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 d3 ?% Q6 e6 p5 j$ [3 X! G
4 Q; r# X- x1 s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孕育着各种珍贵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还维系着全球气候的稳定。近期,海洋生态引起了各方更多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
/ T2 m9 k) }1 K6 o. \0 B " A1 k3 E9 d6 u4 a
; h4 n- t! m; r& T7 Z' J' t& Z
. p& L1 H( G4 O$ d : @8 d2 F6 u8 M2 O# O
' F/ D- M# P" H: T. N4 q; ~: Y
摄影/宁颖 6 P3 M' z" ` ~, L- U! J
6 Q5 M9 R& S' P% p
$ I- X+ a, W" t( c9 W
持续建设美丽海湾
/ V8 R* k: ?2 y% H9 {* `
7 u* q) [8 T$ N# G) G! L2 } ; z9 y0 c P) {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潜在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许多珍稀物种急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指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缓这一危机。 % l3 G& }7 a+ u4 f& a/ Z5 `# c* P
) D% A1 Y& W# K7 @8 w* Q3 b/ m
, I3 q5 Q6 ?$ W$ n& B$ y- T/ }" L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褚松燕认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生态环境治理之道。
. _& d9 D4 k, W+ x0 I) q- m
' _. r7 m& R8 |+ S
2 v" y+ M+ m1 M5 H4 O* \ 国家也在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关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在全国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大力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一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我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这一系列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有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V/ B( r* W! S4 C/ y. a
. W6 ], E# l- I. D5 ]( N7 X0 t * P/ {% i* X( S! y8 }
国家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表示,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海洋司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动相关工作任务落深落细。首先,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编制印发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和建设参考指标,提出清晰明确的建设要求。其次,以总氮治理与管控为抓手,有序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重点海域海水水质整体向好。再次,以入海排污口监管为重点,不断强化海洋环境监管。最后,组织开展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逐步摸清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家底”。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自2021年以来已消除“不健康”状态。
1 \) J2 t3 o. \4 W: d! ?; S * E! v2 G) S- v+ ~8 s' Q
" f3 G/ |# H8 }2 J( X 她表示,2022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继续深入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基层创新更加丰富。第二批12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已于今年8月底公布,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强化一线指导帮扶,着力加强“一湾一策”精准治理,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t! x; m+ J& h0 t " l1 e9 o. U0 b
9 L! _6 O$ Y8 W) F6 G/ f( D& Q. U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中国海警局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质效,着力推进突出问题整治。重拳惩治盗采海砂,强化常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倾废,及时发现查处违法倾倒行为;严密防范环境风险,实现了平台监管全覆盖。同时,着力提升监管整体成效,坚持源头治理,常态开展普法教育;坚持立体防控,积极构建陆海空立体监管模式;坚持综合施策,积极构建“刑事+公益诉讼”的综合治理模式。此外,中国海警局还着力强化执法工作基础,注重培训强能、法治提能、科技赋能,推动各级执法能力平衡发展。 6 w- Y: h5 r D" J
1 l; z5 a1 ~$ M, d" B2 l% Y " C$ }/ b: H& D8 d
对于近期发生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气候战略学者、挪威BI商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工作顾问、罗马俱乐部正式会员乔根·兰德斯分析称,很难具体预测此举对气候会发挥怎样的影响,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可能也无人知晓。作为核物理学家,他表示,自己比其他人的担忧微少一些。理由是,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中曾发生过核能随着风在三个月之内遍布了全球,“无疑它是造成了破坏,但这种破坏是不太容易找到的。”
+ m3 Z. }6 k2 q
( @/ A" x) T% L0 {* j s" h" z
+ f7 X1 q9 q1 M$ a$ Z2 g6 u ] 不过,乔根·兰德斯强调,“总而言之,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不要大规模建立核能设备。未来几百年,我们可能还会面临很多类似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找到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它们更为便宜,也更方便便捷。” , u# a# v2 R% K8 R4 Z0 P8 V
$ b( }, U" e" v! v) c1 Q
$ H x9 l% M8 G; { 加强跨国机制建设 ( i5 |/ B0 I. H2 Q/ v3 A9 J
* H0 J: ~- L6 z* v8 {& g) ]
& z! U+ G1 G! Q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海洋环境的治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紧迫任务。中国作为拥有辽阔海域和丰富海洋资源的大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应对海洋面临的挑战,共同促进全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 F- A* b. i" d
: W3 c* b+ ~9 X: j
; F. y( A) T2 b$ H1 B* R- P( r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以“变革之种:水智慧世界的创新解决方案”为主题的“2023世界水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幕。由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于1990年创立,每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水资源利用和研究领域权威论坛“世界水周”论坛发布的新闻公报指出,海洋吸收了空气中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也从侧面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届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成为应对水危机、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等多种水相关挑战的有力工具。会议框架下举行了多场边会,例如聚焦于不同地区的源头至海洋故事,探讨水资源管理实际案例的“田野之声”环节;“扩大可持续废水和营养管理解决方案: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回收”边会;探讨如何将废水问题转化为解决方案,寻求创新的途径的发布会,深入探讨水资源在实现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的关键作用的“水资源:未来社会可持续性之源”活动。
0 ?0 @6 p. v" R' o: a; Z# g 4 K U' l; F# S; m$ U2 |( R
" K. ^+ }/ ^4 D9 R9 G5 A, E
海洋连通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资源部东海发展研究院教授叶属峰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雪初均认为需要建立跨国界的合作机制,共同保护海洋中的生物栖息地。 ' y c# } ^& b; @
: L7 `) x, W5 u: g% G3 D 5 M4 L$ L6 m; R" ^# f5 g
“这是人类乃至地球历史上罕见的挑战,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参与。”如何阻止生物灭绝或减缓灭绝,周晋峰表示,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国际组织、社会组织、普通民众也都要积极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要积极地做出改变。“有些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如果这些国家不下大力气在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其他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比如对一些特定物种的保护将非常困难。”
2 u2 F# X. ?3 t- \
# y0 i. h6 T/ E% h# c0 z b! h; c4 w1 y
5 U+ s3 h; e- v 周晋峰还表示,不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科技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解决当前危机最重要的工具。”他认为,过去一两百年,人类的科技发展能力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对土地、海洋等的过度利用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科技也是解决当前问题唯一重要的金钥匙。他强调,科技是一个工具,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未来发展科技时,充分考虑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t( |1 z" m; w6 i
1 o f5 G0 M2 @4 }2 s# b
, f' r8 P, {$ r; t. H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 T: e4 a5 E: O# k* _ 4 Y% _. `# g' d" E
$ f2 p- r8 i8 G; z1 A 作者:袁帅 / R" ], ^) M" ^1 l
# ~$ u; ?' R" e7 E3 {/ |
; R, ` }2 D d) e4 i 编辑:刘彦华 ! Z. c* A0 A: N% n# W! w2 e: B, q0 n
5 X& T& J( Y0 m* S
; [2 w8 v+ L' Y' ~5 _7 d5 [ 审核:龚紫陌 ) V8 n2 {& h5 r3 m+ E1 s6 _ C
% j% v# D$ q: Y; }( n' ^( s% j y( x
' }/ z/ O1 O" z% R5 L9 X 举报/反馈
) w. O- S- n3 Q' `' i" g# h
! J! E+ {2 A- \/ h+ I. m- u- i% [
/ p: z- |: S9 M' w, t" d& D. x3 f3 _3 p! H& e% A' R7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