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作战构想(上): 海上作战篇

[复制链接]
2 p5 G6 U. a8 _7 \. D" e, V6 R) N/ Z
: X/ v2 k! [2 w% R& h% e0 z
6 U' s. s! x/ ?7 c1 `

$ P8 R( |* ^, E' y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1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打赢人工智能之战——AI赋能的未来作战构想》报告,重点描述了未来AI在海洋、陆地和空中作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该文着眼于构想AI在战役和战术行动中的运用场景,提出了具体的AI作战应用方式,对研究未来智能化战争颇具启发意义,现将其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7 q2 D% k1 t/ L1 J* I+ c

▲图1:报告封面和封底

- A/ K7 r: H+ r# [" U9 Y T1 w

一、人工智能赋能改变战争形态

& U$ A! C' l1 v5 O

AI具有强大的发现和识别能力,将改变体系对抗的方式,目标会变得更容易被识别定位,进而迅速遭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在未来战场上,藏匿和生存都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的作战系统通常被视作网络,各节点之间的通联最为关键,而在AI赋能下,基础数据才最为重要,可以利用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敌人行动,决策循环将变为“感知-预测-行动”。由此,AI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行模式:

& K4 ~/ |$ [+ q; I# ?* p

人在循环内(Human-in-the-loop),即人保持对选定功能的控制,防止AI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人是系统控制环的组成部分。

% \# u" m4 q; w

人在循环上(Human-on-the-loop),即AI控制全部操作,人负责监控操作,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 u% Z0 U) w0 l9 \

人在循环外(Human-out-of-the-loop),即AI控制着系统运行的所有方面,没有人的任何干预。

: i* n; s- Q1 B( r$ a: l

▲图2:以AI赋能万物互联

" o, C1 z0 b, B6 S5 m

另外,AI赋能的战场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设备,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4IR)将大大加速装备研发和大规模制造,使军队面对新的作战需求时,大大缩短技术反应时间,迅速实现国防力量结构变革,持续的创新变革将成为未来军队的主要特点。先期迅速部署低成本、低复杂性的原型系统,然后再定期改进或使用全新系统,这种“原型战”(Prototype Warfare)的方式更适合未来战场的要求。基于AI的新型系统只需能够连接云端,并与指挥控制系统兼容,便可以实现快速设计和建造,并可根据不断变化的战术环境进行优化。

# H2 ~# f* Y7 \: T5 h+ k" T

为提供所需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经纬(Data Fabric)、云计算、物联网(IoT)、边缘计算都将发挥关键基础作用。美国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提出的“马赛克战”(Mosaic Warfare)概念正是运用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大型物联网数据流创造出一个新型杀伤网。正在研究的第三代AI,将具有更强的场景适应能力。

& ]7 w o: R8 G- }2 @* A

二、人工智能赋能的海上作战

/ X1 ^# P t1 M/ f: C" |

海上作战受兰彻斯特有效性平方法则的支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开始在净战斗力上的微小优势将是决定性的,其效果是累积性的。海战中先发制人可以迅速获得净战斗力的优势,并且很难被逆转,而要进行有效攻击必须锁定敌舰位置,随着海上监视和侦察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的重点是优化对大量监视和侦察数据的处理。

$ |. W$ U8 v' m7 F4 @

▲图3:海上作战要保持持续有效的火力输出

! L" h% M: q9 M T# Z5 b5 N8 Q

(一)海上防御作战构想

# o4 J/ l) {( w

(1)战场建设

7 t+ `$ x9 M! S6 x0 W/ h

DARPA的海基物联网(Ocean of Things,OoT)计划旨在通过部署数以千计的小型低成本智能浮筒,构建一个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大面积海域的态势感知。智能浮筒以及许多其他低成本的移动设备可扩大海基物联网的能力。除此之外,小型卫星组成的卫星群也可提供无线电频率侦察数据服务。军事监视侦察系统覆盖了从天基系统到载人飞机,再到水面舰艇和海底传感器的广阔范围。“数字可视海洋”(Digital Ocean),即基于传感器和AI技术融合各类海洋信息,形成的三维综合图像正在逐步实现。

u) P+ S& o& `, Q

(2)舰艇防御

" N/ L3 a7 K$ K2 d. \5 A0 a

在未来海上冲突中,AI赋能的海上监视系统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海战形式。实现“数字可视海洋”,将大大提升舰艇的威胁感知能力。据此,将有三种具体防御方式:

( [( o6 _: `$ Y" J5 C, X

集中兵力,即将舰艇聚集在一起,提升整体防御能力。AI赋能的舰载雷达和传感器将大大强化追踪来袭导弹的能力,而AI赋能的指挥系统也能够更迅速地确定优先打击次序。这些AI赋能的舰载武器系统首选“人在循环上”的模式,若来袭导弹数量增加或面临更多的高超声速导弹,可转换为“人在循环外”的模式。

. k. K2 E! G/ E4 l: o& {5 ~

分散兵力,即分散布置舰艇以减少敌方集中火力攻击造成的损失。通过网络互联使分散的舰艇成为一个整体作战,“分布式杀伤”(Distributed Lethality)的概念便是基于此而发展的,其核心目的是使敌人对自身舰艇的定位更加困难。然而,随着“数字可视海洋”的出现,这一目的可能会很难实现。

( G/ K+ J8 w1 v7 l) {$ \+ |

完善纵深防御,即在敌方潜艇可能经过的海域,设置固定或可移动的传感器,并由无动力、长航时水下滑翔机拖动被动阵列。这些无源声呐将利用目标识别算法自动识别特定的水下或水面目标。

; n% G! L m. O5 z8 T% y

(3)AI的欺骗功能

; d2 b& r, K ~+ W1 R/ m

“数字可视海洋”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使用AI实施欺骗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海战场的特点以及AI强大的“发现”能力,决定了需要通过制造大量虚假目标以掩盖真实目标,误导敌方指挥官的判断。

! d" o# f6 B; K3 K0 Q) [

▲图4:“数字可视海洋”的建设将大大消除“战场迷雾”

( o; b8 d( n! O: m+ @

(二)海上进攻作战构想

/ K* ?2 [9 k( W3 \ z

在双方都采用AI赋能系统的对抗过程中,可能会难以锁定敌舰。贸然发起攻击,若没有命中目标,将会造成自身战斗力的下降,故有几种作战方案可供选择:

2 u3 Y5 m* w$ \& i

混合使用有人和无人舰艇。可选择三种类型的舰艇,一种是有人的大型舰艇,携带相当数量的各类远程导弹,远离高威胁区;一种是有人的较小舰艇,部署于敌舰可能活动的区域,执行侦察和目标指示任务;一种是无人隐身舰艇,部署于最高风险区,抵近敌舰收集关键敏感情报,并通过中间较小的有人舰艇传回后方的大型舰艇。通过三种类型的舰艇协同,缩短了有人舰艇对无人自主舰艇的控制距离,提高了灵活性,也抵消了部分敌舰释放的电磁干扰效果,使得无人舰艇可以将高质量的目标数据回传。在处置突发情况时,即便与后方大型舰艇联系失败,位于中间的舰艇也有少量导弹可以使用,三种舰艇在作战过程中虽然使用了网络,但没有完全依赖于网络。与分布式杀伤的概念不同,这种方案前沿舰艇向后仅传输目标数据,而非火控数据,这种方案仅是松散的整合,技术要求不高,更适合在激烈的电子战环境中使用。构建一个在空中、地面和地下,由各型有人和无人装备组成的作战网络,并设置一艘生存能力强、指挥控制和防御系统完善、配备高带宽通信系统的大型有人舰艇为网络中心。有人舰艇将采用“马赛克战”方式,通过无人系统延伸动能和非动能杀伤网。其他方案,如“蜂群”战术在沿岸地区是有效的,但在远海区域因其效果受环境影响大,故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3 H* P, M0 O6 S. h7 e

▲图5:美国海军“海上猎手”(Sea Hunter)大型无人水面艇

0 y$ M9 j) F" b% f! O2 w$ Y

由AI、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创造的近乎实时的海洋环境模型“数字可视海洋”以及边缘计算,改变了海战形态。从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可以得出结论:海军下一种“主力舰”(Capital Ship)将不再是一型船,而将是由人类和机器组成的网络,它将成为海军发展的新重心,也是强大战斗力的来源。

' b" z1 {6 p4 H6 I; J0 W3 h

(三)存在的问题

3 t j, Y$ ]! A n) C4 E/ Q4 x6 c

AI赋能的战场处处都需相关技术提供支撑,这些技术在自主性、算法、数据管理、机器学习技术、边缘计算等领域有着成熟系统和通用标准。与有人舰艇相比,AI赋能的无人舰艇虽有优势,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更容易被俘虏。因此,在此类舰船上安装高密级系统将带来风险,在和平时期执行任务,最好是使用现成的商业系统。

; X5 [% f7 P- z" w& ~

结语

/ E; m0 A; z' C" x" `0 e

该报告在分析总结AI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作战的整体构想,围绕海、陆、空三种作战空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可以看到,目前AI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快速准确的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AI同云计算、物联网等其他前沿技术的结合,将大大推动未来作战样式的快速变革,人机团队将会成为未来战场作战力量的重要编成方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AI技术有其内生性问题,只有人和AI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机之间的优势互补,满足各项军事任务的需求。

5 d7 v9 {' C# A1 W, v5 h2 W1 w

下篇将介绍AI赋能的陆地和空中作战构想。敬请读者跟踪关注。

$ N' z% |4 O/ m5 F0 z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高科技在线,原作者史宏林。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 g# c& T6 S7 t3 ]$ ?

转自丨军事高科技在线

& j( x* ~( G0 J7 w

作者丨史宏林

/ K, h) x9 `% ~6 b4 [( E

) A' |* E! B3 A. _$ a3 E! s2 i

研究所简介

3 B$ T* N* |) u' N# m! 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3 A' y- l, _- @# N0 W; C7 ] # @4 H: \: t/ c1 Q" V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8 |" u4 V$ J# h) v2 q; w

电话:010-82635522

+ ]4 f4 K- m* h- m8 O8 Q& n

微信:iite_er

S2 ~1 P& m& k S& \5 F/ W) ~
) [3 d- ?6 N! j1 @; A
3 e0 h4 @% X) f2 J% j 0 H5 T% f2 I; D! L - A9 A( S9 O/ a5 f. _ ) \6 }/ Z' m D7 [8 M% @) v# {7 G) T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蕙兰心质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