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 \5 h- F 中国网11月29日讯(记者李智)“放飞!”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一声指令,11月27日上午9时,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10无人机腾空而起,搭载毫米波测云雷达、掩星/海反探测系统等,经过几十分钟飞行后到达任务空域,与天基、海基、岸基气象观测仪器一起,对海洋上空云系、温湿廓线分布、以及海面风场等气象要素进行协同观测。 $ W% b, j+ O5 v2 i R
据了解,在本次任务中,翼龙-10无人机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涵盖了海洋气象多要素、多维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测,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为今后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并为全球气象服务提供全新精准的技术手段。
, T5 L% n$ R( s: q3 u3 v3 u 翼龙-10即将自主驶出
0 e, X) W4 t& _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雪芬介绍,此次试验将在验证翼龙-10无人机平台、改进载荷的性能、观测方法、指挥系统、试验流程以及自主研制的掩星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的同时,为最终建立完善的无人机气象应急探测业务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3 p+ Q1 E) w, S. l d5 i
我国海岸线漫长,以台风为代表的海洋气象灾害频发,每年给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预报误差改进明显,但是现有的空基观测手段无法对其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抵近式探测,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精细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的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 G* v6 N! J( w# R. Z2 `
利用无人机对台风直接观测是提高台风强度预报、路径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为此,2020年中国气象局联合中国航空工业实施开展“海燕计划”,对台风等海洋气象观测开展科研探测试验,本年度试验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展机载气象载荷功能和性能测试。
; M4 A+ Q# O8 x$ k+ C$ V& B7 @ 保障人员为飞机加满油蓄满力
% z2 @- a1 m9 i. w L5 A “为更好地适配多型任务载荷,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对翼龙-10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确保了飞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此次科研试验。”翼龙-10现场指挥唐克兵说。 4 q$ `5 `- l" `6 N" ]
翼龙-10准备执行夜间飞行任务
) |5 B' e% z0 ]0 s! u 正飞赴任务区的翼龙-10
$ @5 j7 X* \5 ~+ S
& L) r7 X7 n% ]. u- \2 O* B# i, o" q: u
' z% ?. p7 x- x9 U# {: g7 K; V0 Z- `5 f"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