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快讯 | 4.22-4.28 - 海洋地质岩心分析

[复制链接]
. I1 S# B, S( b" D0 b& ^# l, [4 D1 y

4 X3 Y* ?! @ v# T) w! j9 E

2023年第15期 总第222期

/ T! R2 t% G: ^" [

2023.4.22-4.28

0 ^0 Q) @5 ]; t5 j' c: n$ I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 . m2 Y) J$ W- M4 d$ A

* `5 ^ [! L. Y5 G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 j' w$ J" k! ^0 s. z7 a3 T" f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 6 w: [/ | j, H9 ^; X

【海洋政务】

5 L! Q8 {$ J- O! K- X

◆三部门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

: u; V" _) S6 g5 i& S' a

◆我国首次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0 ^% _) u7 n+ R0 k( ]

◆福州开启重点海湾综合治理

8 x+ u! _5 y. U1 A0 s

◆江苏成立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

3 a; x( Q! b+ M/ `9 I* \4 h

◆广西启动全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

2 e [: P- f ]/ `& d& P+ Q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海洋文化年启动

' ]6 a0 }2 g, V" i; W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技术指南发布  

1 r( a7 C$ H+ ]& Z

◆中国水上交通安全协会成立

7 C! L1 T" F3 S1 j/ z1 n4 x5 O, E

【海洋产业】

+ y+ o0 c# y% _

深海“地动仪”实现产业化制造

5 x1 {1 h; h$ S

【海洋科研

- t; t% w: t: N: A3 r+ Y( S

◆我国大洋钻探岩心库建成投用

3 d9 Z5 x. d+ [3 S h! @1 Q9 k/ J

◆中柬海岸带规划合作十项行动正式启动

6 f3 n" m" N8 l. t V( I4 G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海南分中心在三亚成立

9 Q! M" @1 W( t8 Z4 M& k

◆水下机器人战略合作基地在杭州举行揭牌仪式

$ K( e9 c8 R7 v( `8 i" a

◆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

8 i! |) U) h% _$ q) \# o; h

【学术论坛

+ M& s& J* Y5 S

◆中国海洋学会2023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在厦门举行

9 s. Q% \' r( ?5 T3 u* s

◆“全球海洋治理:机遇与挑战”高端对话会在杭州举行

* ^2 n, U" d& `6 M5 d

◆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暨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学术年会在青岛启幕

6 O* n5 h- O1 _" }

◆2023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年会在广东湛江举行

" w E' h# n% C; l

【国际海洋动态

0 D. e$ J! ~2 R5 l. f

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3

8 E+ _# D, Y0 q1 ~ L

科学家就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影响发出警告

3 N& x, K s# I1 P+ |6 Q3 v

“海洋十年”新行动呼吁关注海洋污染

/ K& c0 y# H V* u& ?* `8 ~" Q

联合国发布第三届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会议报告

海洋政务4 c2 A6 y, L/ }, I' X

三部门开展海洋伏季休渔

# m; t! q, K, O# E

专项执法行动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23年5月1日至9月16日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强化伏季休渔监管,切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专项行动明确七项主要任务:一是严格船籍港休渔监管;二是抓好专项(特许)捕捞监管;三是盯紧重点船舶和特殊群体;四是强化渔港码头监管;五是开展常态巡逻检查;六是加强重点水域管控;七是打击涉渔犯罪行为。 3 I0 b* F" H$ _: I3 E5 @

(来源:光明日报)

8 U) f# a m# r

我国首次全面完成

! Y: H* r) w8 L: V" {9 ^/ r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宣布,目前我国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主要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区域,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划定后全国生态保护红线所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绝大多数草原、重要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绝大多数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划定后,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约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90%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 3 R; O# ^ d! ~

(来源:央视新闻)

0 u, E4 j- j) [) b, k1 J& n

福州开启重点海湾综合治理

; W0 n) J' m+ D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公布。福州市计划对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重点海湾开展综合治理,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方案》以重点海湾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

' _- {, z) k, k1 d" f h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M) K Z3 }1 T

江苏成立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

" ~* |. V) E5 d" j

近日,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在连云港市成立。江苏海洋大学校长宁晓明任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联盟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厅、教育厅,以及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的大力支持下,由江苏海洋大学牵头,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共司组建,以江苏为主阵地、以海洋政产学研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将打造“科技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平台”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沿海地区高质量向海发展。

- v3 n; t' e& P8 {( k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i7 F1 M0 v9 j

广西启动

! E3 M% e7 I6 @4 K* E) z: z

全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

$ e5 E7 z1 H! s

近日,西壮族自治区印发《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旨在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在现行方案的基础上,保持整体不得低于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目标,兼顾广西向海经济发展需要,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了充分衔接。一是衔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海洋生态红线范围;二是衔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发布的重要湿地范围;三是服务向海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如平陆运河项目、核电项目、深海排放项目、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等用海需求,充分兼顾了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 i+ O) s: m1 H& k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6 x3 ~% R) G; a9 E0 a! N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海洋文化年启动

7 }# {& p9 ^) F/ K8 X. M! ?

4月21日,2023“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海洋文化年启动仪式暨城市品牌标识发布活动在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举办。该活动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惠安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今年是福建“海洋文化年”,泉州将策划推出首期35项系列活动,包括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3·22世界水日宣传活动、“邮说泉州·海丝传情”、“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遗城”、滨海时尚文化旅游节、明清番银特展、《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惠女与海》等。发布活动上,与会嘉宾共同点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标识Logo。该标识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城市形象品牌,以“海丝”为设计理念,采用简笔写意线条,勾勒出宋元泉州的繁华,传达宋韵极致的人文美学。

$ q" F" [$ g, p

(来源:福建日报)

" h3 d% s* |9 p' B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

, z& w. L1 z$ t8 p1 i$ u

估算技术指南发布

( ?2 k1 H+ k6 M

近日,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编制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经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批准发布。该团体标准本给出了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估算的技术路线、参数获取、边界指标的确定和估算方法等,适用于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和开发项目的资源量估算。团体标准规定了大洋多金属结核光学推演丰度和综合推演丰度的计算模型,推荐了基于此的多边形法和克里格法两种资源量估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资源量分类方法。

(来源:中国网) * x- e2 ]$ v. q5 Y2 O9 G

中国水上交通安全协会成立

* ^# w1 ^3 |" O) y+ a/ L% ?

近日,中国水上交通安全协会在京成立,并召开协会发展座谈会,介绍我国“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中国水上交通安全协会是我国水上交通安全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前身是中国水上消防协会,目前已建成水上消防、水上水下作业安全、海上风电及新业态、通信与网络安全、运输安全、环境安全、船员、港口安全8个分会。

2 ~# q; q' L7 k. q2 G ^3 t) V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产业( Q) O) d' j" V1 K

深海“地动仪”实现产业化制造

9 g; \5 O7 }3 ~( {8 [

近日,国内首条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生产线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实现产业化制造,对于大幅提升深海深层油气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动态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如同安置在深海的“地动仪”,能够接收到万米深地层传回的比蚊子声还小150倍的地震波,并据此描绘高清油藏数据信息,是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首批产业化制造的6000套产品将于今年6月在我国海域全面投放,投用后将大幅缩短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周期,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 a, J! t, J, E; a* S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 - L# A0 j) M3 t$ q: ^) u

我国大洋钻探岩心库建成投用

) j& ~* x- ]7 o7 y, V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大洋钻探岩心库已经建成投用,该岩心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大洋钻探岩心库。海地所大洋钻探岩心库全面对标国际三大岩心库建设,突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该库配备了最先进的岩心切割磨片制片、岩心多参数扫描等设备,在岩心检测分析能力、成果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存储岩心等海洋地质实物样品80237件,覆盖中国管辖海域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该库于2021年12月开启试运行,目前已全面投用,标志着我国建成自己的大洋钻探岩心库。

3 b! d+ U0 ]9 h: p, `4 s$ N+ ~

(来源:青岛日报)

. l* N3 {3 a# j( }7 o

中柬海岸带规划合作十项行动

6 s( C" j4 X. V# W

正式启动

7 S, c+ r0 M. `# p% E1 G& E

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区管理司签署了《中柬海洋空间规划合作一海岸带规划合作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开启中柬海岸带规划合作十项行动。中心与柬埔寨环境部以十年来的合作为基础,搭建中柬海岸带规划合作平台,创新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模式,围绕数据收集与共享、规划编制与实施、海洋公园建设与区划、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等联合开展十项行动,具体包括开展柬埔寨新一轮海岸带联合踏勘,共同编制高龙岛国家海洋公园保护与利用分区规划,共同推动在国公科饶岛及周边海域选划国家海洋公园,合作编制和实施柬埔寨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合作推动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修编和立法,合作建设中柬海岸带规划合作平台双基地,建立和完善海洋和海岸带数据共享机制,升级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信息系统,升级中柬海洋联合观测站,开展技术培训。

! C8 r1 i. U) G# [. g" b$ G$ m5 e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M `- j& A, q p! Y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

s. n9 X4 `. p' u4 j. `

海南分中心在三亚成立

2 w- U9 r/ l Y9 f2 t) ~& X# Q

近日,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海南分中心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揭牌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海洋负排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海南蓝碳研究,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吸引汇聚专业人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将全力支持海南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希望海南分中心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进海洋负排放人才培养和碳汇标准研发;集聚国内外海洋碳汇领域人才,打造海洋负排放国际论坛,建设海洋碳汇研究新高地;加强海洋碳汇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探索海南蓝碳发展新模式,在海洋碳汇领域努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实践和示范案例。

' t0 G$ D$ A, j. g) T

(来源:海南日报)

) {# G7 M8 j F: X

水下机器人战略合作基地

$ d- ~: y2 Q* f( a$ |

在杭州举行揭牌仪式

% a1 w3 m( I1 c! l$ C+ `! v2 F

近日,水下机器人战略合作基地在浙江杭州举行了揭牌仪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方银霞与来所访问的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吴海京总经理一行就水下机器人科学应用进行了交流,双方就合作推进水下机器人在工程化领域的应用举行座谈。座谈中,双方对海洋二所的科研需求和特点,水下机器人的用途和应用场景,水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场地的要求与配套设施,舟山基地水下机器人模拟系统及未来发展趋势,水下机器人团队组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优势,为推进水下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共同努力。

, D. h6 j6 _% S: J0 d% W V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S. J8 W" V2 K+ i

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胡超群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海参敌害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破解了海参“吐丝”之谜。研究结果表明,玉足海参利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感受捕食者施加的机械压力,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信号刺激居维氏器排出。在进化过程中,玉足海参基因组的3号和12号染色体集中形成了多个新基因,这些新基因使得居维氏器能够接收乙酰胆碱信号,并生成淀粉样黏性蛋白。该科学发现阐释了海参“吐丝”的御敌行为机制,在研发提高人工增养殖海参适应能力的技术方面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也为新型仿生水下黏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论坛 ]1 y" @. J! f% `1 O% }

中国海洋学会2023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

. Q( ]; w! E3 C! Y" o

在厦门举行

9 ~% S: `0 T7 N5 K2 ^

4月18日,中国海洋学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海洋学会2023 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暨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福建省厦门隆重举行。此次学术双年会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8 L2 {$ B( S9 F3 E& ?4 ] L0 W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坛的8个分会场分别进行了主题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十四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海洋生物医药项目建议与讨论》《自主创新发展,引领海洋测绘新时代》《气候变化下海平面上升多圈层作用机制、预估及风险》《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标准化分会换届会及学术交流会》《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委员大会及学术交流会》《深海技术大会》《双碳背景下的海水淡化发展战略》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幕式上,由蒋兴伟院士代表中国海洋学会发布了《海洋研学导师等级划分及评价方法》等2项团体标准和《海洋调查服装 第1部分:冬大衣》等7项团体标准。在学术双年会期间,还同步进行了“海洋装备技术展示成果”,来自央企、国企、民企共14家参展企业对最新的海洋优秀科技成果进行了展示和展览。包振民、潘德炉、周守为、蒋兴伟、焦念志、宋君强、陈大可、李家彪、王复明、张建民、林君、陈松林等10余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常务理事、理事、学会各分支机构、工作委员会、省市海洋学会及协会、期刊编辑部、科普教育基地、团体会员单位、涉海高校社团及自然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等所属涉海机构单位、中央国家所属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等单位的会员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 X6 q4 x6 h7 p% e+ a" v

(来源:中国海洋学会)

" ^) }% ~4 Y/ W- }% l G

“全球海洋治理:机遇与挑战”高端对话会

- V, H' k s9 F/ h4 n! S

在杭州举行

! C/ `" W+ O; N9 {

4月21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球海洋治理:机遇与挑战”高端对话会在杭州举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宋君强、李家彪、蒋兴伟、朱利中、张小曳和徐祖信,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会上,刘振民、贺克斌、蒋兴伟、张小曳分别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利用”“话语权跟科技实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我们具备为全球提供海洋公共产品的能力”“海洋碳汇是气候变化和海洋关系的重要问题”等主题开展深度对话。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全球海洋治理重要议题的科技支撑上仍存在短板,导致在全球海洋治理相关议题谈判和规则制定等方面话语权不足。开展全球海洋治理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揭示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支撑的瓶颈、机遇和挑战,提出全球海洋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构架和发展对策,可以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这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T: V {7 B5 j$ s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h' Z) ]! B! F) z2 {7 p* ^

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

# T" ]# y( R9 `1 k/ l

暨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学术年会

0 |& D: ~' g S$ [! M n/ R) V& O. X

在青岛启幕

4月26日,第八届科学数据大会暨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学术年会在青岛启幕。本届大会为期3天,以“科学数据与科研新范式”为主题,由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设“科学数据赋能数字经济”“科学数据驱动科研新范式”“科学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数据政策与基础设施”四个议题。此次会议重点围绕科学数据有效管理、集成整合、开放共享和驱动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标准、基础设施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等问题展开,旨在加速科学数据驱动科研新范式的变革,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建设海洋强国,需打通海洋信息的“大动脉”,加强遥感大数据的基础投入,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助推智慧海洋建设,同时促进海洋“双碳”科技创新发展,以“信息流”带动“业务流”,建设智慧海洋助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x; C% l) a. {6 L/ p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 f$ z, y+ ^$ X# w7 i

2023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年会

( ?5 X" P) ~/ r. r5 [( X

在广东湛江举行

' D3 V# r9 b' q$ F, T8 R5 j

4月22-23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广东海洋大学承办的2023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年会在广东湛江举行。此次大会以“生物技术创新赋能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86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参加。包振民、桂建芳、刘少军、陈松林4位院士分别围绕深远海养殖需要种质创新、多倍体鲫的遗传基础及其精准育种生物技术的新突破、鱼类良种良养良销、生物技术助力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等领域作大会特邀报告,就最新研究成果及产业发展思考与会议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大会围绕水产养殖生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制,水产养殖生物基因资源发掘与重要性状遗传解析,水产生物育种基础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设置了3个专题分会场和2个研究生报告专场,共收录300余篇论文摘要,60余位专家学者及100余名研究生作口头报告。5个专题会场研讨氛围热烈,与会代表们就水产生物技术领域各项重大科技成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 Z/ c9 M7 L% s. i

(来源:中国水产学会)

国际海洋动态 2 v: [: i5 _" q' X, x/ B/ ?

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3》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在瑞士因特拉肯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报告由全球126位专家编写,以第六次评估周期中三个工作组报告和三个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为基础,综合给出了气候变化当前的状态和趋势,未来气候变化、风险和长期应对,以及近期响应措施。报告充分认识到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同形式知识的价值,以及气候变化适应、减缓、生态系统健康、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了参与气候行动行为主体的日益多样化。8 K0 o, e6 v& q4 h( v7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m" N" U/ n& H% O9 S

科学家就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影响

1 U, T5 o, ~; P2 _

发出警告

近期,越来越多的南极生态学家、海洋科学家就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发出警告。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称,2023年夏天,预计将有10万名游客乘坐游轮或长途航班抵达南极,比之前的记录高出40%。澳大利亚南极局首席科学家达娜。近期开展的南极科研项目对游客无意中携带的入侵物种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南极洲已出现了来自北美和欧洲的所有主要杂草物种。南极与南大洋联盟高级顾问里卡多·鲁拉表示,南极旅游活动依赖于《南极条约》的指导,而要协调《南极条约》全部缔约方的意见较为困难,也很难就某项议题快速达成决议。* a7 s- f( y" C# ]9 r4 W6 Z5 o8 i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8 ^6 @# N" m1 G

“海洋十年”新行动呼吁关注海洋污染

$ b/ d2 A# z+ w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关于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全球塑料污染条约的政府间谈判,为应对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污染等挑战提供全球性框架,但需要海洋科学知识来指导实施。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于4月15日启动第05/2023号行动呼吁,征集针对“海洋科学十年”挑战1“海洋污染”和挑战2“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的变革性方案。

2 c0 C0 ~1 A! H1 H2 b9 b* Q e,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5 E, C6 j" {: k, w

联合国发布第三届海洋空间规划

[/ u" [* Y% d: B0 d

国际会议报告

近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官网发布《第三届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会议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11月22-23日,第三届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会议成功举行,会议聚焦知识支持、能力发展、跨界合作、气候智能型海洋空间规划、海洋保护与修复、可持续蓝色经济、国际海洋空间规划倡议等议题,旨在评估海洋空间规划的实施情况。 ; _# N' }/ h# I, \. x% P. q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6 r2 H/ ~5 L$ S; m7 Z' `

海洋快讯 | 4.15-4.21

/ Y4 s/ s! }& }) U6 f7 b8 @/ U

海洋快讯 | 4.8-4.14

; w2 g) ?- y. J ~' L# h' B

海洋快讯 | 4.1-4.7

' n, ^, b2 Q W" v) k

海洋快讯 | 3.25-3.31

/ \, N5 |- V. K* r6 d

海洋快讯 | 3.18-3.24

% E3 z2 t! C6 \' t# T6 a

海洋快讯 | 3.11-3.17

! L2 k: C1 I9 u

海洋快讯 | 3.4-3.10

; ]3 f* l2 J/ z

海洋快讯 | 2.25-3.3

# s- E0 [7 m: U

海洋快讯 | 2.18-2.24

6 e0 Q4 c) k8 c

海洋快讯 | 2.11-2.17

$ V' K, Y! W7 x+ r

2 B# Y. m1 b1 A/ k- M1 d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韩笃悦

6 x0 w u: a) [* ~/ g! y

# v' p! L1 G9 P, x& {0 R6 T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7 J. X$ C' }+ i: E. n/ m8 x9 t # m& ?9 m" M; f- J& M" M2 D3 d, p, n6 B8 n: O . T# q, S4 u5 b1 N/ c1 P5 A9 y; S5 ]7 ~- n5 z6 n3 S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亿脉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