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海洋科学系海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一、专业历史沿革
二十一世纪之初,随着地球信息科学和技术特别是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大院校相继成立了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在综合设计新学科发展布局,同时兼顾专业成长特色的前提下,同济大学于2002年申请成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与时俱进,海洋探测开发技术成为国家急需的新生专业领域。 8 [( Q4 Z! R0 g. o; y
经过多年努力,同济大学2009年建成中国第一套海底观测试验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2011年,原有的地球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进行试点改造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按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进行招生。 . z! b) X6 s8 s5 |& L$ g
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建设目的是顺应海洋资源开发需求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培养一批能够以海洋资源探测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手段,具有较强实践及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专业同时要求学习相关的海洋科学知识,为地球物理与海洋地质专业的相互交叉及融合搭建信息化的桥梁。
1 g7 ?* A% o; A) F! W4 T自2003年,每年招收平均20名学生,至2012年6月,已有六届本科生毕业。每年的毕业去向主要分三类: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被直升推荐或考取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其余毕业生是直接就业。就读研究生的学校除本校外,还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目前就业主要去向为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例如,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移动、交通银行、上海城市地理发展有限公司等。
二、学制
四年制本科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目前设海洋探测与信息技术方向,以海底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为培养特色。培养面向未来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海洋科学思维,同时又掌握电子技术、海洋探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3S技术等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教育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能把握学科前沿并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使毕业生能胜任海洋研究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研发、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专业培养标准
表1  专业标准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知
$ V' n* B1 [4 t7 v) f" W     识 + n5 x) T! P; Q9 [1 J0 D0 g3 F
     与
; Y/ o9 Y: m- H" K4 D5 `     智
% L/ k: e/ r; i( V" Z- T     力
$ J0 S. Q7 U4 B5 h     能
1 j# P- f' q9 f) y' a     力
1、数理知识 / X" S/ Q2 _1 a. M" }( N3 Q
2、自然科学知识
0 z. A) |' p  q. e4 R: X3、人文科学知识   H7 a% P& n: b* T! R$ w6 [
4、专业知识
1 b1 k- P$ R4 o- h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 @% u; U$ M8 x9 s) m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1、掌握扎实的数理知识,要求选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A等课程。 2 Z4 r; j7 A, U9 h
2、了解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要求和引导学生从素质与能力拓展选修课程中选择相关自然科学、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课程。
( S0 B/ l: x+ j/ P" q* f% w3、了解人文科学知识,要求和引导学生从素质与能力拓展选修课程中选择相关文学类、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国际关系等课程。
0 ]5 G5 K5 D6 _) R! P) u4 Z4、系统掌握海洋资源调查及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必修海洋学、3S导论、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预报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要求基本掌握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跨学科方面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选修资源、环境等为社会及经济服务的拓展课程与讲座。 5 k; [5 [. r; P* M) [" C$ c
5、具备为专业服务的相关知识,要求修测量学、计算机编程语言及数据库基础等相关的课程。
+ O6 o8 c- V3 }7 s# S, b6、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要求参与和3S技术、地球及海洋科学前沿相关的学术讲座。
     能
- ]( W- o2 u  A* A3 f! }7 ~: F$ I" R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 K$ N" n5 s% }1 L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C0 l0 M9 |( E' `  Z) Y3、逻辑思维能力 , G8 o" X  @  M3 X
4、现场工作能力
5 h+ x6 I& c& K5、实验室工作能力
1 x* g& h* g3 _6、表达、交流能力 & a0 v6 x% a3 u' u7 ?; ?8 ^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3 A, V$ [' W9 Y) w* C' a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0 O+ K# Z6 \: W5 Q5 a- y2、结合具体问题,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以3S技术为手段对地球信息综合,通过导师制等方式和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磨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发现能力。
  X7 H  E/ `5 X* r; d3、塑造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选择相关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课程。   e& @4 c" E, M7 m* |" W
4、以海洋资源调查及开发技术为手段,掌握现场数据采集的方案设计、数据获取及评价的基本方法。
+ E" X  Y; ?* j5、具备一定实验室工作能力,要求选择专业实践类实验课程。 2 i+ K1 r" d! V% k3 V
6、通过课堂与实习过程中灵活的讲课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双向互动,要求参与不同的学术活动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 ^; E. h" _* M  b) Y' B0 Q
7、通过课程论文、文献检索与阅读等教学环节,培养英语和计算机等通用技能。
) U: i1 v/ P& |5 T2 ~' ]8、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实习、实践,培养一定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人
* F: u8 m: h5 a& K- B1 m4 k
     格
1、身心健康 9 w! Q& \# N( H, r0 F3 x, r: E
2、道德修养 4 n5 ]+ `5 g" d- ]2 P! K% T1 {
3、民族精神 : p5 z0 M' }# Q- x+ ^; B7 @
4、理想信念
3 L# q# W; p/ D2 ~+ k: o5、国际视野
/ y5 ]7 L5 @5 t: a, Q  o) u5 H6、人际交往 4 I' M% W! L' b# T
7、团队合作
1、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选择必修的体育课、心理辅导等课程。
8 g) }: q, W) A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求选择国学修养、爱国主义教育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
' s+ R! L0 x" I3 G2 o& p# }7 j3、具备民族精神,要求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类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 7 X) d0 u$ F6 q$ n( U% `
4、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要求选择相关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 % B5 i& q' C. Y
5、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要求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参与由国内外专家主讲的学术讲座。 & a2 v1 i  @+ c9 w3 w* q0 S
6、具备人际交往的素质,要求选择和通过实践类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 ; E9 J/ P/ X- j& w: m( B" ~
7、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要求选择科研创新项目或参与实际科研课题,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团队合作能力。
表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知 . x2 a9 C$ B2 {- e; V$ ]
     识 8 h* H& {3 H# k+ |
     与
2 x) H) `) i: E3 e3 ^5 M4 a3 k) F     智
. q& V3 ^$ F2 a5 _9 y( ^$ v: l     力 5 _. J$ k+ [6 u0 Y+ L- N
     能
- G) D9 C. m5 g1 e% C9 q     力
1、数学知识
. z1 j+ y  `4 y5 e- b' r2、自然科学知识
, C( i0 \+ O) Y% ~( P. \8 y1 D' V( r3、人文科学知识 * }5 d* T* Z. Y1 |" H
4、专业知识
) F! p8 f& a5 B; k$ B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 @" L6 Y5 X; t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1、数理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
* c5 [; g7 P0 O2、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课程传授、自学、实践认识、作业等途径获取。
7 c, D! Q' a- }3、人文科学知识通过课程传授、自学、实践认识、作业等途径获取。
  I0 D1 O7 W; e2 {: Z! w- u4、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作业、实习、实验、实践等进行教与学以及实际操作。
" n- N% R) Y0 v& G) G( x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实习、实验、实践等进行教与学。 3 Z" B6 S4 j. [6 _8 w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通过课程讲授、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业、实践认识等进行教与学。
      能
& ]0 V1 @6 H. t" U1 r+ o7 ]. ^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 K+ P1 H* e: w% m) j& I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W% S" B* N& A( i& Y( b3、逻辑思维能力
/ I: c5 T% f0 Q+ I' X( H' F4、现场工作能力 * |6 M. o& q( B
5、实验室工作能力 2 A3 \& M& J; V8 Z
6、表达、交流能力
3 I- c0 b: Z8 V+ z1 C! L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 m9 u9 W! [+ J6 U' j9 u3 M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通过专业课教学改革(学生上讲台、课堂双向互动等)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重在文献检索与综述)来提高。
! x  t# [6 W' n2 ~2、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和作业,结合创新项目和实际课题,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己思考、组织、动手等综合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高。
  ]7 T  R# r4 n- y. f3、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分析解剖、学生自己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来提高。
0 W1 j7 W% X2 z4 n, d9 J4 R4、通过专业综合实习、实际操作、见习等途径来提高。
+ }' [& }7 K- |* ^: i' B" |# A5、通过专业实践类实验课程、实验室实验和项目作业来实现。
. k- Z: T/ ~$ z0 B, Y6、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通过课程作业中设置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来实现,交流能力通过科研论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
3 F1 ]; b: A& d  V7、通过通用技能的相关课程教学、课程论文和作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来提高。
: j5 @. m$ C, h) s5 z4 s9 T/ p& V8、通过分组参与创新项目和实际科研项目的实施和规划、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来提高。
     人
" [& W. u2 L2 G2 {7 w! z# j
     格
1、身心健康
) E) J0 L9 a+ d1 ?; R  ]# J- c3 {/ p2、道德修养
4 c1 ~; [6 R4 D2 v% C+ G: q3、民族精神   s4 i  Y5 N  k, F
4、理想信念 / D6 ?0 W6 r( X4 i
5、国际视野 ; y9 B" z' \$ l0 k. I) @3 g/ B
6、人际交往 4 w: [1 A8 i7 Z; O6 S4 [5 R
7、团队合作
1、通过体育课、心理辅导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认识来进行锻炼和提升。
& e7 k, r  e4 ]# \2 E: Z: Y: K: j2、通过国学修养、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先进案例、报告、多种信息渠道、社会实践认识等来提高。
: k+ x. n0 B6 D3 N+ }* o. M( C3、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类等课程、先进案例、报告、多种信息渠道、社会实践认识等来提高。
0 K4 l7 N, U4 I- ?; P( _1 q4、通过相关课程、先进案例、报告、多种信息渠道、社会实践认识等来提高。 4 d6 ^4 o4 F7 I2 ]/ H' X( |
5、通过专业课程讲授专业前沿形势、国际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科研论文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实践、专业综合讲座、学科学术报告等过程进行提升。
# O- G9 d) u0 N. `. H6、通过实践类教学环节、自己组织创新项目、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锻炼。
; Y) o9 C3 t) U$ G; _0 P0 e7 c1 c7、通过自己组织规划创新项目或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等来提高。
  表3  成绩评价方法
方面
              内容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知 7 d7 A& ~3 j) Y" d2 D
      识
5 y: ?- r( @8 ~! a      与 2 N- T! `5 D9 s0 r, r: @
      智' j. ]8 u! L+ ]6 T) F
      力 ; T  L# I" o+ _8 ~1 K: B* q
      能   t$ o$ Y1 ^+ S9 G6 k
      力
1、数学知识 0 G) x1 A! T' G% ], A
2、自然科学知识
+ j0 k7 x5 }$ c# ~" x- s3、人文科学知识
2 \! V/ T3 _# Y% M  j4、专业知识
9 B# o! ], B' A4 I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 g4 x7 R" F& c# }/ P9 h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1、数理知识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 ( v: Z2 h: y5 I  H
2、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课程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 , L# j: C( O' z$ v& S5 x
3、人文科学知识通过课程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践报告等综合评价。 % K5 c1 L5 C/ z
4、专业知识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各类大学生创新成果、科研论文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 f3 f+ I: Q) a0 q" I1 {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各类大学生创新成果、科研论文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 J5 s2 Q2 g. i$ o% E3 j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通过课程考试、平时作业成绩、讲座报告、实践认识、科研论文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能

  \6 D) q; t9 h2 z
      力
1、终身学习能力
6 X- W7 b$ D% @8 ~9 e9 d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0 U& j& |1 X8 h# t* K# A  y7 ]3、逻辑思维能力
/ j3 V/ ~" M- F, p  l$ D: T) J& U/ _4、现场工作能力
6 i1 f% a1 x; P, X9 `3 l. A5、实验室工作能力
4 k, o: ^- l1 E& d+ ~$ q0 G6、表达、交流能力
0 x; {# z, T3 H. j5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M7 Q& \, P. B7 Q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1、通过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 % m1 j! [5 l3 B! Y2 ^
2、通过笔试和面试、小组考核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方案、项目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 o% T. J, f, U3 X  x7 K3 `* V
3、通过笔试和面试、小组考核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方案、项目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 p+ l" S; ^% H: D5 e1 M* `6 a4、通过笔试、现场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
/ _" k, ]' U: y/ L5 Y5、通过笔试、现场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9 f2 P. A  k( Y6 N  Z+ {# T5 o
6、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大作业,结合科研论文和学术交流实践等情况,通过面试结合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 V- @: C* ?, k* d( u. b% [# @/ S
7、通过笔试和面试、国际国内通用考核标准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项目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等进行综合评价。
' ^3 U2 g9 A! N5 }8、通过笔试和面试、小组考核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小组总体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人

5 N# |0 n% y* Z3 f; S
      格
1、身心健康
/ s1 F3 `. `+ Y) k5 R2、道德修养 * T  A' W2 V, d8 G* k/ S
3、民族精神
: v9 n: `3 n1 o4 I4、理想信念 4 e! v1 m1 T, U' L+ [. [: Q
5、国际视野
2 K: V) r5 {, I' f) e6、人际交往 % m( P' _6 r  k9 |
7、团队合作
1、通过相关测试,参考相关标准和依据等进行多方面测评和综合评价。 1 u! j- F- b3 {* v$ I5 ^8 ]
2、通过相关测试、综合平时表现,依据一定社会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
/ W8 j6 `' X/ b3、通过相关测试、综合平时表现,依据一定社会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
. W6 b& J9 p5 [+ B% F# }7 l  x: `4、通过相关测试、综合平时表现,参考相关标准和依据等进行综合评价。 6 \: z( }- Q( U( W2 v
5、通过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报告、科研论文和学术交流实践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 y7 {5 _( [. c$ ?- L7 u/ ]
6、通过作业报告、项目课题完成情况、综合平时表现,依据一定社会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 " U/ _! H0 x/ n, ~- j! g
7、通过作业报告、项目课题完成情况、综合平时表现,依据一定社会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主干学科
海洋探测技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等。
六、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海洋学、3S导论、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数值模拟导论、电工学(电子技术)。
4 o  }: h3 J3 ~5 U; k& a专业主干课程:海洋调查方法、海洋探测技术、海洋环境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洋遥感、GIS设计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计算机实习、测量实习、地学认识实习、3S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创新能力拓展、毕业论文等。
八、相近专业
测绘工程和地理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学等。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至少达到187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十、有关说明
1、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至少14学分。学生选修的课程可根据其学习方向和兴趣而定,选课过程需要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也可任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程。选择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学生同时要求CET-6成绩不低于520分,并有科研实践学分。其他学生可选择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的学分来抵充选修课的学分。 / x) N2 H# l! o* V4 L8 j
2、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可包括创新实践项目、导师制科研实践项目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座(至少10次)以及其它渠道的实践项目,要求在4年内修满至少10学分。 ( |' @. C0 e8 ~& t2 J$ h0 x4 ~
3、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政类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在本培养计划中所定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课程安排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培养计划中单学期的课程仍在单学期选修,双学期的课程仍在双学期选修。
十一、教学安排一览表,实践环节安排表,学时、学分汇总表,课外安排一览表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u8 `3 d9 t- h$ E2 r$ P9 k
1 m9 [7 g, z% v6 L/ d/
, j' R) ~5 c" c  H

) x( y0 r3 u6 l2 S/ F

6 w7 a6 ~) i0 a) D7 ^" n9 S
- v# G4 d% f6 w3 f/ q
8 R( u! D7 m* B' O( f1 E5 F

3 B- E, `: P$ _% c! T
8 T$ `9 l9 G3 u4 z; g

1 B) w1 u. @; D+ R3 a4 j4 }) g. a: p  [9 p" T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一、公共基础课(必修76分)
002016-9
形势与政策
2.0
68
1
1
1
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4
2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0
34
2
07805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 b) l! I+ h( g9 o) |. F和“三个代表”
6.0
51
3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34
2
360011
军事理论
1.0
17
1
320001-4
体育
4.0
136
2
2
2
2
112001
大学英语
12.0
204
4
4
2
2
100096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34
2
100216
C/C++程序设计
2.5
34
2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2.5
34
2
100097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2.5
34
40 C6 f2 _& ?- d) l6 t( g; f/ o

4 p; L1 I3 \# ^& P- A1
2
100114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2.5
34
2
10011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2.5
34
2
100117
web技术与应用
2.5
34
2
122137-8
高等数学 A
12.0
204
6
6
124001-2
普通物理A
7.0
119
4
3
124006-7
物理实验
1.5
51
2
1
123001
普通化学
3.0
51
3
123002
普化实验
0.5
17
1
122010
线性代数B
3.0
51
3
122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51
3
122144数学系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0
51
3
6 t/ T! V! k, K8 u9 y7 a" D5 q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z. ?/ g5 a: O+ c

# `* G' W. E* u+ t' f3 \, l/
5 i# k, r3 h$ {$ R2 q

* W- h) H: ]; m; g4 S% k+ G
0 g9 |3 }. {: W2 v2 l: P. _

. u* V& C1 c& J! k0 r' w; D, w2 x& ]; z
9 @! a1 Q: U9 i: r' j: N. ?; X- a! I* y' }3 M
7 q$ P7 `4 e$ L# V
% l6 d( L" z$ B: @! V

8 X1 n; O: K% `4 I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二、专业基础课(必修26学分)
121137-8
地球科学概论
5.0
85
24
3
2
310020
海洋学
3.0
51
3
310110
3S导论(遥感、GIS、GPS)
4.0
68
  10
10
4
035002
测量学
3.0
51
3
121202
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0
51
10
2
100292
电工学(电工技术)
3.0
51
10
3
124153
海洋声学
2.0
34
6
2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 J% I5 y0 L0 |7 k( e

/ |' `/ ^: n) t6 v, b5 G6 b/& [4 a/ e* w0 z* l8 E" [9 `# X

8 _' }1 x2 B; i# Z  _
& S. }: R. d2 l2 T7 O
! G! k. v4 y+ z+ J0 ]
& ?5 ]: M7 d2 J' m& j/ C

5 g% R5 h) h9 p! F# r
% u1 Z* M. y0 j  Y& O3 m. K. t& R, u

9 ]0 t, y* s3 ~% y- l. g) O0 K) `2 m+ {& m* M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三、专业课
必修课(必修22学分)
310111
海洋调查方法
2.0
34
8
2
310112
海洋探测技术1
2.0
34
8
2
310113
海洋探测技术2
2.0
34
8
2
125062
流体力学
2.0
34
2
450102
数值模拟导论
3.0
51
14
3
310114
海洋环境要素计算与预报
3.0
51
12
3
310076
海洋遥感
2.0
34
10
4
2
310116
GIS设计与应用
2.0
34
4
8
2
450116
自动控制原理(一)
2.0
34
6
2
101079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0
34
6
2
选修课(选修12学分)
420336
Java 编程
2.0
34
2
101023
软件工程
3.0
51
10
3
310115
Fortran与Matlab编程
2.0
34
16
2
310117
GPS接收机硬件原理
2.0
34
7
10
2
041060
机械原理
3.0
51
3
041064
机械设计基础
4.0
68
4
041175
机械制图(三)
3.0
51
3
100249
传感器网络
2.0
34
2
310042
计算机模式识别及算法
2.0
34
10
2
310057
海洋地球物理
2.0
34
4
2
310086
3.0
51
4
3
050159
环境科学导论
2.0
34
2
310085
海洋生物
3.0
51
3
四、素质与能力拓展课(至少选修9学分)
实践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名     称
学分
学期
周 数
上机时数
备  注
360002
军训
2
2
2
暑假
121072
计算机实习
2
4
2
暑假
241007
金工实习
2
3
2
暑假
100250
电工实习
1
3
1
暑假
121172
地学认识实习
2
2
2
暑假
310101
专业认识实习
2
4
2
暑假
121173
地学综合实习
6
6
6
暑假
035040
测量实习
1
4
1
暑假
310062
毕业论文
16
8
16
002085,,98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4
4
必修38学分
学时、学分汇总表
总学时
总学分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公共基础课
1309
76
76
0
专业基础课
442
26
26
0
专业课
510
34
22
12
素质与能力拓展课
204
9
0
9
合       计
2465
145
124
21
课外安排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或内容
周学时
学  期
要  求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
5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6
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
1
4
军事理论
1
1
文献阅读
5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1
1
文献阅读
6
计算机程序设计上机
1
3
上机

0 n* W- k# \4 y) ^- z3 X, o% B& l3 Y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冰死铁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