机制与生态效应的研究。团队本着“协同合作、交叉集成、追求卓越”的精神,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从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在全球环境变化和海洋动力学背景下,集成“遥感数据—现场水体观测—沉积物多参数反演”的多元时空数据,结合室内培养分子生物学机制,开展以下系列研究: 1 M+ t% F5 o; ^- c( y
1、黄海特大绿潮成灾物种爆发性增殖的光合作用机制; 4 r4 b4 _$ A" P3 F U/ R4 F
2、多参数定量反演我国陆架海沉积环境变化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特征; & Q* v( t' q& j; W4 l v$ N6 C
3、中尺度物理过程锋面对陆架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区划; 3 q) P6 {- e& X. Y {: {- S1 M
4、我国陆架海硅藻稳态转化的环境驱动机制。 ; n! ^+ ^7 f0 O! m) p$ L) H
在学生培养上,综合学生攻读学位的动机、学术能力与个人兴趣来定制培养计划,注重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和答辩等具体培养过程,给学生自我发挥空间,培养思辨逻辑和开放性思维,着力打造一支多学科融合、野外和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海洋藻类生态学研究人才队伍。此外,团队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Woods Hole 海洋研究所、澳大利亚CSIRO大气海洋中心、法国CNRS 海岸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关系。
/ w* B/ E6 S) ]0 E 团队现有高级职称2人,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6人。
, v3 J4 f/ `4 U6 q5 ?7 k3 Q 图1 课题组科研日常 ! q( [) z% }$ d2 d7 o }. O
科学研究条件
- X6 l& w" S' s9 b+ i( W- J 刘东艳研究员海洋藻类生态学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开展野外调查、实验室培养以及室内测试分析所需要的实验室平台和仪器设备,包括藻类培养设备、冷冻干燥机、沉积物捕获器、连续流动营养盐分析仪、FlowCAM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沉积物粒度分析仪、碳氮元素分析仪等设备。 - R# e. k/ y9 R, [
图2 课题组主要的仪器设备
; Q1 k" _: _- A0 } v0 Z S 导师介绍 / m$ `9 A* J5 P Y
刘东艳 " U Z. }# w2 J' d/ P( ~- L* r
研究员,博导
' W8 C) r! U$ } S9 U4 D Email: dyliu@sklec.ecnu.edu.cn 5 i) B; L4 Q$ }2 X; G& d/ I- X
Homepage: http://www.sklec.ecnu.edu.cn/Staff/LiuDongYan E8 L$ M9 R: T& Y
刘东艳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08-2016年,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工作,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6-今,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入选“优秀青年紫江学者”。
/ E7 j, b! S& w7 a 主要从事海洋藻类生态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黄海特大绿潮的爆发成因与形成机制、我国陆架海浮游植物群落演变特征、驱动机制与生态效应等方面。在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和Communications Biology,以及国际重要学术期刊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等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论文引用5000余次。
( @! E4 ]. f) H( R, Z4 n. g 王玉珏 s( Y! k$ ^7 C9 [ E. p- X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R1 C4 g7 P$ R) A Email: yjwang@sklec.ecnu.edu.cn 5 ?+ k- W$ z$ D
Homepage: http://www.sklec.ecnu.edu.cn/Staff/WangYujue
9 O/ R1 Z6 z" y$ z& {6 R; t 王玉珏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近岸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海洋藻类生态学团队的骨干教师,多年从事海岸带营养环境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研究。
( V4 ^/ i M, T( I* e* R5 a4 f 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我国近海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与富营养化过程;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影响及浮游植物的响应过程和机制;营养盐和有机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及氨基酸稳定同位素示踪。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科技专项多项科技部和科学院重大项目。 ; B! ], y6 D2 P
在站博后介绍 5 {* A+ g' _( T
周鹏
/ [# q5 y' M$ B* }' L' e/ 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海洋生态学博士,2018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艳研究员研究团队。 n' g' i1 m0 M1 l- W- \
主要研究长江口邻近海域和东海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对黑潮入侵变异的响应特征。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 o. I" E/ W) \& Q: ^! q4 ^
Email:
, I, g4 k% Y. ?( W pzhou@sklec.ecnu.edu.cn
5 c/ z/ o, K1 w2 ]% W Homepage: http://www.sklec.ecnu.edu.cn/Staff/ZhouPeng , }7 e# H9 b* R" t' U' @
贾永颢 4 }1 ]# ]8 N. [9 V' D. U# p
本科、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艳研究员研究团队。博士后期间以东海闽浙泥质区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结合海洋藻类学方法,多参数结合、系统的分析了东海百年时间尺度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论文2篇。
. B" P3 x. D# `$ m P/ D Email: 7 ?2 o; B; }. Z3 V6 _! P
yhjia@sklec.ecnu.edu.cn
. G# G, l1 s, \; D0 Y" K Homepage: 6 l$ z \& Q- j& u# ]
http://www.sklec.ecnu.edu.cn/Staff/JiaYonghao ! s5 @+ y( E* v- V+ S" E
在读学生风采 + G' j' h# P$ ^+ Q
李磊
, l3 G) R4 K8 m" _ 2017级博士生,硕士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在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环境科学学报和环境科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藻类生态学,工作主要围绕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百年演变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论文1篇。性格内敛稳健,爱好钓鱼、爬山。 & L% a6 V( S' I' n+ z. V O% q
周豪 3 ?! Q4 k7 Y4 r! l9 B& l* T7 h- h
2017级直博生,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不同氮源对硅藻细胞壁合成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硅藻为中肋骨条藻与具槽帕拉藻。爱好是看电影和吃好吃的。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z9 d- n- [; a% |; V
吕婷
1 F" S- d/ W/ O0 }* } 2018级直博生,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锋面对浮游植物类群的影响特征。办公室掰手腕自称第一名,宅星人。 / O1 M4 W" u' e5 A
庄旻敏
8 N O9 U# u3 ]' k% K# E 2019级海洋生物学博士,硕士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近岸海域铜藻金潮生物学溯源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等。博士期间已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期刊发表论文2篇。科研女汉子一枚,带领师弟两人走遍中国沿海城市。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 L6 p+ E+ h4 @4 z
周崇然
' [$ f* Q2 B, w: T, C 2019级直博生,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主要研究工作为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部和西南部的沉积物柱状样生物标志物、沉积硅藻等多参数分析,综合反演百年尺度上西澳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各种球类运动的资深观众兼点评师,能吃能喝但不怎么吃早饭。 3 j, v C1 S( W
段元强 7 P% q" G- c( b3 H: x" e
2020年博士生,硕士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曾于海军服役。研究方向海岸带人类活动与环境遥感。曾在Aquaculture, Int Appl Earth Obs及OCMA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高山景行,心向往之。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e$ ^4 L+ D" A) c$ ^' L 何梦樊
$ U1 B) o' S1 K" V( y' Q- ~" A 2021级硕博连读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硅藻关键种群结构变动对硅循环的影响。间接性运动达人,奶茶专业品鉴师,可爱与高冷并存的大朋友。 - P. N. |* c/ s0 v9 ?0 y# V+ _; _3 q* l
孙赛赛
! k4 {9 o8 S, y 2018级硕士生,本科毕业于江苏海洋大学。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潮间带底栖硅藻群落及其食源贡献,在海洋环境科学期刊发表论文一篇。人称“滩上小白龙”,实则擅长葛优躺。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1 D8 G) s# C% ^7 s. E 徐家婧 ( k0 m+ L3 A" [
2018级硕士生,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内容为长江口锋面对水体与表层沉积物藻类空间分布的影响。在海洋通报期刊发表论文一篇。爱猫星人里肌肉最多的,健身圈里脑袋最好使的,研究所里华师大动物保护协会靠谱成员。 1 y( j& Y& {: p; W0 y. [; C
王猛
% r) q# G( ` O4 K/ P! E 2020级硕士生,本科毕业于江苏海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湾生态环境变化;坚持实事求是、谨慎客观的科学态度,积极开朗不畏难。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5 k: }" J4 F2 p* h8 n ? 周昕雨 0 q: p& P2 H5 O( F' Z8 m
2020级硕士,本科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内容为渤海中部浮游植物类群及粒级的色素分析研究。玺子哥态度粉。 / z q2 c/ B+ p h" H# g
欢迎对海洋生态学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团队,我们在这里等你!!! ( u0 G, `1 I! ~
图文|刘东艳 王玉珏 周鹏
9 K9 } m: c1 ]1 D 编辑|李灿 : l7 J; p" D) z4 g- b3 ^$ G
审核|侯立军
9 F K/ o) j' [# m; Z2 O) D* K% }* y8 [2 }$ b J! n- A, A. v
# K; |, Q) ?5 C# c% Z7 p0 s; O1 \4 B
' x5 `; ?+ B% m- ^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