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K# N* b! L1 m1 |/ k" e,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考队员搭乘“向阳红03”科考船,正在执行“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2019年中北太平洋海洋环境水体综合调查夏季航次任务。而在这次任务中,我们所熟悉的国之重器——“海翼”水下滑翔机也背负了一项重要责任。 . t( t' L6 p4 I8 I2 p
2 `7 h1 f# J* r/ x; ^
“海翼”工作状态
- A. ~, o5 z3 x4 P 利用三台“海翼”水下滑翔机对这一影响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的重点海区的海洋环境,进行长时间的精细化观测。通过获取的高精度温盐、生化数据摸清该海区的海洋环境特征和演变规律,特别是某些微细结构的产生、消亡过程,以此提升我国对海洋环境变化对气候影响机理的认知水平,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保障。
5 b( p" R0 T3 J% }4 c' J5 o 执行任务的三台“海翼”正是由深之蓝生产的! 3 |; {+ f( p! | Q5 S, Q+ i( K6 e
此次科考中,三台“海翼”共计执行了64天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深之蓝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根据调查海域的天气、海况、地形、地貌、和仪器的要求,制定出了相应水下的滑翔机布放与回收的技术方案。8月6日,深之蓝团队奔赴厦门,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进行现场交付、调试设备,并做了详尽的培训,解答疑问。 , h5 R, Z$ t$ o4 X) {) f( ]- \
在执行过程中,海况复杂,深之蓝的专业工作人员二十四小时监控运行状态,根据调查任务实施情况实时进行调整。直至10月26日,三台“海翼”已经全部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成功布放并回收,共计获得了500米和1000米剖面数据1975个,航程2650海里,顺利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 ^* f$ |/ ~# `4 w( M
3 ]0 ~7 H" Q1 Q( @0 G 任务执行人员与“海翼”合影 ( S9 t: o# S# x9 H/ x
了解我国海洋事业的人都知道,“海翼”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在2016年,深之蓝获得了“海翼”的全球独家运营权,开始对了我国水下滑翔机市场化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2018年12月,深之蓝成功举办第二届水下滑翔机应用技术研讨会,并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署了独家授权协议,由深之蓝全面负责“海翼”水下滑翔机的产业化及品牌运营工作。 2 B. v4 u4 P& E) |. L) f
相关阅读:第二届水下滑翔机应用技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国之重器“海翼”产业化落户天津 : I+ g7 \# [8 t; Y
截止到目前为止,“海翼“已在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等海域完成多次海上应用,创造了多项国内、国际记录,累计海上工作天数近5200天,累计观测距离近12万公里,获得了超过38000个剖面数据。
! h8 L1 ^6 X" J$ W “海翼”是国之重器,重任在肩,压力也是驱使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深之蓝将持续推动“海翼”的规模化应用,从全产业链为海洋科考、海洋监测等活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为我国海洋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 x$ [ G5 m* I3 E% i
$ ]0 r; w! l' t( j" D
! e/ Z& u3 g3 j" f0 I; w4 g. [( M# n; p1 v
1 n7 } t6 j, a: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