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Y7 V6 i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7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航次,返回青岛母港。该航次的成功实施,将会为研究印太交汇区的俯冲系统形成与演化提供宝贵的数据及样品,有望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为下一步推动发起印太交汇区国际大科学计划,引领该区域国际合作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 E9 n. ]+ y' L* h; h
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张广旭介绍,本航次时间长、作业形式多样、作业难度大,且整个航次受黄淮气旋、14号台风“小犬”、15号台风“布拉万”及冷空气影响,海况较差。但全体船队员提前谋划、密切配合、团结奋战,克服不良天气、设备故障以及高温、高海况等困难,安全、高效完成计划任务。本航次共完成电视抓斗作业29个站位,CTD作业5个站位,海底沉积物柱状取样作业5个站位,投放海底地震仪(OBS)10台,完成多道地震综合调查测线620km,完成2条海底热流连续探测剖面(共完成海底灌入65次)。  ! ]' F1 o c1 Y5 q
“科学”号于2023年9月19日从青岛起航,搭载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印度尼西亚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等单位的71名科考船、队员,共历时47天,总航程6000多海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 F D1 n p& e0 ]$ |
责任编辑:孙源熙 # x8 _; S H+ C( P* D
o9 K1 \8 r& }; P9 a$ D) w5 y4 k1 f% d- z
/ Z0 q" ^) i3 y# t
5 l& {3 C3 o2 U6 O7 w D9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