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槽,中间有一个挡板,挡板两侧水面有高度差,如图一所示。 如果把挡板抽走会发生什么? 当没有地转效应的时候,水面最终会和y=0的平均液面高度重合。 当有地转效应的时候,挡板右侧的高水位的水向左侧流动的同时,会受科氏力的影响而转向。随着水的流动,两侧液面的梯度力会减小,而科氏力会增加(因为速度变快),最终达到如图2所示的平衡状态。此时,只有中间区域的水面高度和抽走挡板前的初始状态相比发生改变,而远处的水面高度没有变化,换句话说,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水面的“变形”,这种变形发生的范围,被称作罗斯贝变形半径。 所以罗斯贝变形半径是用来描述地转效应影响范围的一个物理量,其公式为: , where,即约化重力,D是水深,f是科氏力参数。
) o' e* _( C1 e3 Q; p可见,地转效应越弱,罗斯贝半径越大,所以第一种情况中当没有地转效应的时候就相当于f=0,所以罗斯贝半径无限大,整个水槽的水都会“变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赤道地区的海洋涡流尺度要大于高纬度地区。 ps:绘制图2的R语言代码: t=seq(-20,20,0.1)4 l9 O) H$ i0 Y4 ?, M a
y=atan(.5*t)5 q5 L+ U, P$ i+ ^& O( K+ f% V5 W
jpeg("rplot2.jpg", width = 950, height = 950)1 B5 S2 N8 H4 W# b) B
plot(t,y,type="l", xlab="",ylab="", xlim=c(-10,10), ylim=c(-3,3))
( n: A- O: p9 T1 W! { abline(v=0, col="black", lty=2, lwd=1)8 l: A( w. x9 x+ p( @2 v! Q3 @8 X% w, C
abline(h=0, col="black", lty=2, lwd=1)( _) y% c. h; t7 U4 N/ P+ m
dev.off() * H. ?8 l) Z8 K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