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U- H4 A" |; l4 z0 `. v- d
) F7 I* `/ b! l! Y- M, S5 I) j 日前,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研编的《基于储量差值法的滨海蓝碳碳库增量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盐沼》(T/CAOE67—2023)团体标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正式发布。 3 a+ p" d! t* g, k( b
《基于储量差值法的滨海蓝碳碳库增量监测技术规程》的5个部分涵盖了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三种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碳库变化高精度监测工作,分别由厦门大学、我所和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牵头编制完成,同步发布实施。
) x ^; f3 v1 K1 v3 U+ `2 T$ P$ v# R+ \+ a7 p; P8 T F
滨海盐沼是介于陆域和海洋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具有强碳汇作用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我国的盐沼从北至南均有分布,碳汇潜力巨大,因此制定盐沼生态系统碳库增量监测技术规程可为蓝碳碳汇能力监测提供技术依据,以满足蓝碳工作的实际需要。 # n4 ]% f, E- t
9 T, S4 u1 i6 c0 m8 Y+ s6 T$ p 该技术规程的盐沼部分由海洋二所海岸带与海岛研究中心牵头编写,联合厦门大学、海洋四所、浙江博绘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国内多个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参与,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储量差值法原理和地表高程监测系统,规定了适用于我国滨海环境特征的盐沼生态系统年际尺度碳库增量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等。这一方法获取的碳库变化监测精度高、不确定度小,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国滨海盐沼增汇量化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1 b2 p* x8 O/ X: ~9 F$ F( W : u h: p. I" ?
; y/ g+ P$ i7 A% m/ [# [* m. r/ }6 P
" H9 _! f4 x0 R
2 b! T' F+ Y) d
! K. e+ N$ _: J' h2 M
. e$ n$ @2 r; m+ x
7 K: q. }( G/ s4 g 9 b& o5 d M: Y2 [6 e
0 `% Q0 f1 F( U) d, n0 J P( R
- M# b( a; x5 C8 E2 b, K
; r6 T" Q4 X" n/ O# }$ C3 h% D
: g/ r/ m( H/ m/ b) ^ ) @# s# S7 H# x; b2 Y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1 _+ |& N8 B/ N2 C0 a w! j- Y
U! m) O' \2 i" z7 f; I7 a# S4 H
5 m/ R- L0 o% e- V& `8 t% @1 f+ Q/ |6 E. o: p/ t5 D% Y) Y9 ~
3 Z$ P' b* s! n' H7 [+ @; S$ L/ s9 p) u0 E/ _% K0 l2 P0 i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