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_) I$ w; S# K
中新网西安9月26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26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突破了探测距离更远、精准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多象限测角光学导引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了“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 8 a; b( Y/ r' W4 V
2 `$ f/ X$ ]' a! o4 ~1 Q- V
6 G6 d. ^$ a6 E ]( c/ i
, N; o- ?# q9 f* F4 ~ 图为开展“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海试验证。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 J4 l& K; U; w3 [; A1 O 据介绍,联合科研团队近期在中国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开展了“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的海试验证。与传统视觉导引技术不同,该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面阵探测器,捕获回收站导引信号光强,建立导引灯偏角数学模型,并将测算的偏角数据,输入自主开发的智能光学导引系统,利用智能搜索算法,完成回收站三维位姿解算。该系统具有超高探测频率,能够同时实现对回收装置的编码识别,进而有效避免了对水下无人潜航器的误导、诱导。 0 M5 L# h. D2 Y; p2 i- L: K2 D0 s* f
据了解,联合科研团队搭乘作业船,在深水区域开展了导引回收海试作业,得益于“领航者”深海智能光学导引系统高速精准的三维位姿解算能力,成功获取了回收站坐标,引导水下无人潜航器实时修正航向,顺利完成导引回收,成功验证了系统高频编码探测能力。该团队使用差分卫星定位设备,对解算的回收站坐标进行了验证,海试达到了预定目标。
- u+ O9 B* E$ D7 j0 h 此次海试,联合科研团队成功验证了一种全新的高频多象限测角光学导引技术,为深海/浅海无人潜航器提供了可靠的光学导引装备支撑,解决了水下无人潜航器能源供给和数据传输需求,助力水下无人潜航器从浅海作业拓展到深海作业、从短期工作拓展到长期驻留、从点域探索拓展到广域开发、从单体作业拓展到集群协同作业,有力保障了“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任务高效、安全且可持续开展,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了重要力量。(完) E5 t* l* C% D
& Q, |2 u0 I4 \
举报/反馈 0 G2 j; h* n1 L$ z% J2 [2 S& H
( ~1 S$ e% ^( h) H$ L& B5 L' w! e: R3 Q
$ e( z+ n; Z. e4 x- ~8 f; v2 D( @' |$ m! ]) e1 R* E! ]/ P; F
& H/ ~6 [4 Y; i;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