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赤潮生物种类鉴定与数量分析”现场比测与技术交流活动在广州举办 - 海洋生物物种鉴定

[复制链接]
+ L$ d9 }; c! J/ p& \$ [* G0 q

8 g* b1 X V% {- t- o% `

10月11日-13日,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联合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在广州举办了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赤潮生物种类鉴定和数量分析”现场比测与技术交流活动,来自自然资源部、沿海省市的11家监测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现场比测与技术交流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落实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管理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国海洋赤潮灾害预警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各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单位的赤潮监测能力水平,保证赤潮灾害预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提供支撑。10月11日,活动启动会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召开。组织方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筹备情况、样品制备情况、活动日程安排、比测规则及注意事项,展示了比测样品的分样流程。随后各代表队抽取了比测实验室和比测样品编号并完成了设备调试和准备。10月12日上午,比测人员接收核实样品后,在规定时间内对比测样品进行鉴定分析并将比测结果、比测样品及资料提交组织方核查封存。10月12日下午,专家组对比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比测成绩。 5 x0 q' y3 [, {+ a% H p [' y) `

比测活动启动会

: A: t3 p: N# E

3 H0 X {/ z7 {, Z3 d

参加单位领队填写比测实验室及样品编号

9 ?) U% ^5 C% i+ `' p& N0 v' J* P* y

比测现场紧张有序

3 U% n% X+ Y6 F2 S5 k

比测结果评判

10月13日,比测颁奖仪式在南海标准计量中心举行。本次比测活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并列获得一等奖。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有关领导为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随后一场“赤潮生物种类鉴定与数量分析”技术交流活动以“现场+视频直播”形式展开。在南海标准计量中心主会场,天津科技大学孙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扬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顾海峰研究员、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董燕红研究员分别围绕“有害藻华微藻鉴定计量常用方法”“中国近海的有害甲藻赤潮”“中国近海常见浮游硅藻”“赤潮生物采样鉴定分析过程注意事项及思考”等4方面内容与参加比测单位及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其他单位技术人员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听取专家报告。 ! \* f/ M' E6 ^7 L* d$ E

比测活动颁奖仪式现场

0 [ @( w' `2 s+ \

为获奖单位颁发证书

) g& O! |, |" k$ J3 `1 |4 I

专家讲座与技术交流

8 D/ X$ {/ y9 S8 L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为保证比测的公平公正和顺利实施,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从6月份至今,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6月初启动实施方案研究制定;7月份在广州召开了比测方案专家论证会,邀请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相关专家对比测样品的制备、比测结果的判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8月份至9月份组织采集制备比测样品。本次比测邀请5名国内海洋质量管理和赤潮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强有力的专家组,为活动提供全程技术支撑。比测前1天,主办方与协办方技术人员和专家组从封存的四个母样中随机抽取一个比测母样,现场分样、现场鉴定、现场封存。监督组对比测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对比测人员操作规范性及比测过程中的其它事项进行记录和监督管理。在结果判定环节,专家组对每家单位提交的比测结果进行交叉审核、多次核对。另外,组织方还专门为本次比测设计了分样器,实现1个母样同时分出12个子样,避免了人工操作及机械力对样品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样品的均匀性,从而确保比测更加公平。

2 u* ?+ s8 k. k- O

比测方案专家论证会

+ m4 G8 H% Z) a/ ~/ \. {. v

& I( ^7 h2 B6 V7 u4 p# C5 G* k

比测样品鉴定封存

9 [4 C( ^$ ^) v. ]

比测现场监督

* A2 \$ h4 G3 {6 }0 d" ?# ~

比测样品分样

8 K! _. F) K! T1 e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赤潮生物种类鉴定和数量分析”现场比测与技术交流活动圆满落幕。学习、交流、成长、提高的主旋律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参加本次比测活动的专家和比测人员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活动组织周密细致,实施公正高效,对工作提升很有帮助。

本次比测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张友篪指出:“现场比测是各比测单位同时分析同一样品,评价比测单位能力的一种质量控制活动。本次比测活动将在推动我国赤潮监测质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Z6 c0 k. U7 d Q# C

天津科技大学孙军教授在参加本次比测活动后,感触颇深,他说:“我国目前赤潮灾害控制得比较好,暴发的频次逐渐降低,尽管目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可以协助改进造成赤潮灾害原因生物物种的鉴定和辨识方式,但依然还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工识别,因此在生物物种鉴定工作中,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对生物鉴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赤潮生物种类鉴定和数量分析现场比测,对我国海洋监测机构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既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F4 o* ~% u3 Q( H" d: F, g* n

来自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彭亚兰第一次参加现场比测,她说:“参加现场比测既能检验各单位监测技术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各单位监测人员提供了一次良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本次赤潮监测技术交流不仅强化了各单位对赤潮数据质量的认识,规范了赤潮分析的操作流程,也丰富了赤潮鉴定经验。赤潮生物监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赤潮监测人员鉴定知识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服务赤潮应急监测任务。此外,由于目前的赤潮监测主要依靠光学显微镜进行人工识别,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分类鉴定依据对赤潮监测意义重大。只有全国各单位均采用标准化的分类依据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才能使获得的赤潮监测数据真实反映海区赤潮情况。”

7 v* ]1 z$ c. x/ h

其他单位的参加人员也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受益良多,将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和平台,使大家在互相交流中进步成长,更好地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 j; v3 O4 C# p' x: P- _

比测活动合影

, d: `+ w) U2 B6 r, g; W

质量是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质量工作机构,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推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做出更大的贡献。

6 P5 {9 _0 ]( p) ]3 p' n. V

END

/ y& X. x' r% s% B* `

编辑:邓红

|/ _* g/ @+ [& A5 E* E# S3 `7 T4 I5 f7 w6 ?

初审:吴美怡

+ g/ d; Y) {( W- N# ]0 Y# p: ~

审核:王亚涛

8 A3 V) \. V; p0 H' |

审定:刘景霞

& J' ?# X" B/ n3 z1 ~

J, J+ a- z" H# F 7 n& p9 ^3 K; m2 }6 |9 p 2 T/ v& W2 s; U& a7 @: k 4 V# W' s/ {* F5 W x 3 K2 H' O% H& j+ i7 a#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恋娃娃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