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Q' Z' J! K; j: D+ b4 X! v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k" H7 a5 I" N& C3 k; L: }, N 1 y0 \2 F$ e9 w4 w4 v7 D
6 ?! b$ A% l) Z5 y) z# ]' n
中新社记者: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请问近年来山东在推动海洋科技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如何推进? . S |+ i) E0 E! u* q
2 y* L9 ~/ j0 E# F1 x' W
王仁堂答: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和产业资源优势,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建立开放、协同、高效的现代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海洋科技资源不断聚集,创新力不断提升。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全国1/3的海洋领域院士集聚在山东,拥有55所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36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46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涉及海洋产业领域的近30个,海洋科技实力走在全国前列。比较典型的成果有:
1 V% t# I! [$ p* u: K% U4 ] 一是栽起了科技“梧桐树”。主要打造了一批创新平台:国之重器—超级计算机升级项目落户山东,部署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智能超算与大数据中心,打破了国外发达国家对海洋大数据的技术垄断。启动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协同创新”“冷冻电镜生物影像平台”等10个重大科研平台,集合全国7个单位24艘科考船及564台套船载设备,建成深远海科考共享平台,国内首个以海洋为特色的冷冻电镜中心启动试运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 _0 F. |" o5 f' N 二是引来一群“金凤凰”。近年来,我省先后新增涉海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为集聚海洋人才提供了平台支撑。实施完成“海洋强省”领域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项目22项,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440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6.3万人次。中船重工725 所海洋新材料研究院、中船重工702 所青岛深海装备试验基地、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科技园等科研机构落户我省。实施了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外专双百计划”等重大引才引智工程,面向全球开展了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搭建了高水平有特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青岛市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
0 @4 h* |1 z( H' F, L; I 三是结出了一批“新果实”。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支持面向海洋领域的基础研究,吸引省内外涉海机构参与科研活动。2019年“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获立项10项,约占全国全部立项项目的42%。主导及参与完成3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占全国54%,托起了我国海洋科技的“半壁江山”,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团队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D f D4 g' S) m9 U* l 四是孵化了一批“新种子”。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推进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黄海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等高校院所,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农业、海洋信息等领域建设了8个分中心。打造了全国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机构—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进一步畅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价值链。主办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签署21项合作协议,达成26项合作意向。 * H: ?" C+ x! q0 k D# ^
下一步,我省将以科技创新行动为引领,加快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一是继续打造海洋科研创新平台。整合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和科考平台等创新资源,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等国字号海洋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快科企大对接。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的山东省海洋科企对接平台,推进省海洋科技与产业融合对接,服务科研院所和涉海企业合作需求。对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激励政策,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三是继续实施“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重大海洋科技工程,努力在涉海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强海洋领域“急用先行”标准的制修订,完成海洋强省标准体系研究。
7 t. W4 ~ I5 D: @6 L- j # l% {; P( I) r; M$ [0 U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目前山东实现智慧海洋战略的瓶颈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 # i2 X7 V: R% Y; }) y- y
, r) @+ `7 u( v3 e7 A& ?
吴锜答:发展智慧海洋是国家战略,也是山东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智慧海洋是海洋物联网与传统海洋产业的深度结合和在海洋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把过去的“养殖靠天吃饭”“靠经验估摸”“碰运气”变成靠大数据准确预测。以海水养殖为例,前几年北方沿海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导致海水中溶解氧减少,造成了从山东到辽宁沿海养殖海参的大面积死亡。假设大数据可以提前预警海水水温的升高,则可以帮助养殖企业减少巨大损失。若从海水养殖到运输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都建立起了物联网,实时感知和监测各个环节,则不仅可以提高产量、降低风险,还可以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这么好的一件事,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因为今天还没有实现海洋物联网,海洋物联网就是发展智慧海洋的瓶颈。
' J4 J1 f6 v- G" J 什么是海洋物联网?海洋物联网是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感知层,通过海洋传感器采集数据;第二层是传输层,通过通讯技术传输数据,在水下有超声波、光纤、蓝绿光通讯,水面上有5G、微波通讯或卫星通讯;第三层是基于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内在规律、预测趋势,挖掘出单靠人类智慧所无法获得的深度信息,然后将此信息反馈给前端应用,实现“靠大数据”进行预警、预测,并实现对现场的精准控制、监测、操作,目的是提高效益、降低风险、自主实时决策。
9 f9 ?9 A2 b0 V9 S$ V 《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指出:要“重点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集成芯片级传感器,探索建立小型低成本的海洋浮动传感器网络,持续感知大范围海域”。由低成本、小型化、低功耗的如同篮球尺寸的浮标,简称小浮子,搭载着低成本微型化的海洋传感器,可以布防在任意地点,在海上漂流数月甚至数年,如同数千只漂浮的眼睛和耳朵可以搜集到海面、水下和海底的详细数据信息,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水下噪声等,实现对海上及海面下活动的详细、持续的监测。以小浮子作为传感器节点,将获取的数据通过卫星传输到“云”网络进行实时分析,在大片海域实现持续感知海上及水下的态势。这些信息可为海洋学家、气象学家、生物学家、海洋牧场、海上大型装备提供感兴趣的大数据。如从内部观察飓风的形成,根据海水环境参数优化养殖品种,减小养殖风险,发展更加智能化的海洋装备。虽然卫星可以提供遥感信息,但光学卫星看不透云层,雷达卫星覆盖范围有限,而且它们对海水的穿透深度有限,无法对水下发生的事情实时感知。在发展低成本的小浮子过程中所产生出的低成本海洋移动平台与低成本海洋传感器等技术将可以广泛应用到海洋装备、海洋牧场等应用中,催生智能化海洋牧场、智能化海洋装备,这些都是智慧海洋的核心组成部分。
) h( o# e7 \+ p; Z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已经启动了针对海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相信在“十四五”期间,智能化小浮子、智能化海洋牧场、智能化海洋装备都可以在山东落地开花。
1 ~8 U: c3 Y6 T( n6 M $ m; Z9 @7 e: D& F
经济导报记者:山东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牧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从网上了解到也开展了一些试点,请问在这方面我省都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3 B9 _" u! f4 L, ]/ h/ @) ]
9 A. ]8 z0 R: n0 @8 g) y' R; } 梁文跃答: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海洋牧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编制了《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于2018年12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批复。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实践,试点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 H9 b: d+ H- A3 l. U& j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不断凝聚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合力。紧紧围绕《方案》确定的5大类、25项试点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和协同推进力度,省委海洋委将试点工作纳入海洋强省建设重点推进事项、创新完善海洋牧场建管机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建立重点任务台账、跟踪调度、对账销号,沿海7市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印发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案、规划或意见,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试点工作推进体系。
5 V5 k' m& f7 } [ 二是强化项目带动,不断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2019年以来全省投入各类资金30多亿元,成功争取国家新增中央投资专项1.5亿元,支持山东试点项目建设。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苗种繁育、现代养殖工船、深海智能网箱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新建造交付海上多功能平台8座,总数达到48座,居全国第一。
* l( ?# }- A; G8 {; L# ]! ~% W9 J 三是强化装备支撑,不断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加快推进海洋牧场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深蓝一号”深远海智能网箱运营良好,“深蓝二号”开工建设,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开工。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一号”,在烟台建成交付使用,填补了国内此类海洋牧场平台建设技术空白。 + y! H+ Y, r8 z5 y( B4 W$ U6 S( j/ g
四是强化融合创新,不断推动海洋牧场绿色多元化发展。加快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威海市发展立体生态牧渔,桑沟湾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累计吸引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学习,成为绿色养殖示范样板;烟台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渔业,强化政府、渔业、海工多元联动,“海工+牧场”联动模式推进了海洋牧场装备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潍坊市在海上风电机组外扩50米内投放海洋牧场设施,通过比对试验,验证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是可能的。
( U; c* X/ t$ c 五是强化制度供给,不断完善海洋牧场政策支撑体系。省直有关部门在金融支持、立法监管、标准规范等方面创新支持政策,加大对海洋牧场试点的制度保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6部门,围绕财政补贴方式、涉海信贷服务、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十个方面,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措施;海洋牧场深海网箱养殖“保险+信贷”金融服务创新在长岛启动试点,成为海洋牧场保险全国首单;《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条例》列入2020年地方立法一类建议项目。 / ]5 X2 l' x4 Y
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试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协同推进机制,认真抓好政策衔接落实,不断强化项目示范带动,着力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 n# y, `7 ~$ @7 n4 t' L( S% H 1 L# G5 \% |! R6 T; h* a
齐鲁晚报记者:中外游客都感叹山东的海更蓝了,湾更美了,请问,我省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特别是实施的“蓝湾整治”工程,取得了哪些效果? 4 s( c- e$ D7 O
$ o) w4 W) l- \5 \
王仁堂答:近年来,我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转变损害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我省的海洋水更清、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岛更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 y. h- ?$ g5 o z 一是实施海岸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规划海岸退缩线、沙滩禁采线、滨海地下水禁采线等各类海岸带保护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沿海市海岸带保护立法全覆盖。严格保护海洋生态保护区、敏感生态区、自然岸线等海洋生态安全核心区,规范海域开发时序和强度,近岸海域影响生态环境的海水养殖已基本清除。 & j0 z, m' e2 j$ ~% k$ z+ n4 w( R
二是全面实行湾长制,设置省、市、县三级湾长,实现省市县三级湾长总覆盖。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对沿海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 {( V5 }4 d' f; {, o' R3 [$ E
三是完善陆海污染防治体系。实行陆、岸、海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海岸带生态保护、海洋污染防治,以点源治理保流域治理,以流域治理保海洋治理。高标准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首个国家海洋公园。
* R5 P; O) M8 _ 四是加强海洋灾害防范处置。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实行浒苔源头治理、联防联控和“清浒保沙”专项行动。2008年以来累计清理浒苔1000多万吨,减缓了生态灾害影响。
- L* t D8 e/ I% q. ?; W 近年来,在海洋生态整治修复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力度,坚持保护与生态整治并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科学修复,突出抓好制度建设。201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费损害赔偿费征收管理办法》。2016年又修订印发《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同时印发了《山东省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2014年编制了《山东省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规划》;2016年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年)》。同时,为加强修复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定印发了《山东省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办法》《山东省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省级海域使用金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制度。沿海市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了各类政策、规划及管理制度等。 M Z; g/ e) i- B2 r# {- P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实施“蓝色海湾”“退养还湿”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多亿元,整治修复岸线200多公里;拆除清理垃圾废弃物100多万立方;恢复养护沙滩40多公里,生态修复海域2000多公顷,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特别是潍坊市柽柳种植间作肉苁蓉模式,在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基础上,每亩可增加经济价值1万元左右,同时大幅提升了区域内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日照市全国首例港口岸线退用还海顺利完成,恢复46万平方米金沙滩及1800多米生态岸线,周围海域水质改善为国家海水二类标准,大海龟、江豚、白海豚等多年不见的海洋保护动物重新回归,海洋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提升显著,成功探索了海洋生态修复新动能、新模式;东营市“退养还湿”40多万亩,滨海湿地“红地毯”景观重现,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多种鸟类数量大量增加,黄河三角洲区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 " j. h2 P2 H' ^0 U6 F# L4 t3 S; O/ {
下一步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2020年启动编制《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规划》及《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二是重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年底前整治修复岸线不少于22公里、滨海湿地不少于3800公顷。三是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投融资机制,完善全省海洋生态监测评估机制,更加注重科学修复,高质量推进全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
* ?9 ~* W9 u0 c% u # K9 P" y* u8 }5 b" L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知道对深海的探测和研究已被列入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规划中。您所承担的省重大攻关课题对发展山东海洋经济有何影响? * n; @0 p$ o4 c& u' a+ b
% G* j4 _! h2 y1 t: b4 P
吴锜答:深远海探测技术是我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国之重器,是国际上各海洋强国争夺的制高点,同时也是对海洋研究人员的挑战。海洋中最重要的观测参数是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深度信息。在6000米以深的海域中,国外的供应商占了几乎99%的国内市场。对于许多进口的传感器,国内的计量机构只能检验,而不掌握校准技术。海洋传感器必须被送回到国外的原厂进行校准。每次出海回来后传感器需要经过校准才能保障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造成了在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这还不算校准的成本和时间。对于6000米以深的探测,传感器受压产生的形变会对测量造成很大的误差。即使国外最高水平的传感器也无法进行精确测量。部分原因是国内外的海洋传感器都是在实验室常压下检测的,其结果是无法预知深海超高压下的形变所造成的形变影响,因此下海后测得不准。省发展改革委站在支持国家战略和撬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点的角度,支持我们承担了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全海深下海洋传感器的检验关键技术和校准核心算法”。开发全海深(11000米)海洋环境模拟舱,模拟从海表到11000米深海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精细变化。基于此装置可以研究海洋传感器在不同压力下的对温度和盐度测量的准确性,及对传感器的检验技术和校准算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此类高精度的检验和校准装置。此装置的成功开发,将会使得我国对深海观测设备拥有国际话语权、并拥有自主校准深渊海传感器的能力,解决数据安全和准确性的矛盾。同时也能够为开发国产化的深渊海传感器提供独特的研究平台,推动山东成为海洋传感器强省。每年新增十几亿元的检验和校准服务业务,拉动数百亿元的海洋传感器市场。这对山东建设海洋物联网、实施智慧海洋突破行动、经略深远海、促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 J K, L* [7 ~3 p9 O
* O# d6 w; g! S. Q 山东广播记者:梁主任,刚才您对我省经略海洋情况作了总体介绍,请问下步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
5 g; j* s* U8 G0 o/ `
f& B: M1 r9 v, {$ i) k 梁文跃答: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省重点工作攻坚年。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聚焦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加快推进海洋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9 `1 h$ _+ q4 [" x- Z* B1 h2 ^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编制实施《山东省海洋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山东省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依托海洋产业智库、协会等,聚焦海洋发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组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9 _# z2 w6 B0 E9 O4 e1 H/ y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海洋新旧动能转换。制定印发山东省海水淡化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智慧海洋产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加快“透明海洋”“蓝色药库”、海洋牧场、海洋互联网等重大支撑项目建设,精心培育海洋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海洋产业做大做强。适时召开全省海洋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全力推动涉海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实我省推进海洋港口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沿海港口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推动陆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效应。 / f; }& Y1 C. K9 P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海洋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等国字号海洋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对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激励政策,组织开展多种有效的“科企大对接”活动, 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2 I: A) w6 C4 G0 [( Q4 A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坚决打胜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统筹推进海陆污染治理。优化调整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山东省海岸线修测任务,研究将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围填海疑点疑区核查,对于非法围填海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加快青岛小管岛保护利用试点。加大浒苔源头治理和联防联控力度,严防严控浒苔绿潮。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海洋类国家公园。
# g5 ~5 B* J2 [6 E9 } 五是坚持合作共赢,推进海洋对外开放实现更大突破。加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运行。开展“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组织举办“青岛国际海洋周”,集中办好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脱盐产业大会、世界海藻大会。推进海洋领域“双招双引”,聚焦重点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广泛引入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等。
1 S9 p5 ~9 r7 I! }( L) {7 A5 l4 A 六是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海洋治理能力。对沿海7市海洋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推动市级核算工作常规化运行,制定沿海地区风险防御区规划,提升海洋监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能力。加强海上安全生产监管,推进重大海洋灾害预警联防和执法协作,有效遏制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 b& c% E# m' S( A) n7 ^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 d# {; {- V) R( k7 t+ n: q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4 v, Z/ h0 f j1 [1 J! B# k/ F, P 原标题:《答记者问丨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沿海市海岸带保护立法全覆盖 严格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核心区》 * j0 M5 n7 J$ h, e3 U
* r' M! i* y w
1 w4 W+ x& u" \, W+ n2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