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Y7 Z8 [( d2 n! i
吴莹教授 ! M2 M- Z, O; C! K* m
海洋有机物地球化学 研究课题组介绍
0 G: R4 @, A6 J: x; D! ^+ ]7 g% } 吴莹教授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课题组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1人,博士后3人,学生6人(含留学生1人)。
6 o& h+ F' O$ q& T- B 近二十年中,课题组参加了涉及流域、河口及中国近海、南北极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等区域的航次,并从中国河口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河口地区。 $ y, i3 A) L% }
课题组在实验室建立了从总体-分子-同位素水平的有机物示踪技术,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平台,吸引了国际留学生的加盟并拓深了国际合作。
$ r5 @0 q% ?; Q: K& q9 j2 y  课题组的采样、国际合作的国家/地区5 N8 G. S+ k0 t
课题组侧重研究全球变化下源-汇体系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并利用生物标志物技术对物质沿食物网传递的示踪展开前沿研究。
$ Y+ L5 K; }/ X4 H9 g7 v 实验室平台拥有气相色谱、液相制备色谱、气质联用仪等。团队建立了环境样品中多种生物标志物,如木质素,烃类,氨基酸,多环芳烃等分析方法,用于全球变化下流域-河口-近岸体系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研究。 # [ J1 U, Y1 w* f9 Z% |
 室内分析平台色谱系列仪器课题组风采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2 t* V3 I* E: n3 ?8 @2 M, R* V$ R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导师介绍" p4 A9 A) | R. v2 t1 |% E

- s( X$ N/ x N4 C% ^ 吴莹 教授、博导 " V6 g- \ H# H) k b8 h4 [% `
Email:wuying@sklec.ecnu.edu.cn # g/ Q# X% j! ^' [* r5 Y
研究方向为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有机物在流域-河口-陆架体系中的迁移和转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近五年主要侧重中国重要河流/河口(长江等)和边缘海(东海及南海)的碳/氮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等海洋有机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方面。就陆源有机物自流域向陆架的迁移转化过程,以中国边缘海/河流的可靠数据丰富了国际上原有的认知;在建立以稳定同位素及木质素对陆源物质在河流/陆架区输送的示踪上做出了成功范例;深化了三峡工程对河流有机物的改造,并实现其向海输送的定量估算;在生物标志物对食物网示踪方面,系统研究了南海中层鱼具有复杂的迁移行为和摄食习性,揭示了中层鱼对大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及其复杂性。 4 p" w% T5 W* K4 O& M
团队的工作为中国IMBeR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担任IMBeR SSC以来,积极推进中国及亚洲区域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并拓展到热带海洋及其河流近海体系(例如印度西边界、巴基斯坦近海、泰国湾及马来西亚和坦桑尼亚河流体系)等。
8 j( k) |6 @8 [+ N3 T; |* d 近五年来,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973项目一项,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两项、973项目一项,2011年入选德国洪堡学者。迄今共发表论文逾一百八十篇,Scopus他人引用次数逾2800次。 # ?, F* b- d! }3 B! S H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O% y% Z1 N8 [* e& S# \& [
押淼磊 紫江青年研究员、硕导
/ n9 k9 g* A8 V3 ? Email: mlya@sklec.ecnu.edu.cn
% w% c1 L1 x- j: l- f/ J 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SKLEC海洋有机物地球化学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国际前沿的天然单体烃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分子水平的有机地球化学手段,结合主被动采样、超滤分离、多介质分配和界面迁移模型等,研究典型陆源烃类分子在河口和近海陆-海-气系统的来源、多介质分配、多界面传输、跨系统输送通量和动力学及其调控机制等,以期定量表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口-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区域包括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河口-近海系统。目前主持2项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并在ES&T、WR等环境与生态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2 O' U4 ` W7 e- [# U e/ ] 个人网页: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iaolei-Ya-2 在站博士后介绍0 D% _6 M8 U' Z2 o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3 x/ N+ q5 h3 D& Q
王晓娜
+ ]: ?2 K% I [! ]8 b 博士后
7 j9 ]! k# a; h E-mail: xnwang@sklec.ecnu.edu.cn # \" j$ D4 a) j# f+ }) a0 {
王晓娜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流域-河口-近海连续体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针对有色荧光物质、溶解态木质素和溶解态黑碳在长江流域的来源、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未来,王晓娜博士将以木质素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为核心开展研究。
8 J; Q3 \+ t5 e K( P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不同水文条件下,长江流域溶解有机物的来源和转化模型(摘自Wang et al., 2019, JGR-Bio)- F% M3 Q7 `# A6 J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9 b7 X7 w5 W9 P9 x+ n
王依云 博士后
" R( D7 \# F& [+ d; c# l) ^) D' G E-mail: yywang@sklec.ecnu.edu.cn
4 b; |' D. r' G0 d% e 王依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专业,于2021年加入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沉积体系有机碳-铁耦合过程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论文1篇。在未来,王依云博士将开展流域-河口-近海体系中,碳-铁耦合对有机碳分子组成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为有效预测陆-海传输过程有机碳埋藏潜力提供理论基础,服务于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
+ I3 y3 ]' n2 O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高寒湿地“铁门”封碳机制示意图(摘自Wang et al., 2017, NC)在读学生风采9 V% `" m/ a5 _$ L+ n: \. a&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Waqar Ahmed- p5 j6 C) F9 X4 d
巴基斯坦卡拉奇人,毕业于卡拉奇大学,巴基斯坦国家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201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印度河、印度河三角洲和邻近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其中印度河及其三角洲小河体系中营养物质和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的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上。 8 o, c- ]; T0 e& B2 v+ D4 w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王晓璐* g, n3 w0 h0 f+ s
2015级直博生,山东省烟台人,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为数值分析对有机物关键海洋学过程的表征和预测,已发表论文ECSS一篇,继续埋头写文章中,同时为毕业而奋斗。
4 @6 |. G) R1 @7 S# \. q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戴金龙2 D* u' v) j3 {
2019级硕博连读生,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海洋中浮游古菌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17年老Jay迷,篮球运动的忠实爱好者,也是一枚无辣不欢的吃货,以至于经常辣到没朋友。曾梦想去南极撸企鹅,现在觉得在校园里撸撸猫也是不错的,但是梦总归是要做的。 3 k/ b9 o" n' q. }& C9 d& p) a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张怡雪
2 p+ | _9 Q+ b5 Y U0 A5 W, ]0 T 2017级直博生,吉林省长春人,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开阔大洋溶解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文章被JGR: Biogeosciences接收。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间歇性文学爱好者。 , i; w, k, s5 D" K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王琳禹
" ^# J* } e! G1 V" p 2019级硕士研究生,浙江衢州人,本科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研究方向为脂类的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目前主要利用生物标志物方法研究南海中层鱼的迁移及其在主动碳泵作用。热爱听歌,看剧。
2 K! V* \* p( a1 K4 j3 n- _' o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樊俊宁& | @( s( h4 o5 M
山西运城人,2021级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专业。博士期间将主要进行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期待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z' w9 ^& a% V7 R, Z5 g5 j' H
海洋科学、生物、化学、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同学致力于海洋科学的求索,可以加入我们的课题, Ocean欢迎你! T' u2 H* p. o' V7 B
联系人:郑薇老师
( _ f" F) _ m2 l* p wzheng@sklec.ecnu.edu.cn ! Z; I( G$ X }7 C2 S
* f7 X$ A$ R* d4 z
" |' V4 P% p6 j7 B9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