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辅文院士:中国将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实践的全球引领者人民资讯2021-11-03 15:39人民资讯2021-11-03 15:39 - 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

[复制链接]
/ P$ }8 V+ l. p I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 G& l+ z8 t0 _0 B
( k: U9 ~. `: Q* ^) a% o
+ `" x0 y9 r7 H
. d" F$ A) j1 I' e5 Q4 o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图片/张轶佳
\* `, `- @ A7 Z0 c3 g* W
11月3日,亚欧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国际学术大会暨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21年度学术大会开幕式在成都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在其主旨报告中,总结了生态文明体制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成果和未来发展。
0 h$ J7 n" W+ j7 e0 w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u) _- [ P0 @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IPBES数据,100万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物种灭绝速率比正常高出100至1000倍。”魏辅文展示了一系列数据:地球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约38亿年的进化结果,地球上估计有1400万种物种,已描述陆生生物124万种,海洋生物19万种;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来自184个国家的15364位科学家发出了对人类的联名警告。
, m2 A( K* i+ _* T3 _* ~7 H
从科学角度上,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保护生物学应运而生,作为处理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综合学科,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在快速的发展过后,保护生物学已发展出保护演化生物学、保护生态学、保护生理学等分支学科。
4 h! R2 i9 S& `: t
从管理角度而言,如何为生物多样性助力?魏辅文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这个理念基础上,他提出一个新的框架:在一个稳定的“三棱锥”上,两边的棱分别代表自然的需求和人的需求,中间的棱则代表自然和人的平衡、统一。
! d" P0 h; M( `+ g: Y) y
中国将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实践的全球引领者
# y, r: w( J; b. _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有很多经验——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了一些试点项目和适应性治理,同时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魏辅文说。
[2 F: c& M, t; e0 J3 w, q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前完成爱知目标,引领全球绿色增长。在科学研究层面,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比如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与维持机制,物种濒危和演化适应机制、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 j( R0 V' U# e8 X4 J8 o
魏辅文指出,国际上不少科学家对中国在此方面的贡献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从1992年加入CBD以来,中国的国际履约合作不断深化,从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未来会成为一个引领者。”
7 S0 b3 ^+ a6 _% r: M/ c
首先,中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全球引领者,数百名科学家和数十家一流研究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次,中国是博物馆标本数字化的引领者,也是建立实验和监测网络,以确定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如何促进碳存储、养分吸收和生物量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引领者;此外,中国在生态学、保护、动物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和研究项目数量、资金金额在快速增长;最后,COP15将使中国能快速启动履行对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承诺,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实践的全球引领者。
( @9 x+ ^0 y x, R& j% m1 E
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h0 t3 R% w { |8 f
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魏辅文在大会现场给出了以下方案。
- L# L7 Y" U* S, ~9 T- }
第一,加强公约协同,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公约协同增效,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考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工程等举措,提供优质和可借鉴的中国方案;借助CBD COP15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广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9 j+ U+ k) J4 z* ]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由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保护地、农田与其他国土空间;加大优先区和空缺区的保护投入。
* m: I5 z3 B/ W) _( G- e
第三,加强平台建设,统筹优化保护网络。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深度挖掘和可视化呈现;建设野外观测研究台站,构建科学观测研究网络;加大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库建设,保存战略生物资源;加强入侵生物和疫源动物本底调查,构建风险预警和防控框架,服务国家生态安全。
) t# H2 t) g* X- ?; p# J- A$ x8 M: r
第四,推进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加强海洋保护。推进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和实施;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及深海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
: L h# g, o7 B* {/ C
第五,加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科学管理,解决人兽冲突、亚洲象北迁、东北虎进村等问题。
" n' x* C- `+ b4 }5 p
魏辅文表示,在10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非正式座谈会上,他建议新框架设立一个像气候变化公约设定的“1.5度”口号性目标,“这将有助于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目标设定不仅要有雄心,也要能实现,不要让大家再次失去信心,给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消极的影响。”他还建议,要建立一套基于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期进展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已经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 Y8 |3 V% Z' O6 R/ x0 r
”让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如果不是此时,那要等到何时呢?“魏辅文说。
/ G7 \1 K6 n. V* j& V* P' A( N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 i! x0 t" b u6 d# R" K0 T
+ r* M5 k) X5 S
举报/反馈
$ G* g' ]0 C, e/ S2 t" S
8 R- X& f: G5 f; k5 {! b& u1 B * C$ K' u2 ~4 x- o+ u/ T6 ]' z' v' Z : C# N( P% d. h2 {, V - l( s* ~: u C4 H0 g % Q; i0 o0 A w1 |1 n3 d.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三观道人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