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Y: D$ q' f+ Y- h 万众瞩目的 ( c }& r+ T% [* H# K: r" q
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9 }* K0 ` B" [# c8 l, [
3 i, A6 S% p% I1 _
全国开营式 1 i& U) I5 @/ w8 `
将于7月18日 7 z8 u+ C5 N4 \( ~+ X& f
在清华大学举行
+ t% l2 x2 K6 M 7月14日 - i4 C/ U6 V+ D2 `7 }
海洋科学专题营
7 U! _: V8 r X. f* d: u! w l 开展“探秘海洋”线上科研实践活动
+ L& w, f/ q( v 为了让营员们更好的了解海洋科技前沿,7月14日,海洋科学专题营开展“探秘海洋”线上科研实践活动。活动全程通过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平台进行直播。 N- C/ e& _7 r/ `
& V3 k- U" E0 E
$ l- r& G% ~* [3 Q1 N; o
`4 u0 Y, S* }/ V 许飞研究员进行牡蛎解剖实验
6 e' b# z4 {. l7 b' e' D$ B& H w% n0 r. _7 s3 a; O; X; p
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性养殖贝类,牡蛎具有重要药用和食用价值。7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飞研究员带领营员们深度探索了牡蛎的构造和繁育奥秘。在实验过程中,许飞研究员进行了牡蛎活体解剖,带同学们掌握了牡蛎外套膜、鳃、唇瓣、闭壳肌等位置;通过解剖还获得了卵子和精子,向营员们展示了牡蛎人工授精的过程;最后带领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牡蛎胚胎。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牡蛎有这么多神奇的特点,并十分感谢许飞老师和邓少熙班主任的细致讲解。 2 J2 y+ L8 Z& R
+ ^0 \# w. ]9 [& h4 [ U6 D
牡蛎幼虫发育过程 # U6 U) R9 ~' g0 G" c
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志强老师及其助手李帅博士后为营员们介绍了胶州湾国家野外生态系统研究站,带领大家学习了解海洋浮游生物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此外,营员们在下午的直播课程中还了解了显微镜和解剖镜的结构组成、基本操作及在浮游生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学习了温带与极地浮游生物组成的差异。徐志强老师还分享了他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感受。
; U9 S+ S% ^1 M
: t' b/ |2 X _$ W( A8 { 徐志强老师进行直播讲解 T: z. O L2 ?2 s
" }: u; ~. J) I 南极磷虾 + R" W8 i7 d6 D/ S& U0 K) `
最近全国各地暴雨频发,晚上一场关于风暴潮的科普报告,让同学们对于气候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 o! H1 R% n8 ~. P5 y* l
i: j; }# u" I- g
7 k' r. g7 m0 v% j3 [ e0 ]/ u 冯兴如研究员作风暴潮科普报告 , m5 ]$ F6 {& s+ E2 V
什么是风暴潮?风暴潮都发生在哪里?怎样应对风暴潮?如何预报风暴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冯兴如研究员带领营员们在他的科普报告《关于风暴潮的那些事儿》里一一找到了答案。
+ |2 T& d& }: m6 B9 d% C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R3 a/ s6 q4 A
& z% b- K5 k, _5 u5 X
; Z3 [+ u' r( h9 R% m/ D8 I1 k2 O( `4 t% L- m4 O
3 M7 ~9 c% [0 `( P(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